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某年4月20日在甲地海边沙滩上发现一只人体左小腿(含左足)(见图1).4月22日在乙地开发区附近海面发现一只人体右小腿(含右足)(见图2).同年4月30日在丙地某村海岸边沙滩上,发现一只人体左大腿(见图3). 2 检验 2.1 身高推断经DNA检验,三地所发现的尸块属同一女性.进一步做人类学经检验,左股骨生理长为42cm,左、右胫骨生理长为38cm,左、右足的足长为20cm.根据张继宗对中国汉族女性长骨推断身高的研究1,Y =508.464+2.640*左股骨生理长,则Y=161.7cm.根据万秋萍等人对成人身高与足长的回归分析2,Y=91.5761+3.0976*足长,则Y=153.5cm.根据股骨长度比根据足长推断身高的结果更为准确,故推断死者身高约为162cm. 相似文献
5.
儿童骨骼个体识别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骨骼的个体识别研究报道较少 ,在法医人类学实践中 ,如何对儿童骨骼进行性别、年龄鉴定 ,难度较大。 2 0 0 3年在山东省某地枯井内 ,发现一具儿童尸骨 ,要求作性别、年龄鉴定 ,现报告如下。1 性别判定儿童骨骼的性别鉴定 ,在现有可查专著中[1] ,均没有提供实用的方法 ,仅提示儿童骨盆存在着性别差异。通过对送检儿童的耻骨观察可见 ,耻骨体呈三角形 ,测量左、右耻骨的缘枝角均为 14 0°。同时 ,根据Mittler的儿童骨骼性别判定的方法发现 ,送检骨骼耳状面的边缘凸起的部分小于 1/ 2 ,其余部分均不高出髂骨骨面[2 ] 。上述骨骼特征提示…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目的 探讨基于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汉族个体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10位汉族个体的2D视频监控图像(包括正面、左侧面及右侧面图像)及高精度3D人脸模型,通过Autodesk 3ds Max 2018软件对3D人脸模型进行透视匹配处理以叠加至2D人脸图像上,并计算叠加后2D-3D人脸图像中11组对应特征点-点间距离的均值,将来自同一个体的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定义为匹配组,将来自不同个体的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定义为不匹配组。结果 整体而言,不论正面、左侧面或右侧面,匹配组与不匹配组间对应特征点-点间距离均值范围均不重叠(P <0.05)。结论 不重叠的均值范围初步表明本文所述的基于2D-3D人脸图像叠加比较的个体识别方法在汉族个体中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的同一认定方法。方法对120例中国恒乳牙交替完全人群的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进行测量和分析,对每颗牙齿的影像分别选取5个长度性指标和5个角度性指标,运用efilm workstation 2.1软件进行测量,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结果各观测指标的测量值在分段赋值区段里的分布概率有所不同,最大可达99.166 7%。两张同源数字全颌曲面断层片之间的分段赋值匹配概率最高为98.947 368 42%,最低为89.473 684 21%。结论所建立分段赋值匹配概率同一认定法经盲测验证,效果较好,该方法可为个体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耳廓观测指标的变化特征,提出利用耳廓特征识别点进行个体同一认定的研究方法,为法医学个体识别,及对视频图片中的个体进行同一认定,提供一种科学、准确、简便易行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9岁至22岁的汉族成人拍摄耳廓侧位图像,选取148人照片中的相应指标进行观测,数据收集,经SPSS统计软件处理,分析各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计算出各指标识别能力及两批照片各指标之间的差值,最终得出各指标差值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10项观测指标经统计检验分析,最终保留6项指标,重复测量结果稳定。各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结果稳定可靠。结论通过制定6项观测指标差值的参考范围,确定指标是否同一,最终认定照片中耳廓是否属于同一个体的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3.
14.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relies on comparison of antemortem and postmortem data. Some identifications ar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features such as fracture, pathological condition, and surgical hardware, despite little literature indicating the frequencies of such traits.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such features are sufficiently rare as to be deemed individualizing. Data were collected on two modern North American skeletal collections (N=482 individuals). Presence/absence of features was scored by skeletal element and side. Results indicate that frequencies vary by geographic region (higher frequency of fractures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in New Mexico while individuals in Tennessee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surgical interventions), many features such as fractures are remarkably common and that even suites of traits may not be individualizing. Caution is warranted when using written data rather than radiographic comparisons 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identific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to missing person databases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股骨的性别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中国人股骨性别判定的方程。方法测量来自全国14省区的已知生前确切性别180例(男150例,女30例)个体的双侧股骨21项指标。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获得的股骨测量项目数据,进行同一性别双侧间及不同性别同侧间的t检验,然后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法和Bayes逐步判别分析法,建立股骨性别判定的系列判别函数。结果股骨单一测量指标中男性判别率最高指标为股骨上髁宽,为94.0%,女性判别率最高指标为股骨头周与股骨颈垂直径,为93.3%,总判别方程的判别率为男性98.0%,女性93.3%。结论本研究提供的判别方程式判别准确率较高,适用于中国人股骨的性别判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腭皱的形态图特征,进行口腔腭皱在法医学同一认定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收集100例成年人腭皱模型,依据腭皱的形状、数量、位置分布等特征对腭皱形态图进行全面系统的编码。编码顺序采用英文字母按照先右侧再左侧,先前部再后部的顺序编码,并且右、左侧编码以破折号连接。最后依据编码,统计分析腭皱形态分布特征。结果 100例腭皱形态图中,个体间未见完全一致者,每个个体不论男性与女性均表现有独特的腭皱形态图;且同一个体左右侧单条腭皱的形态及分布亦不同。波浪形腭皱所占比例最大(23.03%),三分叉形出现比例最小(0.74%),不同性别的波浪形及曲线形腭皱所占比例均较大,女性波浪形(22.7%)及曲线形(18.28%);男性波浪形(24.11%)及曲线形(21.43%)。结论口腔腭皱法医学同一认定的指标体系构建,将为法医学的同一认定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骨骼种属鉴定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求骨骼残渣的种属鉴定的组织学方法。方法 对人体不同部位骨骼,及常见动物骨骼的 77张骨组织学切片,在光镜下进行了骨组织学形态学研究。结果 不同动物骨组织学的形态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差别有:内、外环骨板的形态和相对厚度;哈氏系统之间的骨板的形态和哈氏系统的大小;哈氏环层骨板的数量及骨陷窝的数量等。结论 骨组织学的特征,不仅可以区分人与动物骨骼的残渣,也可以对不同动物的骨骼残渣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