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拔有因     
<正>我是一家机关办公室文字秘书,平时爱好书法,是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前些日子,我们局调来一位新局长,姓谭。谭局长上任不久,我在填他履历表时得知他就要过生日了。于是,我把消息透露给了局里不错的同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局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但大家摸不透谭局长的脾气,谁也不敢贸然送礼。大家让我这个办公室资深秘书探探风声。思忖再三,我决定亲自书写一幅书法作品,给谭局长送去。  相似文献   

2.
姬建民 《党建》2009,(9):51-51
朋友发来一则短信说:“贪官是谁给他送钱记不住,谁没有给他送钱记住了;谁奉承巴结他记不住,谁没有奉承巴结他记住了……”  相似文献   

3.
提拔有因     
我是一家机关办公室文字秘书,平时爱好书法,是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前些日子,我们局调来一位新局长,姓谭。谭局长上任不久,我在填他履历表时得知他就要过生日了。于是,我把消息透露给了局里不错的同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局里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但大家摸不透谭局长的脾气,谁也不敢贸然送礼。  相似文献   

4.
“我这人唯一的长处就是做官。”今年62岁的王全录曾在部队工作十几年,被精简下来后满肚子怨气,他对妻子刘燕如是说,“有朝一日,我一定让你做局长夫人。”为此,转业到新疆乌鲁木齐县地税局的王全录,开始投领导所好,去拍马、去跑官、去送礼。经过一番努力,王全录从一个普通公务员做到科长、副局长、局长,直至1996年升任鸟鲁木齐市地方税务局局长兼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5.
我的父亲张云生,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6年被调到北京,给林彪当了四年的秘书,在“九一三”事件发生前10个月,他因同叶群有矛盾,自动要求调离“林办”,回到了老家东北工作。30多年后的今天,他回忆起当年在毛家湾给林彪当秘书这段往事,还是感慨不已…… “你给林彪当秘书没感到后悔吗?”作为女儿,我曾很好奇地问他。 他笑了,侃侃说道: “我并不感到  相似文献   

6.
在“高官落马,秘书多为腐败助力器的官场现象中,一些高官秘书纷纷随着他们的老领导落马,如陈希同的秘书陈健、程维高的秘书李真等。以致高官秘书这个职务被染上了斑斑污垢。而本文主人公吴冠玉曾任落马高官海南原副省长辛业江的专职秘书,但他却“出污泥而不染”,得以全身而退。现在,他洒脱地过着悠闲自得的超然生活:练书法、著书立说。吴冠玉何以能独善其身?他又是怎样度过他这段人生和事业上的低谷的呢?当记者采访他时,吴冠玉感慨地说:“家有贤妻,夫不遭横祸啊!”平淡中结缘:登长城留下美好誓言1957年我出生在海南省定安县龙河镇,1980年大…  相似文献   

7.
近日。我读了刊载的《“笑廉不笑贪”现象之计论》一文,感慨万分。本来嘛,“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已够可怕了,没想到,还要出个更可怕的“笑廉不笑贪”来。这倒使我想起了邵道生先生的那篇《可怕的“羡腐心态”》的文章来,他在该文中说:对腐败,谁都说它臭,谁都时它恨,谁都说它祸国,谁都——不过,若  相似文献   

8.
派用场的狗     
记者采访一个包工头,问他为什么要经常给官员送钱,包工头说:“我在向他们塞钞票的时候,绝对是将他们当做一条派用场的狗来看的,否则我自己的心态就没有办法平衡。凭什么要我把花花绿绿的票子往他们手里塞,还要赔笑脸,那可是我的血汗钱呀!这话说得可能是难听了一点,但绝对是我的真心话。”  相似文献   

9.
代写建议     
局长拿来几张表,让办公室主任对局里的工作提建议。办公室主任让女秘书小赵帮他写。过了几天,局长把主任叫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说:“你的建议被采纳了,  相似文献   

10.
(三)“从一个国家来说要勤俭建国,从一个家庭来说就要勤俭持家”“九哥,你这件长衫该换换朝代了”王季范一家进京不久,便定居在宣武门头发胡同7号。毛泽东经常派秘书来问候王季范。当时,王季范全家6口人(包括保姆张妈)。本人工资只有300余万元(旧币)。每月除去伙食费、水电房租费以及来往客人的招待费,没有什么节余。毛泽东知道他的钱不够开支,常常让秘书送点钱来。对此,王季范深为不安。有天,毛泽东又派秘书送钱来了。王季范高低不收,说:“主席的用项比我大得多,请把钱带回去,代我谢谢主席。你就说,我的钱够用了。”可秘书不依:“主席知道您手头紧,还吩咐我快点把钱送来呢。季老,您一定要收下。不然,我交不了差。”王季范恳切地说:“新中国成立不久,从一个国家来讲要勤俭建国,从  相似文献   

