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军事辩证法是哲学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和表现,是关于军事领域中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毛泽东军事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理论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哲学理论的光辉贡献。今天,在缅怀毛泽东同志之际,重温他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战争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研究战争必须研究战争的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毛泽东同志在研究战争时特别强调的一个问题。他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毛泽东把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运用于研究战争的规律,提出了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中国特  相似文献   

2.
熊轶欣 《党史文苑》2013,(14):30-31
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斗争时期,依据不同情况对战争指导原则灵活巧妙、扬长避短地创造性运用,形成科学判断形势、敢于打破常规、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掌握战争主导权等一系列战争指导艺术。深入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战争指导艺术,对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领导井冈山斗争时期,依据不同情况对战争指导原则灵活巧妙、扬长避短地创造性运用,形成科学判断形势、敢于打破常规、军事与政治相结合、掌握战争主导权等一系列战争指导艺术.深入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战争指导艺术,对总结井冈山革命斗争的经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第一至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为毛泽东关于红军反围剿战略思想和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提供了舞台。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军事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独具中国革命战争特色的作战原则,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构筑了框架雏形。  相似文献   

5.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篇经典著作.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规律、战争性质等角度,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和前途,论证了中国必胜的战争结果,并深刻阐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特点、持久战何以可能、内线和外线、反对主观性和发挥能动性、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进行决战和避免决战等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全面、发展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抗战,强调了坚持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批评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唯心论和机械论等错误观点.《论持久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和指挥战争的艺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展现,为人类军事思想史写出了光辉的篇章。尤其是在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上,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运用,令人叫绝,堪称战争艺术的典范。一、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毛泽东认为,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决不是任何天才统帅脱离实际情况的主观想象物,而是由战争双方的特点所规定的,是对战争实际情况的反映。因此,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把战略战术的理论牢固地放在辩证唯物论的基础上。他指出:中日战争双方相矛盾的基本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军事上的战…  相似文献   

7.
《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在文中提出持久战战略方针,科学预见战争进程,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到底的信念;深刻揭示战争本质,提出一系列具体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规划了夺取胜利的军事路径;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必须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掌握了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为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发挥中流砥柱作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按语     
正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论持久战》讲演80周年。毛泽东在讲演中精辟阐述了中国必须采取持久战及中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据。其中一项就是:"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1)。正义的战争必能获得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即"得道多助"。全国的团结和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战最后取得胜利的重要国内因素;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思想的论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最为精辟、最为生动、最为丰富的内容之一。他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战争是力量的竞赛,而人是战争力量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也是战争力量的主宰者,要反对机械论和唯心论;强大的物质力量只是胜利的必要条件,还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人是物质力量的运用者,战争指导者与战场指挥员的能力在一定条件下会决定成败;战争不只是军力的比赛,也是人心的较量,联系人民群众永远不会失败;对待战争的态度和战斗精神,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对于强大的敌人不要怕,要有"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设"的思想准备,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念,认识到勇敢是在战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人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充分认识战争胜负是战争力量竞赛的结果,战争胜负决定于战争综合力量对比,战争胜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周沙 《党史文苑》2012,(4):11-14
"十大军事原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军事家,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在正确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军作战指导原则进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总结。以彭德怀、贺龙、粟裕、罗荣桓、曾中生等为代表的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其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战略思想,并以多年的战争实践和指挥战斗、战役作战经验,为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十大军事原则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