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单位也好,领导也好,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缺点和不足。然而,眼下在某些单位, 如果去征求群众对单位班子或领导干部的意见,群众往往是“没意见”。群众“没意见”,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已经尽善尽美,相反,这可能正是群众对我们有意见的表现。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革命的政党,就怕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因此,对于群众“没意见”的现象,征求意见者应该从四个方面审视反思——  相似文献   

2.
“窥镜而自视”好张世和近读《邹忌讽齐王幼谏》一文,颇有感触。城北徐公明明比邹忌美,但邹忌问自己的妻、妾、客,他与徐公谁美?回答都是他美于徐公。原因是其妻“私”他,其妾“畏”他,其客“欲有求”于他,故而感情用事.都说了违背实际的话。恭维奉承当然不对,但...  相似文献   

3.
度量的力量     
度量,即人的涵养、学识、品德、人格的综合反映。宽阔的胸怀是一种博大的度量,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战国策·齐策》中有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臣子邹忌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真谛,并由此看到社会、一国政治可能存在的偏差,勇敢、巧妙地向齐王进言。齐威王在听了邹忌的进谏后,不仅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说:“好啊。”然后下令:“大臣官吏、百姓能当面提出我的过失的,要给予上等的奖赏;能够书面向我进谏的,给予中等的奖赏;能在大庭广众中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的耳中的,也要给予奖赏。”就  相似文献   

4.
罗日荣 《前线》2013,(6):78-78
齐威王曾是个喝酒玩乐不理朝政之人。有一天他正在宫中吃酒、看舞蹈、欣赏音乐,下官进来报告:“有一个人,名叫邹忌,腋下夹着一张琴,看样子像琴师,说想求见大王,为大王弹琴,现正在门外等候。”“既然是琴师,就让他进来,我要听琴。”齐威王命道。邹忌施过礼,齐威王让他坐在身边。“听说先生善于弹琴,请弹奏一曲让大家欣赏欣赏。”齐威王说。只见邹忌慢慢地将琴取出,轻轻放在面前的条几上。调好弦,定好调,抚弄了一回琴,然后便坐在那里不再动了。众人默默地等,过了好长时间,  相似文献   

5.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遂问其妻、妾及客人:『我与城北徐公孰美?』众人都说邹忌美。而邹忌自知体貌弗如徐公,暮寝而思,得出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邹忌进谏齐威王:『王之蔽甚矣』。由此我们不难想像到,当今的一些领导者,特别是身居高位的领导者,发生在邹忌及齐威王身上的『美我』之事的存在,同样是难免的。 领导者身边的人,有的出于对领导者的尊重而誉其『美』,有的出于对领导者的畏惧而言其『美』,有的为了取悦领导者而赞其『…  相似文献   

6.
“没意见”这三个字,我们在工作中常常听到,特别是上级就某项工作、某个决策征求下级或群众的意见时,大家常以“没意见”作答。如果确实没意见,当然可以另当别论。但就现实情况来说,更多的却是有的同志心中有意见而嘴上又不说出来。其原因不外乎有两点:一是瞻前顾后、顾虑重重,生怕提了意见,得罪了上级,留下一个“你比领导还高明”的印象,损害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二是觉得位卑言轻,提几条意见也于大局无补,干嘛要多这一嘴,于是干脆缄口不言,把本来想谈的意见又咽下肚去。  相似文献   

7.
蒲晓磊  仇飞 《党课》2014,(6):112-116
如今,在一些突发事件和公共议题上,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常常超过了媒体和政府在微博中的传播力。这些在网络上举足轻重的“意见领袖”在生活中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今后又该如何扬长避短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8.
现在在某些地方,有这样一种现象,无论征求对班子的意见,还是征求对个人的意见,群众的意见都是越来越少。即便是有,也是类似“不注意身体”等发噱式的意见。对此,也有人沾沾自喜,以为工作做得不错,群众无意见,但我却感到一种莫名的担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的工作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也就是说,工作中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群众的意见也一定是有的,只是人们不愿说罢了!  相似文献   

9.
《战国策》中记载一个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故事:邹忌远不如徐公长得帅,但那些有私、有畏、有求于邹忌的人,却众口一词夸他比徐公好。故事警示人们,有些“好话”,不仅“水分”很大,更有私利驱动。细细品味,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初听到过一首讽刺陈伯达的散曲,是民间流传的,据说是赵朴初的杰作,也未曾得到核实,但其中有几句至今还记得,一句是哲理的,叫做“听话听反话,不会当傻瓜”;一句点题的,叫做“自称小小老百姓,却是大大野心家。”这当然是较为极端的实例,但怎么“听话”,确实很有讲究,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真的会变成傻瓜。比如,开口闭口说“我个人意见”的,就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普通老百姓跑到那种场合去说“我个人意见”,是要被人笑掉大牙的,尽管他说的确实只是“个人意见”,但在那种场合,人家并不认为你具有说“个人意见”的资…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4,(22):21-21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这为我们征求群众意见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在一些正式场合,说话、做事都会有所顾忌,特别是对于群众来说,他们就算有“挑刺”的心、有提建议的意,却没说出来的胆,怕被认为“唱反调”、怕给“小鞋穿”。就算开诚布公征求意见建议,很多群众也会觉得当着众人的面,点痛处、提建议,犹如“打人脸”,可能觉得这样的事做不出来,继而不愿做。所以,正式场合难以听到“真民声”,最多是些“好声音”,动听却不实用。  相似文献   

