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兰·斯通是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并不显赫的一位。当然,说起来他也算历史的见证者。任司法部部长时,他任命胡佛做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这是后来成为总统的胡佛政治生涯的重要台阶;做首席大法官时,他又主持了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任职仪式。最广为人知的则是,他支持罗斯福"新政",因此当时可谓顺应了美国的"民意"。罗斯福的新政法案意在解决经济危机和改善底层民生,获得了多数民众的支持。不过,在当时的美国高等法院里,斯通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异议者。  相似文献   

2.
克林顿总统提名的美国最高法院女大法官鲁丝·巴德·金斯伯格,是当今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国著名女权运动律师。鲁丝从小生长在布鲁克林,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在她17岁时,母亲去世。在一家小布店当老板的父亲曾试图阻止她在大学毕业后去法学院深造,他认为教书才是女...  相似文献   

3.
小新 《政府法制》2011,(35):12-12
赫伯特·胡佛是美国第31任总统,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年轻时曾在清朝时来中国打工,担任一家采矿公司的驻华首席工程师。胡佛于1874年出生在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个村庄内,在俄勒冈州长大。从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胡佛成为一名采矿工程师,1899年被派驻中国担任驻华首席工程师。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任命一位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是政府(总统)与议会之间的一场十分激烈的“官司”。因为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对美国宪政的走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席大法官休斯曾这样描述过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的作用。美国历史上有些大法官知名度和对美国国家的影响超过了总统。法官被认为是宪政的中心。这不仅因为他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有审查法律的权力,是宪法的发展者和捍卫者,而且他们的判决,还有直接的立法作用,这就是判例法。法官可以审查法律,但对起法律作用的判例,议会和总统都无审查和否决权。一个判例的消灭,只能通过法官们以后的判决代替之。塔夫脱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当过总检察长,美国驻菲律宾的总督,陆军部长,后来还当了总统。但他真正的出名,并不在于那一溜显赫的政治阅历,也不在于他的总统地位,而在于曾作过首席大法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既当过总统,又当过首席大法官的人物。他是一位平庸的总统,但却是一位辉煌的法官。当总统并不是他的终极的目标。他一直  相似文献   

5.
石渝 《法庭内外》2006,(2):37-38
美国总统布什已经提名哥伦比哑特区联邦上诉法院法官约翰·罗伯茨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总统的提名于2005年9月29日获得了参议员的确认,罗伯菠在同一天晚些时候在资深大法官史蒂文斯的主持和布什总统的见证下。宣誓就任美国第十七任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  相似文献   

6.
2005年1月20日11时30分,美国国会大厦。在美联邦首席大法官威廉H·伦奎斯特面前,乔治·布什宣誓就职,开始了他的第二任总统任职。窗外阴霾低沉,积雪皑皑,21响礼炮轰鸣。但布什此时此刻有理由高兴,因为是他凭借微弱优势将另一位强有力的总统候选人克里关在了门外,同时关上的还有  相似文献   

7.
继7月1日美国最高法院首位女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宣布退休后,7月13日,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年逾80岁的伦奎斯特再度因甲状腺癌引发高烧住院。他的高烧立刻引起了美国政坛的“高烧”,而这场“高烧”显然应该由总统布什来救场。因为按照美国宪法,任何一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任命程序得由总统启动,按照国会司法委员会的建议,总统提名大法官人选,然后交由参议院来确认。7月19日,布什宣布提名上诉法院法官、保守派人士约翰·罗伯茨为最高法院法官人选,接替此前提出辞呈的女大法官桑德拉·戴·奥康纳。布什最终选择约翰·罗伯茨,一方面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8.
刘波 《检察风云》2005,(4):24-25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WilliamRehnquist)因患甲状腺癌住进医院。对于伦奎斯特法官的病情,医院和最高法院都不愿过多评论。伦奎斯特的病倒不仅让美国人关心起美国最重要法官的任命问题,而且让人担心,大选工作是否还能正常进行。4年前,就是因为伦奎斯特的重要一票,布什才得以顺利当上总统。美国的首席大法官都是终身制的,所以在任时间普遍比较长。许多大法官都在任十几、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伦奎斯特就是历经七任总统的7朝元老。大法官们还都是长寿明星,许多大法官过世时都已八、九十岁高龄了。同时,首席大法官都非常有领导…  相似文献   

9.
甘正气 《法庭内外》2012,(12):59-60
在人们心目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硕学通儒,融精深的法学思想、精密的逻辑思维和精妙的文笔于一身,简直是智慧的化身,神一样的人物。首席大法官作为他们的“头儿”和“班长”,那就更加了不得,要知道,美国建国200多年来,有43人担任过美国总统,但只有17人担任过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他们能脱颖而出担此重任,除了天赋异禀、天授机缘,所受的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国人素来重视“文凭”,  相似文献   

