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杨抡籍贯虽是云南,但是他长期生活在金陵,其与古琴谱之缘也就是很自然之事了。并且,在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琴界,杨抡还是"琴歌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抡辑《真传正宗琴谱》(又名《太古遗音》),后又加入《伯牙心法》作为后编,是明代三大琴歌曲谱之一,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杨抡,号桐庵,又号鹤浦,明云南鹤庆府(今鹤庆等县)白族人。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杨抡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举人第42名、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相似文献   

2.
《前进》2020,(8)
正申不害(前385—前337或前420—前337),史称申子,郑韩时期郑国京邑(今河南新郑)人。思想家、战国时期法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推崇"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代表人物。他在郑国曾为小吏,韩哀侯二年(前375),韩国灭掉郑国,遂成为韩人,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他在韩国主持改革,为相19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  相似文献   

3.
即墨黄氏家族由最初的农耕之家跻身一跃成为活跃于明清两代的仕宦之家和文学大族,与其独特的家风、家学传统密不可分。良好的家风、家学是一个家族世代延续不竭的精神动力。从明代中叶至清代,黄氏一族形成了重视教育、诗文继世的家学传统;耿直为官、不畏强权的为官之道;淡泊名利、乐善好施的处事风格。黄氏一族的家风、家学传统一直广为流传、垂范后世。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家具工艺历史悠久,明代的明式家具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具的代表和巅峰,经过长时期的争论,学术界一致认为明式家具不同于明代家具。明式家具是指明代至清代前期生产的,以黄花梨木、紫檀木、红木、铁力木、乌木、鸡翅木、楠木等为主要用材的,具  相似文献   

5.
石帮 《协商论坛》2007,(8):57-58
1、晋商学而优则贾十大商帮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历史上,山西商人称为晋帮。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晋商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前后长达500余年时间。晋商足迹不仅遍  相似文献   

6.
文史简讯     
《春秋》2011,(2):64
《即墨文史资料》第十三辑编辑出版日前,即墨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纂的《即墨文史资料》第十三辑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即墨文史资料》的系列丛书,经过搜集、整理、编辑,收录各类文稿36篇、15万字,主要记录了即墨悠久的历史文化、著名人物事略、重大历史事件等。(王广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果核类雕刻兴盛于明、清时期,是一种以杏核、桃核、撇榄核、核桃等坚果为材质,通过核雕艺人的艺术构思,在方寸之间雕刻人物、动物、景物等图案的微雕工艺品。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明代魏学、伊在《核舟记》一文中关于核雕艺人王叔远及其作品“东坡泛舟赤壁”的记载。明清时期的达官贵人将核雕作品视若珍宝,称该技艺为“鬼工技”。  相似文献   

8.
正7月21日,即墨古城社区群众的热情就如同火热的天气,他们早早地来到古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待"新亲戚"的到来。这些"新亲戚"就是农工党即墨支部的12名党员。古城社区与农工党即墨支部将正式签约结对共建,着力打造"农工情,系古城"活动品牌,让社区群众更好地享受共建活动的丰硕成果。上午9点,农工党即墨支部主委汤凤兰与古城社区主任王萌代表结对双方正式签约,农工党青岛市委会副主委薄涛、秘书长尹成方、中共即墨  相似文献   

9.
《天津政协公报》2011,(8):23-24
<正>人物资料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革命时期化名李有庆、张守正、冈本、今村长藏。汉族,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辛亥革命时期,以字黄克强闻名当时,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于上海去世。1917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礼仪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  相似文献   

10.
正卢苇菁所著《矢志不渝: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以下简称为《矢志不渝》,英文原著名为True to the Word:The Faithful Maiden Cult in Late Imperial China),于2008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曾获美国Berkshire女历史学家学会"首部著作奖"。秦立彦所译中译本,201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围绕明清时期特有的贞女现象进行历史描述,展现了赋予贞女现象意义并被贞女现象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  相似文献   

