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散布者所鼓吹的资本主义的“多党政治”,不过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包括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所谓两党制,是指国内有两个势均力敌的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如美国。所谓多党政治,也叫多党制,指某些国家多党并立、互争政权的政治制度。目前实行多党政治的资本主义国家有两种情况,一是国内存在着三个以上的政党,其中没有一个政党能长期保持绝对优势,而需靠选举的偶然胜利或与其它政党结成暂时联盟以掌握国家政权,如法国;还有一种是在许多政党中有一个政党长期占压倒优势,一直把持政权,如日本。多党政治是资产阶级革命一开始就出现了的现象。目前资本主义中家中,大部分是实行多党政治。其中法国和意大利是多党制国家的典型。早在十八世纪末的法中大革命中,当时的“国民议会”中有从极右的保王党、保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裴扬派到最左翼的代表劳苦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总结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思想,我们有必要对工人阶级政党产生、发展的历史作一简要的回顾。20世纪是人类最伟大的世纪,在这个世纪里发生的变化是历史上任何世纪都不能比拟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萧条、大发展,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冷战结束,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产业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等等。其中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是前苏联和东欧共产党的解体。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和梳理工人阶级政党发展的历史,我们必须思考一个严肃的课题,就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样一个党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自上世纪中叶诞生以来,经历了15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有四次重要的突破,形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建党理论、列宁建党学说、毛泽东建党思想和...  相似文献   

3.
关于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十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正在蔓延的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波及资本主义大国和小国,而且波及社会主义大国,如中国.因此,我们应给这次经济危机定性、定量、定级;同时给这次经济危机寻根、下药;并且认清这次经济危机与中国、与经济学、与经济学家的关联,从而作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 资本主义,就一般意义上讲,至少有三层含义;在政治上,代表着一种社会制度,这种政治制度是作为封建主义制度的进化物而产生,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在经济上,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主要特征的;在文化上,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崇尚个人自由、民主、竞争、金钱和占有。当代资本主义,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至今的资本主义。近半个世纪来,资本主义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固有矛盾凸显,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兴起,西方发展经验在非西方世界出现"水土不服";中国经济发展与此相反,一枝独秀,稳步增长,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邢军 《前进论坛》2013,(3):18-20
正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参照系是科学社会主义,它体现的是两种不同历史形态的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是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的典型代表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众所周知,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在对自由资本主义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其立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取得胜利,因而其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便自然而然地与发达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提升国际地位的千载难逢的历史契机,在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中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国际地位的极大跃升;然而好景不长,开罗会议后中国的大国地位开始下降并最终丧失。本文通过对1941-1945年中国大国地位得而复失历史演变的原因剖析,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在反法西斯阵营中所拥有的"大国"资格是一种特殊的"战时大国",与之相对应的国际地位是一种特殊的"战时大国地位",中国要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傲立于世界舞台,必须以强大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80年的历程.为了在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记历史传统,实事求是;牢记历史经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牢记历史责任,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赵启燕 《思想战线》2007,33(6):133-134
鹤庆商帮是滇西白族地区兴起最早、历时最长的一个商帮。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鹤庆第一个商号同兴德创立,到1956年恒盛公商号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鹤庆商帮历时百余年,共有大小商号近百家,以日兴德、兴盛和、福春恒、恒盛公4家商号为核心形成一套颇具特色的经营管理模式,在近代滇西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及滇缅、滇印进出口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开拓经营市场滇西白族商人走的是一条从省际贸易逐渐向国际贸易拓展经营领域的经商之路。鹤庆商帮兴盛和商号兴起初期,商贸路线为建昌—会理—仁和街—永北—鹤庆—下关。随着商…  相似文献   