11.
舒炜 《廉政瞭望》2014,(21):29-29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面临绝望时,总会本能地缩回到最本真的状态之中。李敖曾说过,前妻是最可怕的敌人,这句话倒是成为“前妻揭腐”的箴言。不过.当贪官风光不再、跌落尘埃之时,忆起前尘旧事和前妻故梦,有恨、有怨、有悔也有悟,可谓五味杂陈。 很多贪官存庭上最后陈述时会哭.常常会提到对不起父母,不过他们对前妻更多却是埋怨。慕绥新是个贪官,他称自己曾被前妻疯狂的敛财举动“吓坏”了:“我和前妻离婿.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她参事参政参权太多,影响很坏,我已经挡不住了。所以没有办法,我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最终与她解除了婚姻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修路     
黄桂华 《党员文摘》2006,(12):31-31
国庆长假后.市政管理局孙局长一上班,秘书来报:“市政一公司吴经理求见。”孙局长说:“让他进来。”  相似文献   

13.
贪也有道乎?     
有些贪官对如何才能“贪而无虞”虑之甚细,其中“规矩”颇多,甚可玩味。看贪官自道:例一,王德水的“原则”。河南荥阳市原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王德水,涉嫌受贿23.7万元人民币、1万港币、1000美元。在接受检查官询问时,他说:“我和其他人(应是其他贪官)比起来,还不算太贪,因为我有我的收钱原则,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办不成事,我就把钱退掉。”“为什么?”检察官问。“我不会让人花冤枉钱的。”析:王德水自制的“贪则”是“收钱就要给人办成事”,很符合交易原则。“办成事”云云,兑现向买官者之诺也。你给钱,我…  相似文献   

14.
唐太宗治贪     
白谦慎 《党建文汇》2014,(12):47-47
《资治通鉴》里有一个“唐太宗赐绢惩顺德”的故事。说的是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给人办事,收了20匹绢绸。这事被唐太宗知道了,但他没有让监察部门去查办,而是通知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到大殿里开会。  相似文献   

15.
贪的故事     
王佩 《党建文汇》2011,(7):54-54
跟公务员一起吃饭有三个永恒的话题:房、车、贪。他们谈起房和车固然兴奋,但只有谈起身边哪个小官又落马时才会眉飞色舞。我发现,他们喜欢谈的话题不是大贪大腐,那个自有全国媒体去关注,而是“三小”案件。所谓“三小”是指“小工程、小项目、小干部”。浙江临安市有一个镇干部,被纪委叫去谈话,本来是让他谈谈经济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某些人们心目中,江苏泰州市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长张云泉“一点都不像局长”。他出差经常自备电饭煲,只住在条件简陋的旅店里。有两次出差,旅馆的工作人员见他如此“寒酸”,顿起疑心,向派出所报了案。要问张云泉为何官至处级仍然这么“寒酸”,张云泉不假思索地说:“出差半个月就可节约一万多元,能让好几个失学的孩子回到课堂。”回答令人欣慰,更令人平添几分感动。  相似文献   

17.
在震惊全国的沈阳慕绥新、马向东严重违纪违法系列腐败大案中,被执行死刑之一的沈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原局长郭久嗣,从“双规”、“庭审”到“狱中”,都给人一种相对“平静”的感觉。 这个其貌不扬、矮小瘦弱且略显斯文的小老头,让人很难把他与走向刑场的大贪官联系在一起。但他名下的一串串由贪婪组成的数字却不能不让人为之瞠目结舌。他“平静”的外表内真实心态如何?在郭久嗣被处决前,记者在监狱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你由一个领导干部走向了犯罪? 郭:1990年以前,我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工作上了,很少去想个人的利益。但随着市场经济、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影响,请客送礼之风日甚一日,自己的潜意识里也把这种现象视为一种趋势,自己也渐渐地接受了并融入其中。开始是送物品,越  相似文献   

18.
今年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东方之子》“部长访谈”节目,那次接受采访的是卫生部长张文康。他给我留下的较为深刻的印象之一,就是他“不当‘面团官”’的说法。他说:“我说不当‘面团官’,就是我要通过调查研究,有自己的主见,包括我的讲话稿、写的文章,我都要有自己的主见。我不会是秘书写什么我就念什么的官。”“领导”毕竟是“领航导向”的人物。作为一个地方、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领导者,没有自己的主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总结工作靠秘书理头绪,部署工作靠秘书出思路,开会讲话靠秘书写讲稿,这倒使秘书得到全面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一些腐败大案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腐败分子对自己的受贿有多种理由的辩解。这些辩解听起来好象很合乎情理,仔细分析,就经不起推敲了。辩解之一,给行贿人面子,不好意思拒绝。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在交待问题时说,给我送礼金的人大多是熟人,老部下,多年的好朋友,我为他们办了点事情,他们纯粹是为了感谢我才送的。如果我把人家撵出去,或者不收,太不给面子了,那样我的朋友不是越来越少吗?可是他没有想到,靠金钱结交的朋友怎么会是真正的朋友?当他的犯罪事实暴露以后,多数证人出来作证,这说明他们当初送钱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因…  相似文献   

20.
当我舟车劳顿赶回家时.我妈说的第一句话竟是:“野孩子终于回家了。”妈说:“回来工作吧。和妈妈住在一起.每天下班都有妈妈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好不好?”我说:“不。我现在在贵州挺好的!”妈说:“你回答也太直接了吧。”我给妈妈看我一年来在贵州拍的照片.给她放宣传贵州的碟片《多彩贵州》来看。妈不时指着电脑大叫:“噢。这就是黄果树瀑布啊?真够壮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