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适应新的革命形势尤其是全面抗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亟需大量知识青年充实革命队伍。为此,抵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新创办了一所革命大学——陕北公学。为了将奔赴延安的进步青年培养成为适应战时需要的革命青年,陕北公学在"造就抗日救国先锋"这一干部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政治素养、实干能力等方面对他们进行集中短期锤炼。这种短促轮训性质的干部教育模式,不仅培养了大批抗日救国的先锋,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开辟和全面抗战的最终胜利准备了基干力量,而且造就了大批抗日救国的先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和新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干部基础,还对此后我国高等教育和党的干部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潘泽庆 《党史博览》2007,(12):17-22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的指导和推动下,广大敌后军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斗争,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等一幕幕精彩的战争活剧,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中,沁源围困战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伟大创举。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按语     
正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发表《论持久战》讲演80周年。毛泽东在讲演中精辟阐述了中国必须采取持久战及中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据。其中一项就是:"中国的战争是进步的,从这种进步性,就产生了中国战争的正义性。因为这个战争是正义的,就能唤起全国的团结,激起敌国人民的同情,争取世界多数国家的援助"(1)。正义的战争必能获得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支持,即"得道多助"。全国的团结和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战最后取得胜利的重要国内因素;  相似文献   

4.
抗战启示录     
伟大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的一次空前浩劫,也是中国历史进步的一次巨大补偿。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赢得了战争,赢得了和平,赢得了进步,赢得了一笔丰厚的经验与教训。联系当前的形势,本文提出:落后要挨打,腐败必祸国,团结得胜利,胜利靠奋斗四个问题,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5.
金宕莳 《求贤》2011,(9):26-26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蓄意制造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激起了天津人民乃至全国各族人民的强烈愤慨。天津各级党组织在市委书记姚依林的带领下.承担起领导天津人民支援第二十九军抗战.进行抗日救国的英雄斗争。  相似文献   

6.
金沙是我党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他出生于江苏太仓一个城市贫民家庭。早年投身革命,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参加“左联”、“反帝大同盟”,参与创办进步刊物《铁流》《儿童文艺》和《少年世界》等活动。上海沦陷后,金沙等一大批青年怀着抗日救国的抱负奔赴延安,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抗大总校文工团工作,任抗大文学组组长,创作过《破草鞋》和《救国公粮》等宣传抗日救国的剧本。  相似文献   

7.
王成林  吴昆 《学习月刊》2012,(22):24-25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作为一位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家,他的战争观反映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进步倾向和革新精神,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不仅为整个资产阶级的军事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是马克思主义军事辩证法一个重要理论来源。现代战争已远不同于18、19世纪的战争,战争形态正在由机械化加速向信息化转变,但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观仍然指导着现代信息化战争。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救国的洪流中,中华英烈威武不屈、浴血疆场的壮举可歌可泣,学界人士唤起民众、奔走救亡的行动也同样值得称道。陶行知这位人民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便是活跃于抗日救国舞台的知识者。他在抗战前后的旅行欧美宣传抗日的事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浪潮相互激  相似文献   

9.
张玉菡 《党的文献》2016,(3):117-123
陈潭秋自1935年9月到达莫斯科到1939年5月回国,在莫斯科学习、工作达三年半之久。在此期间,陈潭秋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作为中共代表之一赴莫斯科参加会议;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校学习和工作;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介绍中央苏区状况;参加庆祝中共成立15周年活动,讴歌党的辉煌历程;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宣传抗日救国;积极要求回国工作。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陈潭秋不仅在理论上和政治上取得了进步,而且为在莫斯科培养党的干部和革命下一代,为共产国际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为在国际上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和宣传抗日救国,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抗日救国,是一二九运动的出发点和落点:海峡两岸历史学家对这个运动的历史评价具有基本的共识 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和发展,在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历史上,特别是在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到来,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一二九运动鲜明地显示了抗日救国的性质。这个运动的矛头是直指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之后,继而于1935年制造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阴谋蚕食华北,并进而妄图独占中国为其殖民地侵略的行径。保卫华北,保卫北平、天津,保  相似文献   