10.
黄玲丽 《人民论坛》2012,(11):146-147
中共七大时期,是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的思想认识与政策策略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毛泽东不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崭新概念,而且对中国资本主义的性质、地位、作用等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阐释,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革命战争需要以及私人资本主义自身性质等则是形成该认识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一、思考辛亥革命的不同角度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以往存在着两种史学解释框架,它们各自都基于特定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第一种解释框架可以称为“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论”,其要点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成熟,辛亥革命这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最终失败了,被代表大地主与封建复辟势力的袁世凯篡夺了权力,于是中同进入新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时代.第二种解释框架可以称为“未完成的自由民主革命论”,其要点是,辛亥革命是反专制的民主革命之历史里程碑,当代中国人应该继承先人遗志,将民主事业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2.
知识新信息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赵曜在《瞭望》1990年第46期上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原因首先是长期性。这种长期性具体表现在:1.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长期的;2.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世界体系的共处是长期的;3.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是长期的。其次是曲折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螺旋式上升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是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一帆风顺、一往直前的,而是有时前  相似文献   

13.
纵观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我们看到了一种似乎是奇特的、甚至是完全颠倒的历史:19世纪30—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中完成,资本主义刚刚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基础——机器和大工业,正处在“青年时期”,然而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却普遍兴起,马克思主义作为这种运动的理论表现,开始形成,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私人垄断出现,资本主义开始向一个较高的阶段发展,而工人运动却处于低潮,形成了19世纪最后30年的和平发展。本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国际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复又兴起,并导致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此相反,本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进到了最高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发展,但是,与先前相比,却又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局面,工人革命处于低潮。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高度,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展示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文化的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蓝图。报告融贯着强烈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洋溢着强烈的主体意识、时代意识、使命意识。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强烈主体意识体现在:一是坚持人民是文化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5,(1):45-45
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在中国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党成立80多年来,团结和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这一历程,是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  相似文献   

16.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大国,有人还会说出我国是一个具有近13亿人口,具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甚至会如数家珍般地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郁郁葱葱的南疆,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说得更为详细。 但很少有人确切地知道,中国还是一个海洋大国,一个具有约18000公里海岸线,6000多个岛屿,4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大国,其中38万平方公里的领海,更如陆上领土一样神圣不可侵犯。  谈起海洋,我们比较熟悉,却又比较陌生。在人类历史上,海洋实实在在渗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并以其巨大的能量影响和改变着世界。  …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大国,要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异常复杂的重大课题。毛泽东率先提出了这个历史课题,并作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坚持 第一,尊重历史.马克思主义从产生以来,在世界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它不仅使人类的很大一部分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方向,而且,从反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在明显增长,大大提升了整个世界的文明水平.对发挥了如此巨大作用的理论,我们必须给予充分的尊重.在世纪之交的1999年,英国BBC广播公司评选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名列榜首,这绝不是偶然的.尤其是对中国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作用更加不可忽视.可以说,中国的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成就的取得都是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分不开的.对于和我们党、我们国家命运攸关的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19.
所谓时代潮流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即社会历史从何处发展而来,今天到了什么地步,明天将要发展到何处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历史现象错综复杂,有种种偶然因素影响历史进程,历史的发展曲曲折折,有缓慢渐进时期,也有迅速转变时期,但其总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目前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多端,经济竞争剧烈;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被和平演变、被颠覆、被渗透的危险;我国由80年代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经受着严重的政治考验,同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但是,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20.
<正> 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迄今,社会主义在扩展、兴盛、曲折、反复中走过了150年的艰难历程,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国家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挫折,不少人思想上产生了种种困惑和疑虑,有的人还据此提出了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中国应不应该选择社会主义,有的甚至认为中国应该退回去搞资本主义。显然,仅从思想方法上看,这种提出问题的方式和得出的最终结论都是不正确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傅立叶曾经断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每个历史阶段都是上升时期和下降时期交替出现,未来的社会也会是这样。恩格斯十分赞赏这个论断,认为傅立叶是和他的同时代们人黑格尔一样巧妙地掌握了辩证法。今天,我们观察和分析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也同样要运用辩证的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