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袁良明 《求索》2008,(9):21-23
经济管制必要性的理论解释最初来源于新古典经济学关于市场均衡理论的论证性批评。引入“市场失灵”概念后,自由市场经济不能达至有效资源配置的状况,于是“市场失灵论”成了证明政府干预合理性的主流解释,传统经济管制主要在于协调生产者、消费者与利益集团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然而,传统理论通过反对以政府失灵的观点来支持政府的经济管制,但却提不出反对市场失灵的有效论据。另外,传统管制理论忽视了理论与理论间的逻辑联系。这些缺陷将可能成为经济管制理论进一步发展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确定政府职能的理论前提,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不同主张,深刻影响着政府管理经济的模式和方法。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立足于美国的现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以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备市场为分析前提,重新审视了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论述,提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应建立新型伙伴关系的模式。本文试通过分析斯蒂格利茨的政府理论,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提供一些现实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效率假说是传统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前提之一。通过对中韩农村市场制度变迁的比较分析,现实中的制度变迁远比效率假说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外部性”(Externality)是经济学用来解释“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概念。外部性的存在是对“完全竞争市场”假说的一个证伪。本文受此理论的启发,提出“完备合同”和“合同外部性”的概念,认为合同外部性的存在是“合同失灵”的原因之一,并进一步探讨了合同的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及其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发展观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制度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最重要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以现实的人的行为假定为基础,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引入交易成本和产权这两个重要范畴,建立了将制度内生化的经济发展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发展观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制度结构、制度安排、制度变迁等制度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理论——利益集团假设 在管制经济学的体系中,政府管制理由的传统解释在于政府管制可以弥补“自然垄断”、“外部性”等“市场缺陷”带来的效率损失,以保护公众利益不受损害,因此,这一观点被认为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但在现实经济中,有限理性、信息不完全以及政府管制成本常常会使政府管制行为和效果偏离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产生非效率,由此产生的“管制失灵”构成了公共利益学说规范分析的一个弱点。而且,就“公共利益”的基本前提假设而言,管制者  相似文献   

7.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采用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被传统经济学忽视的制度因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性的内生变量,取决于控制人们经济行为的社会和政治规则。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设计制度的目的在于建立秩序,减少交换中的不确定性。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所说,新制度经济学的目的是研究制度演进背景下,人们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决定和这些决定又如何改变世界。1991年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就是对该理论对经济学的作用的充分肯定。一、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生产安全与卫生的政府管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市场失灵”是政府管制的必要条件,它是政府之所以干预市场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是,“市场失灵”不是政府管制的充分条件,因为政府管制本身也可能出现失灵,即“政府失灵”。政府管制失灵通常表现在管制的低效性上。目前我国生产安全与卫生的政府管制处于无力状况,政府管制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严格落实检查和监察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从落实准入准出制度、完善立法、政府管制进行成本—效益评估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新制度经济学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通过对新制度经济学有关理论的研究,推导出其主张的公平效率观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认为经济的发展、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制度的公平程度;并且把规则公平放在首要位置,认为只有规则公平才能获得高效率。“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公平效率观为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新制度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政协天地》2013,(7):48-48
要激发市场活力需推动政府向市场放权。防止“市场失灵”主要不在于设置行政审批,而是要加强市场监管,变事前的控制为事后的有效处罚。释放民营经济发展潜力的同时,也需要强化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