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鄂尔多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克昭盟又称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异常恶劣,包括北部库布其沙漠和南部毛乌素沙地在内的沙漠化面积占全盟总面积的48%,荒漠草原面积占29%,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沟壑占19%。全盟七旗一市没有一个不是贫困县,其中五个为“国贫”级旗县,三个为“区贫”级旗县。是党...  相似文献   

2.
正长顺县通过"藤缠树"产业扶贫,将企业与农户通过多种合作方式联结起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满山遍野尽石头,养牛无用人替牛。一年辛苦半年饭,从春到冬肚无油……"曾经,这首歌谣回响在麻山极贫地——长顺县。歌谣诉说的是长顺县的荒凉与贫困:喀斯特地貌面积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93.9%,山多、田少、地瘠,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截至2015年底,全县尚有14260户贫困户、5.04万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3.
信息长廊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现三大“零增长”中国科学院发布的200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21世纪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必须依次实现三大“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的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和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何谓“西部地区”我国西部地区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10个省、市、自治区,人口285亿,生产总值占全国14%。西部地区面积54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56%,其中平原盆地不到10%,沙漠、戈壁、石…  相似文献   

4.
正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祖国西部,森林资源总量低,森林覆盖率不高,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全区森林资源快速增长,林业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资源管护得到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以国家重点林业工程为载体,加快生态修复步伐。依托国家重点林业工程,2000年以来全区完成造林核实合格面积1800多万亩,森林面积达996万亩,森林覆盖率12.8%,森林蓄积量达660.33万立  相似文献   

5.
张莹 《当代贵州》2010,(24):M0003-M0003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山地和丘陵共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2.3%,其中喀斯特面积109084.5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2%;石漠化面积37597.3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1.43%。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赤峰市位于我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辖3区7旗2县。全市12个旗县区中有8个国贫县、2个区贫县,现有贫困人口13.5万人,占全区贫困人口的35.7%,是内蒙古贫困面积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盟市。为打好"啃硬骨头、攻坚拔寨"脱贫攻坚战,确保今年7.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喀喇沁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宁城县4个国贫县及克什克腾旗、松山区2个区贫县摘  相似文献   

7.
《求实》2021,(2)
基于历史科学的诠释思路,实现对中国共产党农村治贫百年探索的政治经济学解读与“四维透视”,即对其“历史—空间”“革命—建设”“动员—制度”以及“社会经济事实—共同体形态”的辩证透视。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时代使命,深入剖析农村经济事实的基本面貌与变革趋向,科学谋划农村治贫的政策策略,并不失时机地推动农村治贫政策的战略迁移。中国共产党探索出贯穿生产方式全过程的治贫格局,构建了全方位的治贫协同机制,形成了“党建+”的立体化农村治贫生态。我国的农村治贫道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矫正资本逻辑下的农村贫困循环,超越了资本主义贫困治理的制度瓶颈;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治贫贡献中国智慧,推进了全球减贫进程;铺就消除“三大差别”的现实道路,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国家经济建设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地球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当前正面临生态环境危机的中国尤为如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议,对中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第一,环境污染严重。首先表现为水污染严重,淡水资源告急。我国七大水系均遭到污染,长江干流就形成了累计达500公里的污染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东部茶产业发达的地区由于面临较大的土地增值和劳动力成本等压力,茶园面积正在逐渐萎缩,“东茶西移”步伐不断加快。贵州省把承接“东茶西移”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迅速壮大的茶产业正在成为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和优化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05,(5):27-27
据《城市快报》综合消息,中国去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将近1800亿元,65%来源于工薪阶层,而真正高收入群体的纳税并不是很多。由此,在纳税人心中也产生了“劫贫济富”的不公平感。  相似文献   