11.
郭素媛 《青年论坛》2010,(2):119-122
明清时期不同读者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和评价。其中,以余象斗、叶昼为代表,明代小说评点对曹、刘的态度比较客观;明代小说序跋则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极力推重;清代的毛氏父子则在评改《三国演义》的过程中加强了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2.
谢辉 《今日浙江》2013,(7):32-33
前不久,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浙江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方案》,这是国家交给浙江、交给嘉善"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重任,让嘉善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什么选择嘉善,嘉善有什么优势和过人的"善"举?善在包容嘉善很小,区域面积还没有千岛湖大。在50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8万嘉善人和36万新居民和谐相处,共同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17)
正台湾最后一位政治死刑犯台湾著名社会运动家、统派代表人物曾力促连战访大陆实现大和解简历陈明忠陈明忠,1929年1月2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冈山,是台湾著名社会运动家、统派代表人物。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18岁的陈明忠成为谢雪红领导的台湾民主联军的突击队队长;"白色恐怖"时期,因为涉嫌"通匪",先后坐了两次台湾当局的21年"政治黑牢",是台湾最后一位被判死刑的政治犯;1987年,通过时任蒋经国秘  相似文献   

14.
明代,漳州迁台姓氏目前已知最早见诸古谱文字记载的有杨、丘、卢三个姓。此时迁台姓氏大都零星分散。明清时期,大量的闽南人迁徙台湾,具有时间长、规模大、自发性、径直性等明显特点,为闽南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明清以来,漳州人迁徙台湾有过4次高潮。  相似文献   

15.
《北京观察》2003,(7):58
昆曲是中国戏曲中历史最悠久的剧种之一。渊源自宋、金、元时代的南戏和杂剧,明代中期以后(16世纪中期)经过一批艺术家的改革,创立了以笛、鼓板为主,辅以笙、萧、三弦、琵琶、月琴等多种乐器大规模比较完整的戏曲伴奏乐队,逐渐发展为全国性的大剧种。明清传奇剧本主要由昆曲演出。角色分工细致。其音乐唱腔为曲牌体,曲调细腻委婉,长于表现人物丰富细腻的感情。主要为剧场演出。亦有业余爱好者清唱。从明代嘉靖到清代乾隆(1522~1796)的270多年是昆曲的全盛时代。  相似文献   

16.
每个画派都有体现其鲜明特征的代表人物,多年来众多的广西画家在个体的艺术活动中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他们中不仅有阳太阳、黄独峰、涂克等老一辈优秀画家,也有黄格胜、张复兴、郑军里、张冬峰、石向东等一大批中青年美术中坚,正是他们奠定了漓江画派坚实的基石。限于篇幅,这里仅介绍少部分代表人物,遗珠之憾难免。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2)
明清时期,在京城建有多个全国各地的会馆。北京的会馆始于明代,清代是北京会馆的重要发展时期,会馆到清末才走向衰败。明代的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以后,北京即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许多外地人到北京做官、经商,而且从明永乐十三年科考开始,北京作为中央考场,全国各地的举子一般每3年要到北京参加一次会试,因此设立会馆,便成为外省人士在京城生活、工作的一种需要。台湾在北京设立会馆,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正如当年分巡台湾道刘璈在报请购建全台会馆的呈文中所说:"在都城购建全台会馆,以备台湾会试举人及供职于京者,藉以居住。"自即期起,《台声》将刊登北京台湾会馆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论台湾城市化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城市聚落型态的演变城市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纵观台湾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依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的聚落型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明清时期(1624~1895)、日据时期(1895~1945)和光复以后(1945年以后)。 (一)明清时期聚落型态的形成明清时期是台湾港口市镇聚落型态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17世纪初,海上私人武装集团颜思齐、郑芝龙等人常在台湾笨港一带活动,移入大量汉民,形成以港口为据点的汉人聚落,这是台湾早期港口市镇聚落的雏型。1624年,为掠夺财富而东来的荷兰人在现  相似文献   

19.
《台声》1995,(5)
山东即墨黄酒厂始建于1949年,现厂区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拥有主要生产设备500余台套,现有职工800余人,是一个集生产、经营、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黄酒专业企业,国家二级企业.该厂主要生产经营老酒、黄酒、清酒、白酒、饮料五大系列产品,现已形成了年产即墨老酒8000吨、黄酒5000吨、清酒3000吨、饮料3000吨的生产能力,形成了以即墨老酒为龙头、多品种齐发展的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20.
正"百家锁"是一种护身符,属首饰锁类。起源于古代"长命镂(缕)"或"百索",始于汉代,原为江南地区民俗,在端午节以五彩丝线结成绳股,系于手臂,用以辟邪,名曰"百索",后彩线演变为"珠儿结"。至明代,演变成儿童专用颈饰,后逐渐发展成百家锁。"百家锁"在明清时期的汉族地区十分流行,凡生儿育女,由小孩的家人或委托一个成年人,向一百户人家讨来钱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