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将刑事法律援助活动延伸至公安侦查阶段,即在公安机关一立案,经过第一次讯问后就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实际情况为其申请法律援助,可以真正的实现全程的法律援助,能够更好的保障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全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还可以拓展至特殊的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如盲、聋、哑人及可能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这对于惩罚犯罪,宣传法制,保障社会安定,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实践与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因其生理、心理方面发育不完全等原因,而致其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感知和表达的能力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刑事诉讼中更应该注重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刑事法律援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是指心理和生理上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具有独立行为能力成年人的群体。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栋梁,是我国宪法和法律制度明确提出加以保护的群体。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趋势,未成年人的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在我国刑事法律制度修订和完善的过程中进一步有效地构筑未成年人犯罪防范保护机制,应对刑事犯罪对未成年人的侵害,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廷甫 《法制博览》2023,(25):90-92
相比普通刑事法律法规而言,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法律具有罪犯年龄、犯罪定性、犯罪司法执行等法律不健全的特征,在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上也存在着协同性不强的问题。近年以来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等暴力犯罪案件不断出现,表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法律制度亟待修改。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法律规制问题出发,探讨未成年犯罪的刑事立法修订、刑事司法矫正方案,尽可能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处罚规制体系,以期更好地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适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执法观念上的偏差,适用率偏低,未体现出对未成年人在适用条件上的特殊性,保证方式单一化,取保候审制度不具有全面性和平等性以及缺乏相应的救济程序等。我们应当从观念上转变对取保候审制度的认识,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上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因此,在现有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的了。本文主要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以及未成年犯罪成因、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进一步构建提出了相关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对未成年隐私侵权现状的披露和对我国现行法律条款间法理关系的分析,引起全社会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通过倡导对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希望社会形成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社会氛围。从立法层面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构建立体的未成年人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聂然 《法制博览》2023,(5):124-126
《民法典》虽然明确了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和监护权撤销制度,并做出了细致规定,但是在执行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针对未成年人监护权的撤销问题不仅仅是法律层面上的问题,更多情况下是亲权、监护权和相关法律法规三者之间相互权衡之后的结果,法律条款必须能够实现未成年人利益的最大化。本文主要研究了未成年人监护权撤销制度概念、相关法律对未成年人监护权撤销的规定等,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希望在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案件公诉制度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重点是:检察机关在现有刑事法律框架内,如何在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出庭支持公诉和履行刑事审判监督职能时充分体现未成年人案件审理的特殊内容、特殊方式和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0.
陈佩佩 《法制博览》2015,(6):229+228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与实施作为我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长期探索的显著成果,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立法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预防及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感化未成年人方面起着不可忽略的重要积极意义。但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法律层面上有了明确,但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与解决。本文首先就当前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探讨,然后提出了完善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措施与建议,希望能为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军 《法制博览》2022,(9):74-76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解制度是现代司法制度中的一个亮点,其区别于传统刑事司法制度,给了未成年人犯罪一个挽救、悔过的机会,也可以避免诸多由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适用同样的刑罚而引起的弊端.本文拟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和解制度实施的现状入手,分析研究这些现状的成因与不足,提出了几点方法和策略,以便更好地完善未成年人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未成年人医疗人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案例和数据对患重大疾病未成年人救治现状进行剖析,可以看到我国在未成年人医疗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示了现有的一些与未成年人医疗保障制度相关的政策和探索的不足。本文针对未成年人的医疗保障需要和现有探索中的问题,提出了框架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玉翠 《法制博览》2015,(6):238+237
对于任何国家,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然而,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我国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进行分析,阐述了不同学者对未成年人监护的性质的认定,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教育刑理论、刑罚个别化和实证学派的决定论是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前社会调查存在的理论基础。建议在刑事法律中将未成年案件审前社会调查制度规定为必经程序,设置“多层次共存、专兼职结合”的调查主体制度,明确社会调查的阶段和调查报告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和吸毒贩毒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公害。当前,因网络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非常突出,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治理应基于刑事对策与非刑事对策两个层面予以展开。在刑事立法上,需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入罪门槛、改革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幅度及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制度;在刑事司法上,需积极贯彻宽严相济的基本刑事政策,并需认真关注未成年人保护的具体政策。在非刑事对策的纬度上,主要是沿着行政监管与民事责任两个纬度强化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治理。  相似文献   

16.
重新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研究重新犯罪,不仅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所以,未成年人中的重新犯罪应引起充分重视,包括在法律的制定与运行,家庭及社会等方面都要建立与社会发展和未成年人的现实状况相适应的预防体系。本文从法律的制定与运行方面来探讨未成年人的重新犯罪与购销“前科”制度的关系,以说明建立勾销“前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未成年人维权的组成部分,刑事被害未成年人的维权与未成年犯罪人的人权保护同等重要,不可或缺。检察视野中刑事被害未成年人维权的基本价值主要体现为:保护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肌体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司法公正与倡导刑事法律观的人本主义化、促进形成刑事法律均衡保护人权的“二元性”理念,以及通过避免犯罪纵容与“恶逆变”而控制犯罪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改革的深入,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构建已被最高人民法院提上正式的日程,这不仅为依法惩处未成年人犯罪、保护社会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更为未成年人罪犯复归社会、保护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通过对403名法官、323名公众、24名律师和1400名未成年人罪犯的调查和实证研究,笔者试图厘清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在我国所面临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从而为我国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一些富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治理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开展设立独立建制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以下简称少年法庭)试点工作已历三年,改革颇见成效。本文以已经建立独立建制少年法庭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为视角(包括非试点单位),对少年法庭建制的运行现状进行反思,从机构、制度、人员等层面归纳目前少年法庭运作中所遇到的困惑和不足,探索实现其基本价值的路径,并对少年法庭这一审判机构的定位、功能的实现、运作机制的优化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20.
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是刑事诉讼的两大职能,两者辨证统一,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纵使现阶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仍不能忽视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保护。本文从侦查阶段入手,就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侦查阶段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对警察在侦查中如何兼顾好两大职能及如何通过制度构建实现从惩罚职能向保障人权职能的转换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