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是关涉如何理解和研究哲学的重要问题。在西方传统哲学“终结”之后哲学将以何种形式存在?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哲学给出了一些回答,但这些回答尚未形成共识。中国传统哲学的“蕴含性”存在形态对于理解当代哲学的存在形态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种启示,通过考察传统哲学的词性,可以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哲学将以“哲思”的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2.
为充分发挥香港督导在东莞加快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确保香港督导更好地指导、督促全市一线社工提高实务工作能力、提升专业服务水平,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于1月20日下午在市民政局举办“东莞计划”社工督导培训会议。全体在莞香港督导和市社工办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2014,(2):57-57
山东省嘉祥县民政局李春杰认为,职业乞讨行为给社会造成很大伤害,特别是对流浪儿童的伤害更大,应该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规制职业乞讨,保护流浪儿童。(一)设立救助站社工岗位,实施预防性早起干预。在救助站内合理设置社会工作岗位和外展工作岗位,运用社工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接待咨询、管理服务、甄别核对和转介服务,对问题家庭潜在的问题人员积极进行早期预防干预,源头遏制职业乞讨群体增加的可能性。(二)借助人本主义互动模式,解救被胁迫流浪乞讨者。通过同感、  相似文献   

4.
覃正爱 《湖湘论坛》2009,22(2):9-12
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前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在理论上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在实践上导致了前苏联共产党政权的跨台,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中国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就成为当务之急。现在的问题是:前苏联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真的一无是处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形态有没有其存在的合法性?这是我们在思考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之后又一个值得进行冷静理性地思考的重大课题,也是建构中国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形态的历史合法性、逻辑合法性和现实合法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朱静君 《广东民政》2009,(10):38-39,42
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我曾经到香港某社工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实训,在专门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机构,近距离接触香港社工,感触良多。一.青少年问题与问题青少年 我在香港某机构体验实训中接触了几个案例:A是16岁的女孩子,父亲是香港居民,母亲在她出生后也获准到香港定居,她被留在外婆身边8年。  相似文献   

6.
随广州市学习考察香港社会管理经验团,前往香港社会福利联会(以下简称社联)、香港社会工作人员协会(以下简称社协)、香港社工注册局等社团学习考察专业化社会工作在社会服务中的运行和经验。香港特区政府使用社会团体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历史和现状、社会团体使用社工贴近居民生活脉搏开展的灵活多样社区服务的成效,再次使我感到在广州市大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确有必要研究和借鉴先进地区社会服务管理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近年来成为了思想理论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为了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的共性和特殊性,这在理论认识上具有方法论的意义。社会主义的共性,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这些本质特征,第一,是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固有的。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具有这些质的规定性,才成为这种事物;失去这些质的规定性,也就不成为这种事物本身。社会主义也是这样。社会主义不是一种可以随意粘贴的标签,它应该有自己内在固有的本质特征。具备这些特征,才能叫社会主义;没有这些特…  相似文献   

8.
省民政厅领导率社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社工办人员组成的10人考察团,就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问题,对香港、澳门社会工作行政机关、行业团体、社工机构、社工教育机构等进行了全面考察。通过考察,大家一致认为:香港、澳门的社会工作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9.
李涛 《广东民政》2011,(6):44-45
从2007年7月荔湾区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广州市唯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试点区以来,该区学习香港等地区的先进经验,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和引入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积极推进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为培养社工人才和推进社工项目搭建平台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先后建立了多个家庭服务中心,开展长者服务、青少年服务等综合性服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广州青广州青年研究会赴港考察团一行七人(余世喜、刘小钢、杨晓平、刘钧演、李庆光、张安平、李丹戒)于1988年9月18日至9月25日,应香港社工总会的邀请,对香港的部分青年工作机构进行了访问考察。考察团在港期间,拜访了香港社会服务联会、香港社工总会、香港青年协会、香港明爱、香港基督教女青年会、香港突破中心、香港小童群益会等机构,加强了广州青年研究与这些机构的联系,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并表达了进一步交流的意向。考察团这次赴港考察的一个特点,是深入到  相似文献   

11.
李楠 《广东民政》2010,(8):17-17
我们在学习香港先进的社会工作体系时,只注重香港如今的发展状况是不够的,而应该多了解香港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通过与现今大陆异同的比较,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在我们大力促进大陆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有必要借鉴香港社会工作起步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尤其在于,香港是一个长期由政府主导的地区,与我国大陆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其发展民间社工力量的经验很有价值。而另一方面,香港自90年代以来部分出于政治原因促成社工专业化进程加速,却暴露出不少问题,这些都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黄浩 《前沿》2013,(21):43-45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学界对马克思到底有没有哲学终结观的争论,主要回答了:这种与“柯尔施问题”(所谓“柯尔施问题”就是柯尔施在1923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相关的争论是一种偶然现象还是具有某种必然性呢?这场争论是有意义的真问题还是假问题呢?这场争论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深入有没有意义呢?  相似文献   

13.
最近社会上关于“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论激烈。这是科学哲学界的一个大是大非问题。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为什么要批评和揭露“伪科学”?又为什么有人提出将“伪科学”剔出《科普法》?为了回答这些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本刊特约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宋正海分别从不同角度撰写了相关文章。希望这两篇文章有助于广大读者对这场争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上,根据对物质和意识谁为第一注,谁为第二性的不同回答,从而把哲学划分关唯物主义和唯』已主义两大派别;林据是否承认矛盾,是否用联系、&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把哲学戈.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部分。B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签和形而上学之间是根本对?..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增强党的执政意识,关键在于确立正确的执政思维。正确的执政思维应着力思考和解决好围绕党的执政活动形成的三个相互联系且密不可分的基本问题:一是何谓执政党?二是执政党为谁服务?三是执政党应该怎样执政?对这些问题的正确回答即所形成的执政思维,本质上解决的是党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毋庸置疑,信任危机早已成为中国公民的一个热门话题。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有哪些表现?造成信任危机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消除信任危机的路径有哪些?对于这些问题,人们已做过大量叙述和分析,并展开了不少讨论。笔者也试图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很多先进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社会工作一直是青少年司法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份。比如,在香港,根据香港社会福利发展五年计划九五年发表之检讨报告,社工对青少年犯人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感化服务、社会服务令计划、社区支持服务计划、庇护服务、住院服务、善后辅导服务、青少年犯人评估、以及对接受非监禁判刑的犯人所提供的支持服务(HongkongGovernment,1995)。这些服务所覆盖的范围甚为广泛。毫无疑问,社会工作者在青少年罪犯的康复工作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青少年司法工作涉及多种不同专业的合作。在这个跨专业…  相似文献   

18.
论“开放搞活”与“宏观调控”的哲学底蕴鲁品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从总体上说,是从微观搞活到宏观调控的逻辑发展过程。那么,这一发展过程的哲学底蕴是什么?其历史意义何在?这是时代交给哲学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对这个哲学课题的探索,将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  相似文献   

19.
社工资讯     
《广东民政》2011,(3):56-56
我省民办社工机构发展形势喜人 民办社工机构是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工作服务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重要阵地,对预防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富人值得人们羡慕吗?大多数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无疑会是肯定的。但如果更深入地问下去,比如,富人有哪些方面值得羡慕呢?成为富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等等,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回答,日前,勺海公司的京、沪两地对400多名市民所做的电话访问就清楚地表明了,不同年龄、不同学力、不同城市的人,对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被访者对富人的不同心态折射出了被访者不同的价值观。 富人能实现自我价值 总的来说,人们羡慕富人,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有钱”,而是更多地渴望精神方面的获取。 富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钱,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