10.
对新闻感兴趣的孩子 1917年6月16日,凯瑟琳·格蕾厄姆出生于美国纽约市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父亲尤金·迈耶是在美国出生的法裔犹太人,早年投资股票,成为名震华尔街的大银行家;后来,他担任过胡佛总统手下的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并在杜鲁门执政期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任行长。她的母亲是一位高智商的妇女,尤其喜欢艺术,曾任《纽约太阳报》特约记者,后来热衷于政治圈内交际和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1.
大卫·苏特是美国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之一,并不缺钱,但他的生活极其节俭.对私,舍不得添新装,一套西服穿几十年;对公,在多余的餐巾纸上写字,却不轻易撕下一张稿纸.订过婚,但终身未娶.其实,他的特点不仅仅于此.他本人受老布什的提名成为大法官,在布什诉戈尔一案中却反对小布什成为总统;喜欢法官这一职业,但讨厌他上班的首都华盛顿,一心想回到老家新罕布什尔州的一座农舍中.  相似文献   

12.
法治社会中法院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卡利亚大法官生于1936年,1957年毕业于乔治城大学,196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随后在克利夫兰执业7年,后在佛吉尼亚大学法学院任教。70年代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任职,曾任司法部长助理。1977年始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任教5年。1982年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国上诉法院哥伦比亚巡回特区法官,并于1986年被提名出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他是美国法院历史上第一个美籍意大利法官。斯卡利亚大法官以才思敏捷、口齿超群、文笔犀利并且在法官席上频频发问著称,在很多案件的判决中斯卡利亚都是扮演了孤独的、难以驳倒的异议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从南海之滨到红土高原,他的身影总是奔忙的;从政府官员到省高院大法官,他干事的热情总是昂扬的。他是云南高院大法官中的第一个法学博士;他是走进网络世界与老百姓进行在线交流的云南首位省部级官员;他是首次推行法官违法审判责任终身追究的法院院长;他是为了保护青山绿水美丽家园而推行环保公益诉讼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14.
美国法官爱“哭穷”
  每年元旦,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都会以首席大法官的名义,对外发布一份报告。报告除了向全美人民汇报联邦法院一年来的工作,还有一个恒久未变的主题就是呼吁给联邦法官加薪。美国联邦法官的工资,难道真的低到需要首席大法官年年呼吁的地步吗?根据2013年的最新统计,全美874名联邦法官中,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年薪为22.35万美元,其他大法官则是21.39万美元,巡回上诉法院法官为18.45万美元,地区法院法官为17.4万美元。而联邦参议员和众议员年薪均为17.4万美元,只与地区法院法官持平。再看行政机关,总统奥巴马年薪40万美元,副总统拜登23万美元,司法部长等主要内阁成员约18万美元,副部长们约为16万美元,已低于联邦法官的最低工资。  相似文献   

15.
大法官在英国,大法官的设置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除皇室外,比英国的其它任何机构都要古老。从前,他的权力仅次于坎特伯雷大主教。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他在政府中扮演了许多不同的重要角色。在现代社会,他具有与其地位相应的如下职能:首先,他是一个法官,真正的审判...  相似文献   

16.
当他和你说话时,他的眼睛会很亲切地注视着你,让你真切感受到他的亲和:当说到兴奋和动情之处时,他会亲切地拉住你的手、轻轻拍打你的手臂……你似乎难以相信,这位年已56岁的大法官是如此热情朴实,宛如一个20多岁的青年,对生活、工作、未来充满着活力、激情和憧憬……  相似文献   

17.
新书     
《法律与生活》2009,(6):3-3
《米歇尔传:美国第一夫人的希望与梦想》;《打造美国:杰斐逊总统与马歇尔大法官的角逐》;《别人的钱:投资银行家的贪婪真相》;《新劳资时代,你和我如何双赢》.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当法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当法官澳大利亚首席大法官杰勒德·布伦南译者注:本文是澳大利亚首席大法官杰勒德·布伦南爵士在1996年的一次法官会议上的演讲。他将法官职业作为高尚的人生价值的载体,将司法职能作为法治社会中人民权利的最终保护者,表现了他深厚的法律修养、公允的个人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律师》2005,(9):12-13
2005年7月12日下午,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窗外骄阳似火,室内热情如火。国际司法桥梁与北京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法律援助与公益论坛”将在这里开讲,北大学子与青年律师正翘首等待着一位贵宾的到来。这位贵宾就是来自美国的露丝·拜德·金斯伯格大法官,她将在本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朱苏力教授与国际司法桥梁总裁谢凯伦女士分别致辞。金斯伯格演讲之后,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与《中国律师》杂志社总编刘桂明围绕金斯伯格大法官的演讲并结合本次论坛主题“中国未来的公益性法律事业”分别作了点评。金斯伯格大法官是由克林顿总统在1993年任命的。她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法官,并且因其学术功力和敏锐的思想而著名。作为世界范围法律趋势研究学者和敏锐的历史分析家,金斯伯格大法官清楚地意识到司法独立和准确解释法律的必要性。为了达到最终目标,金斯伯格大法官非常慷慨地为此次活动提供她的建议、智慧以及声望,帮助国际司法桥梁成功地实现其目的:为中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发展培养国际支持,鼓励对司法平等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律》2005,(5):5-7,52-55
尊敬的各位首席大法官、大法官,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首席大法官、大法官,会聚中国上海,就“法律、法治与法院”的主题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无疑是全球司法界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