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民政》2012,(5):52-52
安徽省淮北市民政局吴义华认为,当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存在“三个错位”:一是地方社会管理和国家立法出现了错位。《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宗明义,救助对象就是救助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在本城市无亲友可投靠,又不享受城市低保和农村五保待遇的人员.救助的原则是主动救助、无偿救助、自愿救助。  相似文献   

2.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得到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整体效能取得新突破,较好的发挥了“稳定器”、“安全阀”的作用。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为例,经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和完善,社会救助实现了由城区居民为主到城乡救助并举,由原来的社会临救到基本生活的全面保障,由政府单一救助到社会力量整体联动的救助,由单项制度向制度体系方向发展的转变,社会救助制度建设仍需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07,(7):61-62
河北省巨鹿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办法,在全县农村(社区)中设置农村(社区)社会救助员。农村(社区)社会救助员受县、乡(镇)社会救助机构领导,由县社会救助中心统一培训和管理。其职责:落实县、乡(镇)安排的各项救助任务,为救助对象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定期向乡(镇)社会救助所汇报工作,每周入户一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鳏寡孤独、年老多病、智障等生活自理困难的救助对象代领救助资金,  相似文献   

4.
江宏伟 《中国民政》2011,(10):49-49
如何突破当前救助管理工作的“瓶颈”和“难点”,是县级城市救助管理部门必须着力破解的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厦门市救助管理站积极行动,多举措做好今冬明春,特别是2011年元旦、春节期间街头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和部门协作。由市民政局制定救助计划,完善救助方案,形成救助网络,落实救助措施,切实把民政部、省民政厅有关做好今冬明春救助管理工作指示精神落到实处。二是积极开展“寒冬送暖”街头救助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6.
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对于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但目前在实际救助工作中,主要面临着"五难":一是身份甄别难。有的救助对象因为精神疾病或证件丢失,不能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有的救助对象不想暴露身份,怕影响名声,不愿提供有效身份证明。  相似文献   

7.
宁夏石嘴山市救助管理站四级联动开展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将救助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在中心商业区、惠农区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分别设立固定和流动的救助服务点,确保需救助人员及时得到妥善救助。二是在三个县区民政局设立救助服务点,互相协作,实现市内救助管理工作全覆盖。三是与自治区其他四个地级市建立救助管理工作联动机制,签订《构建宁夏救助管理工作联动机制备忘录》,  相似文献   

8.
何艳 《中国民政》2011,(9):59-59
云南省永善县多项措施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民政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社会救助管理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领导组,全力做好救助管理工作。二是强化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市根据国家政策,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救助管理工作。从1951年至今,救助管理模式历经:执行救助管理新政策;摸索收容遣送新办法;创新救助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从物质、观念到制度层面的全面创新,成为全国救助管理工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救助是一张兜住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底线的“安全网”。李克强总理强调,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今年要着重做好三件事,就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由于国力所限,我们基本保障的标准还是低水平的,总会有一部分人因病、因灾等陷入生活窘境,需要救助。目前,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以及医疗救助、  相似文献   

11.
短讯     
《中国民政》2013,(5):62-64
社会救助和救灾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民政局三举措着力提升医疗救助水平。一是扩大救助范围,推行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二是提升救助上线,确保困难群众急难同助:三是健全救助机制,实现救助对象病患同医。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河南省南乐县慈善总会把“生活最困难、遭遇最不幸、社会最同情”的人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先后开展了慈善助学等一系列活动。一是开展了“心系孤儿”活动。为16名贫困孤儿发放爱心救助金3500元。二是开展了“圆梦大学”活动。发放助学金15万元,帮助来自城乡低保和低保边沿家庭的50名贫困学子圆梦大学。三是开展了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发放抚慰金24.5万元,对149名癌症、肾病、心脏病等大病患者进行了救助。四是开展了贫困高中生爱心助学。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11,(4):29-31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坚持以健全体制机制为支撑、以创新社会救助方式为重点、以优化整合社会资源为核心,逐步建立了“政府救助为主导、社会救助为辅助、其他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辽宁省鞍山市救助管理工作着眼于新时期、新形势下建设社会化救助管理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坚持传统救助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立足现实与长远,把救助工作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创新救助管理工作,有效地拓展了救助服务范围,初步探索出一条由民政、公安、卫生、财政等多部门联动的社会化救助管理机制,使救助管理工作中的一些难点、盲点等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历经了10年的改革过程,正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当前,推动和鼓励贫困家庭再就业已成为深化保障制度、缓解社会救助体系的现实困难、鼓励贫困者”自救”的重要因素。现在,全市共有大约23万人因贫困而享受政府救助。研究发现,其中50%的人具有劳动能力。2007年,北京市通过消除“零就业家庭”活动,使10562户“零就业家庭”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我市仍有约8万多户贫困家庭存在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健波 《中国民政》2011,(12):58-58
为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贵州省开阳县组织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活动正式启动,民政局采取五项措施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协调,多部门形成合力。完善多部门密切配合的救助工作机制,并对于未成年人先救助后查询。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与媒体联系、沟通,掌握舆论导向主动权,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未成年流浪人员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7.
工作动态     
《中国民政》2013,(10):60-61
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完善管理机制,使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常态化道路。一是加快设施建设,救助能力提升。各县(区)城区建成“微笑小屋”23个、城区主要街道及乡镇设立救助指示(引导)牌318块、温馨提示牌165块、救助点647个。二是加大救助力度,确保救助及时。救助管理机构坚持24zJ',时值班,加大主动救助力度。三是完善救助机制、促使救助规划化。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大姚县强化八项措施,实现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应救尽救”的目标。一是宣传到位。在全县乡镇、村(居)委会政务、村务公开栏上,公开医疗救助对象、救助条件、救助标准、申请程序、发放金额和举报电话等内容;二是领导到位。成立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领导组,  相似文献   

19.
《民主与法制》2008,(2):59-59
“实行常见病与大病相结合的救助制度,使常见病能得到帮助和治愈,大病患者也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实现现有救助能力的最大救助实效。”带着这种新的制度设计思路,太原市开始起草《太原市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目前,《办法》已经起草完毕,即将出台,《办法》规定,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对象(无经济来源、无赡养人无抚养人或扶养人、无劳动能力)、重点优抚户为医疗救助对象;对因病返贫户实行临时医疗救助。对医疗救助对象不设起助线,不设病种,因病在指定医院就医,救助标准统一为30%,年封顶线为5000元。《办法》还规定,将资助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相似文献   

20.
7月5日,省厅召开社会救助立法启动工作会议。省厅副厅长王长胜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省社会救助立法工作情况。他说,1998年我省率先制定了《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规范了各类社会救助项目,实施以来,保证了城乡低保户、城市乏无对象及农村五保户共200多万人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几年来,我省的经济发生了极大变化,社会救助工作先行先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为适应上位法的变化,特别是吸收我们社会救助的经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