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实施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在犯罪现场的外化表现。所以,犯罪现场上的犯罪痕迹都储藏着犯罪行为人的心理特点。挖掘、分折、利用犯罪心理痕迹是我们开展侦查破案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在犯罪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作案手段越来越狡诈的今天,传统形象痕迹现场采获率越来越低,命案更是如此。犯罪人在实施杀人犯罪  相似文献   

2.
自从2004年公安部部署"命案侦破专项行动"以来,"命案必破"就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日前,在公安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拿数据说话",通报了"命案侦破"的有关情况,强调"命案必破"不会引发刑讯逼供等违法办案情况,更不会影响公正执法.(5月17日<新京报>)看得出来,主管部门仍然十分青睐"命案必破"的提法,对其震慑犯罪、提高破案率的积极效应也是深信不疑.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皇家骑警的命案统计工作始于1961年。1981年6月加拿大司法统计中心(CCJS)成立后,CCJS成为发布官方犯罪统计数据的权威部门。统计部门设计了统一格式的报表,警方填报命案基本信息,CCJS统一汇总。分析加拿大命案统计需注意以下几点:命案的统计标准是在犯罪事件中有一名或多名被害人直接或间接死于加害人的犯罪行为。按最重罪行统计是加拿大犯罪统计的一个原则,无论犯罪初始动机,只要犯罪过程中致人死亡都以命案统计。如在入室盗窃过程中杀害目击者则记录为命案。但是自杀、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或死于正当防卫等不在命案统计之内。  相似文献   

4.
“志在必破”的坚定信心是动力命案侦破难度大,是一个无争的事实,特别是在现阶段治安形势严峻,公安工作面临许多困难,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的情况下,命案侦破的任务十分艰巨。如何在挑战和压力面前,树立信心,找准位置?笔者认为,巨大的压力与强烈的责任感相结合必将形成工作的动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理性的信心与深入细致、坚忍不拔的工作作风相结合则可获无形的战斗力。这正是攻克命案的重要思想基础。2003年春节刚过,宣威县杨柳乡可渡村村民孙向周一家五口被犯罪分子残忍杀害。案件发生后,村民人人自危,期盼破案,期盼正义。  相似文献   

5.
命案现场承载着大量的犯罪物证,检察官在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过程中,能否同公安民警一道最大化地发现、提取和运用它,关乎命案侦办的成败。笔者结合刑侦、刑检工作经历,引用实例谈谈易被忽视的命案物证,以期对减少命案悬疑、防止出现冤狱有所裨益。一、作案工具作案工具是侦破命案的关键物证,是甄别证据认定犯罪的重要根据,应当引起我们特别重视。有一起杀人案,案犯行凶后窜入死者邻家洗掉血迹。  相似文献   

6.
"黑培训"屡禁不止呼唤政府监管,"网瘾"的根本治疗则有待家庭和社会机能的逐步健全. 紧闭的大门,狭小的宿舍,密不透光的禁闭室,楼层内密布的铁丝网--一眼望去,很难把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的这所建筑和"学校"两个字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在这座看上去更像是监狱的危楼里,坐落着一家打着"拯救问题青少年"旗号的所谓的"学校"--广州番禺励志体育活动策划服务部.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犯罪低龄化日益突出。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实社会函需探讨研究和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我们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8.
"富二代"犯罪是当前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 第一,"富二代"犯罪问题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是在当前这一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问题."富二代"犯罪历来存在,我国历史上和资本主义的财富积累进程中也出现同样问题.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认为,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包括"犯罪"在内的法学概念是从"绝对观念"这个最高的哲学概念经过层层环节推导出来的."绝对观念"经过精神、客观精神、抽象法三个阶段进入不法环节;不法又分为无犯意的不法、欺诈和犯罪,犯罪是不法的第三个环节,是真正的不法.犯罪具有虚无性,犯罪因为对法的否定成为严重的不法,又被法扬弃而恢复到法律所认可的常态.犯罪的哲学根据在于人的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绝对不可能被强制的.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学者眼中,"富二代"犯罪还远远没有演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从司法统计数据来看.青少年犯罪中"富二代"所占的比重的确很小,而"穷二代"、"农民工二代"等才是当前日趋严重的青少年犯罪的主要人群."富二代"犯罪的广泛热议,不乏媒体又一次成功炒作的成分.亦不乏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1.
薛静  韩丽莎 《河北法学》2006,24(8):148-151
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已是不争的客观现实.透过犯罪现象的表面,折射的是青少年犯罪防控机制组织形式、运作方式、规范体系以及社会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在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认真审视这些弊端和缺陷,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文明稳定发展,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条件的新变化,对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控制青少年犯罪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发展稳定等相关问题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刑法中"恐怖活动犯罪"定义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铭暄  张杰 《法学杂志》2006,27(5):24-27
立足于刑法的角度,当前迫切需要对恐怖活动犯罪作出明确的定义.恐怖活动犯罪是恐怖主义在刑法领域的体现.对恐怖活动犯罪可以从目的、对象、手段、主体四个方面进行定义.恐怖活动犯罪应当主观上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政治目的,客观上采取足以引起社会恐慌的手段侵害不特定对象或特定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对象,恐怖活动犯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个人,又可以是单位,但不能是国家.  相似文献   