11.
自1970年4月22日,美国青年海斯发起第一个“地球日”活动以来,人类不断地向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形势挑战.但破坏性的开发仍然在威胁着我们.其中土壤过分损失与人均耕地不断下降,是世界共同面临的一大生态环境问题.科学家们呼吁;应把土壤退化问题当作目前世界上最紧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来对待.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江西的山江湖工程,才格外受到世界的注目.江西省山江湖区包括赣江流域和鄱阳湖区两大部分、山地丘陵是其主体,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9%;而南接闽粤、北临长江、干流长766公里的赣江,则是连接山、江、湖的纽带,沿途汇入支流38条,似伸向山江湖区各个角落的血脉经络,滋润着近12万平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有着深切的忧患意识。在忧国方面 ,是忧生产力不够发达、祖国尚未完全统一、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国防建设簿弱 ;在忧民方面 ,是忧贫和愚 ;在忧党方面 ,是忧脱离群众、治党不严、创新不足和领导人才素质不高。其鲜明特征是忧患与图强、忧患与创新以及忧中国与忧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一、生态环境恶化情况严重,迫切需要抓紧治理   生态环境恶化的突出表现是旱情不断加重,风沙天气增多;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地生产力衰减;水土流失强烈,土壤肥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率降低;草场面积缩小,退化加剧,草地生产力降低;森林资源破坏严重,生态功能减弱;湿地面积缩减,生态功能降低;水资源总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从全局看生态恶化的趋势仍在加剧,迫切需要抓紧治理。   二、治理生态环境,事关内蒙古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根本利益   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不仅给当地蒙汉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造成…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是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的司法实践,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公平正义制度保障提供了一条法治进路。历经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破除了旧有的法制藩篱,原告范围逐渐扩宽,司法救济不断强化。新时代,为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必须制定专门立法,强化检察职能,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构筑坚固的法治屏障。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义利观对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着极深远的影响。在孔子看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肯定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求富疾贫是人的天性;他肯定了“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的行为准则,要求在求利时摆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他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主张平均、平等的思想。以现代的新视角来观照孔子的义利观,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偶读台湾学者南怀谨先生的《论语别裁》,深感其对《论语》中孔子有关学习方面的言论注解独树一帜,更认为南怀谨先生的这些见解对于我们国家今天倡导的“创建学习型社会,打造学习型领导干部”这一活动,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南怀谨先生提出,“安贫乐道,知足常乐”这两句话曾经是中国文化中对于知识分子和为官之人的个人修养提出的不学谓之贫——干部为什么要学习两个要求。其目的就是让人能经得起物质利益的诱惑,为官清廉不贪。但是“贫”有好多种,并不一定只是物质上的缺乏。其中知识和学问的匮乏也是一种“贫”,因此“不学谓之贫”。目前我…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05,(7)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人口33万。 婺源自古文风鼎盛,人杰地灵,是朱熹故里、詹天佑桑梓,享有“书乡”、“茶乡”美誉。婺源县博物馆被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傩舞、徽剧、茶道、抬阁、地戏等民俗文化绚丽多彩。 婺源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美。全县活立木蓄积量86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2%,先后建立自然保护区191个,面积达65万亩,已挂牌保护的古树名木有6000余株。 婺源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有茶、林、水、文化与生态旅游四大资源优势。荷包红鱼、绿茶、龙尾砚、江湾…  相似文献   

18.
清代学者戴远山撰过一副对联 :“诗堪入画方称妙 ,官到能贫乃是清”。对联的下联有意无意地给清官定了个“能贫”的标准 ,“能贫”就是安于贫穷 ,能够过艰苦朴素的生活 ,这是很有见地的。中国历史上向来不乏清官 ,他们都是“能贫”的典范。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 ,房玄龄的父亲房彦谦“所得俸禄 ,皆以周恤亲友 ,家无余财 ,车服器用 ,务存素俭”。后来房玄龄素俭清白 ,清正廉明 ,政绩卓著 ,成为一代名相。明朝的于谦当兵部侍郎时 ,巡视河南回京之日 ,不带一物 ,并作诗言志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这种“两袖清风”的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5,(1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目标,其核心理念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大,正确认识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五中全会再次重申生态环境质量问题,要求质量总体改善。一、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8,(12)
正编者按2018年是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我区计划10个国贫旗县和13个区贫旗县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2.62%降低到1.2%以内。目前,已有2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符合贫困旗县退出条件,正式摘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内蒙古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