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钟叔河 《学习导报》2012,(24):53-53
悬檄督抚 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但张伯行对来访者的贡奉,执意不纳分毫。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以明其志。内容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昆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徜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相似文献   

2.
钟叔河 《新湘评论》2012,(24):53-53
悬檄督抚 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但张伯行对来访者的贡奉,执意不纳分毫。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以明其志。内容是.”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昆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徜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相似文献   

3.
悬檄督抚     
清代有“天下第一清官”之誉的江苏督抚张清恪,曾悬《禁止馈送檄》拒贿:“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阳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此檄一出,果使行贿送礼者望而却步,风气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4.
名人名言     
<正>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况钟《拒礼诗》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曹雪芹《红楼梦》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受民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张伯行《禁止馈送檄》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王永彬《围炉夜话》  相似文献   

5.
张伯行拒贿     
《党建》2008,(3)
清朝张伯行,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从来不受属下分文赠礼,备受康熙皇帝的称赞,因而晋升为福建巡抚。到任后,为杜绝送礼者,张伯行便写了一首《禁止馈送  相似文献   

6.
秉持气节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分。傥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名吏张伯行为拒绝地方官员送礼而发布的通告。通告表现出张伯行拒收贿赂、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和崇高气节。  相似文献   

7.
蒋光宇 《奋斗》2005,(9):56-56
清朝时江南总督张伯行,自律甚严,为了拒贿,他在家门口自题一块匾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分一毫,民之脂膏;宽一文,民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每天早上,他必面对题文念三遍以自勉,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洁净的心境。张伯行在江南为官数载,始终清正廉洁,深得平民百姓的爱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清官。  相似文献   

8.
正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白银四千两),可这数目等同  相似文献   

9.
“穷官”赞     
翻遍中国史书,大凡清官,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即“俸禄以外都是赃”。靠俸禄吃饭,靠俸禄养家糊口,俸禄以外的一分一文一概不收。倒不是他们没那种机会,而是他们认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相似文献   

10.
乐朋 《唯实》2014,(2):95-95
<正>清康熙朝的张伯行,享有"天下第一廉吏"的美誉。他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官做得挺大,却能身居高官而秉持清廉。《新世说》载,在地方当官20余年的张伯行,每到一地,总是轻车简从,不带家眷赴任;每天吃用的米麦菜蔬,一布一丝,甚至推磨的牛、碾米的石碾,都从兰考老家运往任职之所,不沾当地一丝一毫。有次无锡县令  相似文献   

11.
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他为官时,不仅能搏击豪强、禁绝侵渔,且廉洁奉公、最恨贪污。在福建南平县学任教谕(校长)时,制订《教约》,禁止学生给老师送礼;在浙江淳安任知县时,发布《禁馈送告示》,严禁下属给  相似文献   

12.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之一。本文拟就康熙的治吏之道作一粗浅的论述。康熙认为“吏治不清,民生弗遂。”(《清圣祖实录》卷14。下引该书,只注卷数)“民生安危视吏治”。(卷30)因此,为了治民安邦,康熙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吏治。第一,倡廉洁惩恶弊康熙时期官吏的贪蠹之风虽比明代大有好转,但仍然存在。为了杜绝此弊,康熙采取了从正面引导和严厉打击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康熙为了端正官风,曾多次下诏提倡廉洁之风,要求为官之人,“公忠体国,法己爱民,不受贿赂,不听嘱托,”严禁“妄行私派或额外苛索”。(卷15)为了减少官吏们的铺张浪费,他又多次下诏提倡节俭,要求“禁止奢侈而崇尚节俭”(蒋  相似文献   

13.
张楚 《大特区党风》2002,(10):40-40,45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颐冶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仪封就是现在的兰考县。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裕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09,(10):117-117
馈送上司。清代官场有下属向上司馈送钱财礼物的规矩。逢年过节及上司有喜庆事如贺寿、迎娶、生子等,做下属的都要馈送钱财礼物。直接的上司,几乎每月都要孝敬。此外还有一些临时的殷勤,如送时鲜土特产等。年节喜庆时的馈送都有一定的“尺寸”,要按上司的官位确定数目。《官场现形记》写州县衙门馈送上司的规矩:“向来州、县衙门,凡遇过年、过节,以及督、抚、藩、臬、道、府六重上司或有喜庆等事,  相似文献   

15.
减轻农民负担是党在农村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规定,严禁利用这次农村税费改革工作部署调整之机新开口子,向农民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1〕42号的要求,认真执行“八个禁止”禁止平摊农业特产税、屠宰税;禁止一切要农民出钱出物出工的达标升级活动;禁止一切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禁止面向农民的集资;禁止各种摊派行为;禁止强行以资代劳;禁止在村里招待下乡干部,取…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3):118-121
朝堂看故宫,县衙看榆次。初冬的一个晴日,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封建时代号称“三晋第一署”的榆次县级衙署。 古县衙:晋藩首辅历史见证 俗语道:“天下衙门朝南开。”榆次县衙自然也是坐落在街北,大门面南而开。临街屹立的牌坊中,正中为主牌坊,四柱三间式,四根云纹雕饰大石柱安放在一米多高的草白玉石须弥座上,柱前后抱柱石、石鼓、石狮浑然天成;门头匾额题有“民具尔瞻”四个字,源出孔子修编的《诗经·小雅》:“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伊,民具尔瞻。  相似文献   

17.
正帝在位时间虽然只有13年,但他45岁登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成熟、最年富力强的一位帝王。雍正当朝以后,承上启下,兴利除弊,整顿吏治,猛刹贪风,奖惩分明,任贤用能,革除污吏,他反复强调,官吏的操守如何是治国的根本,“吏治不清,民何由安”。为此,他大力提倡“廉洁爱民,奉公尽职”。雍正强调廉政,是针对康熙朝后期官场的种种弊端而发的。康熙晚年由于实行仁政,政宽事省,吏治败坏,尤其是上下贪污纳贿成风,致使钱粮短缺,府库空虚。雍正登基之时,即雷厉风行地接连颁发11道诏令,严谕内外大小臣工,“奉公洁己,勤于职…  相似文献   

18.
去年10月 ,运城地区石刻研究会和运城市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河东百通碑刻拓本展览”活动 ,在当地引起轰动。我们在观瞻、流连之际 ,被德政类《垣曲县丞张君去思碣铭》一文深深打动。读此碑文 ,首先令人深受感动的是垣曲县丞张君清廉自守、质朴俭约、超乎寻常的过人品格。嘉靖四年腊月 ,张君廷相“捧檄来垣曲。下车即淬砺牧民之志节”。对众发誓曰 :“廷相莅官 ,受人一钱 ,神毋令还乡。”既而又在衙门上贴出告示 :“敢有以一米一菜私馈者 ,罪之如法。”以至于一个堂堂县丞 ,有时也不免“釜不给炊 ,身无完衣” ,而他却“处之裕如” ,整天与贤…  相似文献   

19.
1911年10月,18岁的毛泽东毅然弃笔从戎,参加了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几天后,一个比他大6岁的青年,作为一支敢死队的队长,带队攻打浙江巡抚衙门,大获全胜。他后来曾被毛泽东称为“老朋友”。他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20.
子思的《中庸》集《周易》、《论语》里中庸思想之大成,其中突出体现着一种人生和谐思想,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中和”论。《中庸》第一章关于“中和”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