13.
对于犯罪论体系,在不同的法系有不同的概念和逻辑构成,就大陆法系而言,犯罪论体系通说是三元递进式犯罪构成体系,其由该当性(法定性),客观违法性和有责性三个具有递进式逻辑结构的要件构成.其中该当性是第一个逻辑结构也是最重要的逻辑结构.该当性是客观违法性和有责性的基础和前提.如果不妥善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制约刑法学发展的瓶颈就可能始终存在.本文拟从犯罪论体系的渊源、价值判断、事实判断来简单阐述犯罪论体系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2000-2006年命案犯罪分析 发案总量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命案发案数呈起伏下滑态势,破案率有很大提升,死亡人数迅速减少。7年共发生命案11929起,年均1704起,日均4.6起,发案率0.32‰,2002年和2004年发案较多。死亡人数2002年最多。达2266人,2003年后连续下降。  相似文献   

15.
论刑法上的"从重处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重处罚必须具有从重处罚的情节.从重处罚情节包括犯罪情节与非犯罪情节.将非犯罪情节作为从重处罚的根据是法律明文规定的.非犯罪情节中,只有法定从重处罚情节、不存在酌定从重处罚情节.对"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刑事政策,应有一个法治时代的新认识;"抗拒从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抗拒从重.<刑法>对首要分子、主犯的处罚仍然体现了"从重处罚"的精神,但与1979年<刑法>相比较,表现为一种"隐性从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假盐"类犯罪较为严重,危及百姓生命健康和市场经营秩序.通过对101起近四年法院判例分析,我国"假盐"类犯罪区域集中,类别多样,私人倒卖严重.为此,在防治此类犯罪中,应明确执法主体,从产、供、销几大流程的关键节点入手,发现规律,及时应对.在该类犯罪追诉中,首先界定工业盐性质,并注意法律适用中不符合安全标准与有毒、有害的区分,以及非法经营与他罪想象竞合问题.从而由打击到追诉,形成完整的"假盐"类犯罪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犯罪化原则与我国的"严打"政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伟  谢锡美 《法律科学》2003,1(1):38-43
由于"严打"政策本身蕴含着强烈的犯罪化观念及其行动,因此,在"严打"政策法治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与犯罪化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原则的关系.尤其要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合理组织对犯罪的反应原则和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以免"严打"活动脱离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闵建雄 《刑事技术》2015,(2):105-107
被害人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狭义的被害人学是犯罪学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被害人与犯罪、被害人与案犯的互相关系。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被害人的赔偿、被害人预防等主题,即使研究被害人与犯罪的关系,也是以深入认识犯罪为目的。在利用被害人信息为命案现场分析提供帮助以打击犯罪方面,国内外学术界关注不多,研究文献较少,比较系统地研究更少。作者根据犯罪过程中被害人与案犯互动的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命案现场分析的实践体验,试图将被害人学作为命案现场分析的重要手段。文章作者将陆续分六部分,在概述被害人学研究的基础上,借助24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旨在比较系统地构建并探讨被害人的个体身份、生活背景、人体损伤、行为反应、生活状态五个方面与命案现场分析的关系,特别是涉及作案动机和案犯刻画方面的关联价值。文章的目的是期望被害人研究能得到同行们的关注,以便进一步提高命案现场分析的准确性,为侦查破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该逝去的生命 王利是一个内向而好强的小姑娘, 刚满14岁的她是山西潞城市申庄中学 初二年级在校学生。2001年6月14日, 王利和往常一样晚自习后和同学们一起 回到宿舍,同学们放下各自的学习用品 开始做就寝准备。王利早早洗漱后就上 床躺下,其他同学则在出出进进嬉戏逗 乐,突然,一声惊叫惊呆了宿舍里所有的 人。一个同学铺床时发现放在被子里的 零食不见了。这样的事情在该校已不止 一次发生,特别是该宿舍更为严重。听到 又有人丢了东西,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 出主意。有人说:"应该告诉老师,让老师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96年1月和2002年8月的两份批复中,把"数额巨大、情节恶劣"和"情节严重"的"单位盗窃"行为定义为盗窃罪的单位犯罪形式.但是实际上这两份文件有悖于我国司法解释的原则,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损害了刑法对一般单位犯罪处罚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