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我国转型时期政府决策权滥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同其他行政权力一样,政府决策权如果缺乏法律的监督和制约,就可能成为脱离社会的力量,造成国家、组织和公民的损失,带来广泛的社会影响.政府决策法治化应遵循决策学的主体限制原理、程序限定原理和行为控制原理.构建政府决策权的制约机制,就要建立政府决策失误责任法律追究制度、规范和优化政府决策程序和完善政府决策监督体系,使各种制约因素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姜堰市积极探索让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有效措施,健全完善重大决策监督机制,提高了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2008年以来,有64个单位报告各类重大事项决策情况233例,反馈纠偏15例,否决3例。  相似文献   

3.
百家     
正马怀德:法治政府建设须削减行政权力法治政府的建设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尤其是对重要的权力。继续简政放权、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行权力清单制,削减行政权力,激发市场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切实划清政府和市场、社会、企业之间的关系。削减行政权力,特别是把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许可权、收费权、决策权切实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行政权力的运行受到严格的规范和制约,让人民群众和舆论有效监督,接受司法的监督,这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同时又提出:“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大部门体制改革与行政三分制的建立同时提上政府机构改革的日程,意味着大部门体制的整体构建与行政三分制是密不可分的,既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5.
席能 《河北法学》2011,29(3):49-54
行政救助是政府对依靠自己的努力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或遭受急难灾害的公民进行的救援和帮助。行政决策是政府履行救助职责的主要手段和方式。行政救助决策权的法治化主要包括行政救助创设决策权的法治化、行政救助预算编制决策权的法治化和启动实施急难救助决策权的法治化。中央和地方行政救助决策权限划分要实现法治化并优化中央和地方在行政救助上的财政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6.
行政监察是政府内部重要的自我制约机制,它在国家政治生活和行政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建立一个高效、廉洁、公正的行政执行系统,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政府机关勤政、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行政监察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家行政管理是由决策、执行、信息、咨询、监督等诸多环节组成的完整系统。由监察机构对决策、执行的过程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和克服失误与偏差,保证决策的正确和执行的顺利,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环节。1990年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对行政监察机…  相似文献   

7.
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是检察机关发挥法律监督职能,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协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助推国家法治进程的重大举措。实践中,各地检察机关已经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有关法律规定探索开展行政违法行为监督,但因缺乏法律直接规定,法治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目前应主要从有限范围内监督、实行案件化办理、完成基本制度构造等方面,为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提供基本法治化保障,以便深入推进实践,积累丰富经验,为后续立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政府法制》2010,(3):37-37
今年,宁波市政府将完善行政决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宁波市政府不久前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报告。根据这份报告,该市政府2010年将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9.
研究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加强行政组织法制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十分明确:即法律制度是根本。它回答和解决了如何从制度上保证政府由人民产生、对人民负责,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如何建立符合精简、统一、效能原则的行政管理体制,使政府在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如何加强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和制约,督促其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正是以邓小平行政法治理论为指导,对实现各级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制化问题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论环境知情权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谦 《政法论丛》2004,(5):23-27
环境知情权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在维护公众自身利益方面 ,环境知情权有助于公众及早采取防范性措施、免受正在进行的环境污染事故的侵害和有利于公众遭受环境污染侵害后的法律救济 ;在维护公众环境公共利益方面 ,环境知情权既有利于对排污者排污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又有利于政府部门环境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对政府及环境行政机关的监督与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