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意味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具有特别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改革、完善政绩考评标准,试行绿色GDP考核地方政绩;要建立健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机制;必须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对照生态文明建设标准体系,以皖北宿州市为实例,以问题为导向,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以生态环境美化为抓手,以环保制度建设为引领,以生态观念建立为目标"的"器物、制度、观念三位一体"立体建设模式,协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正>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绿色化《人民日报》发表邓玲文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绿色化》。文章认为:要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线。它要求把绿色化贯穿生态文明建设,以绿色化统领经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看,建设生态文明:一要切实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绿色GDP意识;二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三要以"七彩云南.西双版纳保护行动"为抓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四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优化生态环境;五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六要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生态工业,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孙玉娟 《奋斗》2014,(1):24-2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而深入的论述。他明确提出,"中国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建设美丽中国。"并且,科学地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他更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力度之大、生态文明政策法规出台频度之密、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日益增长,我们的生态环境质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态环境的现状。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任务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人民。要求以加强污染治理、提高效益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以植树造林、提高绿化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以美观宜居、功能完善为要求建设生态城市。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要大力推进改革、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法制保护环境,坚持全民共享,全民动手的理念,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强调建设美丽中国,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是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强调要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建设生态文明对依靠资源发展,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的丰城来说,是机遇,更是一种考验.近年来,尽管丰城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县域竞争力进入全国百强,但经济的持续发展却面临着生态环境受破坏的制约.对此,丰城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生态宜居丰城""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在致力于推进城镇化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加强丰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为人民群众创建一个生态宜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遵义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的指示和省领导关于打造赤水河流域"四河四带"的指示精神,积极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探索建立"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条底线"上实现双赢,探索走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李芳 《理论建设》2014,(3):106-108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一项人人都应参与、人人都应尽责的伟大事业。本文立足三类行为主体承担生态责任的实践状况,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构建"双赢"式的责任体系: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同时、公民在提高生活品质的同时都必须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熊自军 《理论导报》2013,(9):25-25,30
以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水土风貌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改善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在建设与发展中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又具有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庐山风景区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是九江市旅游业的龙头,是九江城市的"绿肺"。景区如何选准着力点,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景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的第四大文明。它是当代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具有三个重要特征,即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地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倡  相似文献   

12.
正"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进军号令。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  相似文献   

13.
《求实》2014,(4)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就是要既建设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又建设经济层面不同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前者是从空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后者是从时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全过程。前者可从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道路来理解;后者可通过生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交换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分配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消费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来体现。只有时间、空间这两个维度都"融入"好了,才是真正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5,(1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目标,其核心理念就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大,正确认识农村生态环境状况,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影响深远、意义重大。五中全会再次重申生态环境质量问题,要求质量总体改善。一、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和内涵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提出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正"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深入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正确理解把握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必须明确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经济发展;探索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13,(9):30-31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到经济建设之中。建设生态吉林,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我省"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长吉图作为东北亚腹部,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生态资源,其一体化的生态经济发展,是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证明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的重大意义。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生态文明意识薄弱、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培育公民生态意识、大力发展生态技术、建立健全生态管理机制为工作重点,继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新征程。  相似文献   

19.
郑永平 《学习月刊》2013,(12):86-86
面对当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和湖北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契机,我们要以"建设生态明珠县、争创发展示范区"为主题,以打造"美丽巴东"为目标,坚持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让巴东蓝天长驻、青山长在、碧水长流,全社会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以饮水安全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14,(1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绿色生态是兴安盟鲜明的区域特征,也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建设美丽兴安,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必然选择。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在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前提下实现绿色崛起和跨越式发展,是兴安盟优化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兼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