12.
蔡建军 《学习导报》2013,(19):42-42
《战国策》记载了一个比美的故事:邹忌远不如徐公长得帅,但那些有私、有畏、有求于邹忌的人,却众口一词夸他比徐公好看。故事警示人们,有些“好话”,不仅“水分”很大,更有私利驱动。细细品味,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但是,一些单位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却走了样。针对一些错误倾向,笔者认为,实践“三个代表”必须要“三忌”。一忌形式主义。一些领导干部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过程中,只注重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他们大会讲,小会念,发文件,做指示,确实有那么一种大抓特抓的架势,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对具体的落实工作问得少、抓得更少。结果,各项工作照常,单位问题照样,群众困难照旧。实践“三个代表”,最根本的是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谋利益。因此,必须在“真抓”上下功夫,在“实…  相似文献   

14.
眼下,一些单位都纷纷设立了意见箱来收集群众意见,广开建议与批评门路。然而,不少意见箱里却很少见到“意见”,意见箱只是一种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的门面。意见箱没有“意见”,实际上是群众怕提意见。一些群众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明哲保身,担心提意见惹麻烦。一些单  相似文献   

15.
倪洋军 《党课》2013,(23):104-105
作为组织部门的干部,向来被外界干部、群众“高看一眼”,总被认为是什么都知道的,特别是在干部问题上。所到之处.组工干部也常常会被一些“好事”“好奇”之人拉住问上几句:“听说又动干部了,某某和某某又到什么单位了?”而当组工干部“客气”地说“不知道”时,  相似文献   

16.
民为天     
“尊重”这个词儿,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很有分量的。尊而敬之,敬而重之,褒义十分鲜明。同“尊重”这个词相搭配最多的名词是什么呢?也是一个很有分量的词汇:领导。但是,一谈到“尊重老百姓”,情况就复杂得多了。“老百姓”指谁?最基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也。从理论上说,这个问题是早已解决得彻底而又彻底了。从“人民万岁”的登高一呼,到“中国人民的儿子”的深情自谓;从“为人民服务”的党纪党规,到“当人民公仆”的广泛认知。谁敢说“老百姓”半个不字呢?然而,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落实”到具体的“老百姓”身上,“人民”两个…  相似文献   

17.
“回头率”原是指一些年轻漂亮的女子,行走街头,引来较高的“回头率”,为官的哪有“回头率”可言?其实不然。近日,笔者听到一位退下来的老干部说到:“如今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平时官不大架子不小,当官不为民办实事,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群众见到了都不愿瞅一眼,‘回头率’不高。”闻听此言,心中生出颇多感慨。  相似文献   

18.
近日从电视上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某部门将把工资提高到足以养廉的水平,心中不禁生疑:多高的薪水才足以养廉呢?电视上没说,笔者只好作一些猜测。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不妨先看看历史。历史上的封建官吏,薪水不能说不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其中可能有夸张,“十万”也许包括“灰色收入”,但白居易公元806年在陕西做县尉时,所写应是真实可信的:“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观刈麦》)陕西是个穷地方,官吏有这么高的“薪水”该足以养廉了吧?可那时的社会,贪官污吏还不是比比皆是?明朝的严嵩,位居宰相,总不见…  相似文献   

19.
文学家萧军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所谓好人是指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呢?邓小平曾经说过,党的干部要“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并说“谨慎总是好一些”。这说明,“怕”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是防止失足摔跤的法宝。这里说的“怕”,不是工作上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指在为人处事上要小心、如履薄冰、不越雷池。不能忘乎所以,胆大妄为。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官与小事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 :当你拿着报告去找一些领导时 ,他看后总会说 ,“我签个意见后你去找×× ,我不管具体事。”这里讲的“具体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事”。久而久之 ,它便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固定概念———“当官的不办小事”。官不办小事的原因很简单。从客观上讲 ,他们确实很忙 ,要腾出时间 ,集中精力去办一些一般人干不了、干不好的正事、要事、大事。从主观上讲 ,他们认为“官干小事”有损形象和威望。是不是每个官都不干小事 ,干了小事的官就变小了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有一年的秋季 ,一个外地来的学生背着大包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