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蓬勃发展的社会运动是当代拉关左翼政治的重要内容,其表现形式包括印第安人运动、农民运动、失业工人运动、公共部门抗议活动等.拉美社会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以反对新自由主义和争取真正民主为主要诉求;以族群认同为基础形成新的参与主体;采取参与制民主组织和管理模式;一般不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标;土著印第安人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拉美社会运动是当代拉美左翼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左翼政党、左翼政权共同构成了拉美左派的三大主体,对拉美各国的政治进程产生首重要影响.但同时,拉美社会运动,也面临如何处理与左派政党和政权的关系以及内部分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8年卡托维兹气候会议和2019年马德里气候会议大体上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迎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行动转向",转向全面执行法律制度的行动阶段。这是全球气候治理30多年"法制化"演进的历史性成果。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紧迫性的不断增强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驱动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这种"行动转向"。这种"行动转向"在全球层面上意味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等机构的职责、功能与角色将随之变化,主要是要发挥好贯彻、监督、政治动员、搜集处理和公布各种信息等功能,同时还要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转变成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发动机和总动员处;在国家层面上意味着各国的核心任务和行动也要随之改变,主要是要切实履行好《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下的各项职责与义务,同心协力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低碳发展)的"转型点"早日到来。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转向",中国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持续推进《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落实,在立足国内的前提下,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为宗旨,通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统筹协调好全球层面、地区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气候治理行动,积极构建全球气候命运共同体、地区气候命运共同体和国家气候命运共同体,并努力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论吉林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约当前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慈善思维方式——农民因为贫穷需要廉价资金。村镇银行发放小额农户贷款被认为是扶贫的手段。村镇银行采取商业化方式,实施高利率小额农户信贷与支持、帮助农村中的贫困群体并不矛盾。完善小额农户贷款还需要信贷员激励机制。村镇银行需要政府扶助,但又要避免地方政府的过度干预,避免政府信用担保的道德风险,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巴西利益分配格局的形成和调整周俊南80年代以来,由贫困和社会不公而引起的社会矛盾、社会动荡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的政府及学术界都把目光转向探讨如何消除贫困的问题上。从整个拉美来看,巴西称得上是拉美各国中利益分配最不公正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非政府组织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行政监管、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监管三个角度梳理拉美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进而根据国际常用的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的评价机制,从拉美现实出发对拉美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做出整体评价,探讨如何实现非政府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即保证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的各个层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避免其消极影响,进而实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与合作,达到"善治"目标。在拉美,政府在运用法制、行政、资金监管等手段管理非政府组织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涉及非政府组织的成立、运转、资金和对外联系等各个方面。拉美国家已经形成内容比较完整、架构比较清晰的相关法律体系以及比较明确的管理流程和组织架构,对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监管尤为重视,但是拉美国家仍需加强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引导;简化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环节,统一管理标准;塑造有利于非政府组织良性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强化人力资本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实践表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和创新机制是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政府通过这一体系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社会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创新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和良性互动,以体现国家的创新意志和战略目标.为此,转轨国家政府需制定积极而有弹性的政策,优先发展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提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7.
拉美和加勒比区域合作呈现对内"分散交叉"和对外"开放"的特点,凸显了地区一体化在理想和现实上的巨大鸿沟,成为该地区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一种常态。由于意识形态差异、对地区政策看法不同、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以及各国的地区定位和个体差异等原因,拉美区域合作存在缺乏共同发展目标、内部分歧难以调和、各组织间对接难度大等矛盾。根据目前中拉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国政府应充分考虑到拉美地区的独特性和多层次性,对不同区域组织采取差异化的合作方式,从政治和经济层面双管齐下,积极参与拉美区域合作,创建良好高效的中拉多边合作机制,增进全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8.
微型金融作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主体,在整个经济体系运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解决中小企业信贷供给紧张问题、促进就业、推进社会扶贫工作以及建立与发展普惠金融体系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拉美微型金融异军突起并日益受到国内关注,在改善当地金融环境的同时,还有助于解决失业、贫困等社会问题;拉美微型金融的特点体现在融资结构中存款比重上升、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上升、整体收益水平良好以及高度竞争性等方面.与此同时,拉美微型金融发展中面临过度负债、使命漂移及可持续利率的制定等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在拉美,非政府组织很早就在减贫、抗饥饿、扫盲、消除社会排斥和边缘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这些组织的数量增加,活动范畴扩大,知名度提升。可持续发展、人权、环保等具有深远意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实现都不可能离开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本文阐述了拉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脉络,着重分析它们与国家和政府的关系及其在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笔者认为,拉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有相互"合作和互补""监督和制约""对立和对抗"等几种主要模式。上述模式因时间推移和具体情况可以交替出现或并存。  相似文献   

10.
美国既是公共外交理论的重要发源地,也是公共外交实践最为充分的国家。里根时期美国试图对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等中美洲国家的革命采取武装干预措施,引发国内外社会舆论的消极反应,于是美国国务院专门设立了拉美与加勒比公共外交处负责实施对中美洲的公共外交。1983~1987年间,在该机构协调下,美国利用新闻署和驻拉美各国使馆的新闻处,将拉美各国政府、新闻媒体和跨国组织纳为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公共外交政策,企图说服拉美盟友关注中美洲革命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从而为美国军事干预政策和分化瓦解行动寻求国际舆论支持,这为探寻美国对拉丁美洲公共外交的"冷战模式"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