11.
坐落于于嘉陵江畔的重庆大学,是一座具有悠久革命传统的历史名校。抗战时期,周恩来同志曾亲到这里讲演,晓以民族大义,鼓励学子走出书斋,投身抗日救国的滚滚洪流;抗战胜利后,著名学者马寅初多次在这里发表抨击国民党独裁统治,支持国共合作建设民主自由新中国的进步言论;解放战争时期,在川东地下党组织并领导下,这里多次爆发进步学潮,向腐朽的国民党政权争民主,争自由。《红岩》小说里的许多故事,就取材于这里的学生运动。进入新世纪,重庆大学与时俱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渐行渐好,成为全国知名的重点高等学府,目前是三峡库区唯一一所进…  相似文献   

12.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事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抵抗日寇侵略,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国的浪潮。1940年9月间,我在老家江苏省南通县(通州市)一所中学读书,那是暑假后开学不久的一天,我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偶遇两个军人,其中一位年长一些,相貌温文尔雅,主动向我打招呼,并告诉我,他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  相似文献   

13.
"9·18"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影响下,举国上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这股浪潮直接冲击到了贵州.在一批进步青年学生的组织带领下,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学习进步书刊,讨论国家前途命运,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唤起民众觉醒抗争,使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  相似文献   

14.
1933年11月20日爆发的“福建事变”,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之际,国内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动的产物;它作为国民党内民主进步势力的抗日反蒋运动,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而发动的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事变。它在蒋介石不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却发动了空前规模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情况下,提出抗日反蒋的口号,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国运动。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晋江华侨的爱国主义精神陈文敬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完全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全民族空前的投入。在这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中,晋江华侨同毛百万华侨一样,在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下,团结一致,共赴国难,为民族的独立,为祖国的团结统一,尽了最大的努力和牺...  相似文献   

16.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危机,人民痛心疾首,奔走呼号抗日救国。各个中间势力的政治派别、社会名流以及国民党内部的进步人士都十分活跃,纷纷提出挽救时局的主张,九一八事变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动,民族矛盾骤然上升。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陈独秀也积极地提出了反蒋抗日的主张。1931年10月初,陈独秀连续发表《抗日救国与赤化》、《此次抗日救国运动的康庄大路》等文章,斥责蒋介石专门依赖国联主持公理,不仅是“妄想”,而且是“奴性”的表现,“直是引虎自卫”;针对  相似文献   

17.
5、反对分裂维护抗日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坚持抗战并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早在1935年就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由工农军政商学各界,一切愿意抗日救国的党派和团体,以及国外侨胞和中国境内各民族的代表组成领导抗日救亡的国防政府,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8年3月18日,毛泽东同志在给  相似文献   

18.
70年前的1935年,全中国兴起抗日高潮时,毛泽东就向全世界宣称: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十年后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壮志凌云的誓言实现了。抗日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抗日战争是在先进的军事理论、军事战略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在全国抗战爆发前后,为提出符合国情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国共两党领导人对此进行了理论的探索。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了军事理论和军事战略研究的前列。毛泽东根据中日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基本情况,以及战争性质的进步与退步,国际社会的多助与寡助等特点,1936 年7月16日同美国进步记者斯诺谈话时,即提出了以持久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思想。此后,中共又提出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及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  相似文献   

19.
博学多才周早年留学.外语基础很好。抗日战争期间,一次学联大会上,青年学生提出"战争年代,读书有用吗?"的问题,请求与会的周恩来给以解答。周未直接回答,当得知提问的女学生读的是英语专业时,周即讲英语,让这位女学生翻译成汉语,一说一译。内容是:学习英语,对抗日救国大有好处。但女学生开始结结巴巴。周便自译:"团结全世界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转向大家,殷切地嘱托青年努力学习。周之博学,给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坚定了他们在国难之时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1948年秋,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机关赴河北平山县途…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5,(5)
<正>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北平军法处监狱的庭讯现场,一位年轻的女学生面对法官的讯问大义凛然,她说:"日本侵占东北,每个中国人都要反抗。我是东北人,我的家乡被日本兵侵占,我当然更要抗日救国保家乡,抗日救国保家乡的学生是无罪的!"这位在狱中坚持斗争的女学生就是从黑土地走出的杰出女性,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著名的女法学家、社会活动家——韩幽桐。1908年,韩幽桐出生于今宁安市一户贫苦的回民家庭。她自小聪颖好学,各门功课都名列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