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者,作为北京形象的"金名片",中轴线从永定门由南向北到钟楼鼓楼,把北京的一颗颗明珠穿了起来。串联起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中轴线,见证了明清24位帝王成败荣辱,见证了新世纪北京经济文化的腾飞。今天,通过对北京中轴线保护工作的推进,这条轴线从历史而来,将款款走进未来。中轴线既是历史轴线,也是发展轴线,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魅力所在、资源所在、优势所在。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为中轴线保护提供了最佳历史机遇。对于北京市政协而言,"文化北京"原本就是其建言  相似文献   

2.
正如果说,绵延在老城中近八公里的中轴线构成了北京的灵魂和脊梁,那么散布在这中轴线内外的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构成了北京的血肉和风韵,是"京味儿"的源泉,是活色生香、有温度、有情感的北京的体现和保障。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也是人类建筑史以至文明史上的奇迹。保护这条伟大的中轴线,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2018年10月会见来京出席"2018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外方专家时指出: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保护好、传承  相似文献   

3.
吴晨 《北京观察》2022,(2):60-61
建议强化中轴线空间结构序列,展示恢宏的都城建设理念,重塑轴线空间的整体性。恢复重要的中轴线遗产元素,形成重要场所再现,形成新旧和谐交融的"整体性"中轴秩序。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历史名城的典型代表,也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重点。目前,正在进行的中轴线申遗工作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新时代北京中轴线,应充分体现人民性价值,保持特有的风貌与内涵,提升城市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5,(20)
<正>九十载华章,浮翠流丹,千重舒卷在手,录记华夏史故宫人宏愿,黾勉笃实,万象森列于胸,圆我中国梦北京台北共推宫藏合展故宫,对于游客,这是人生必去景点;对于历史迷,这是无数大事发生所在;对于古建爱好和研究者,这是东方皇家建筑巅峰。在中国,有两座故宫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台北。它们远隔千里,然而,它们却一脉相承;它们饱经沧桑,但是,它们却承担相同的使命。在北京,一条中轴线纵贯,金色琉璃瓦顶下、朱红高  相似文献   

5.
朱祖希 《北京观察》2016,(12):70-73
正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明北京城的规划和中心建筑群的布局,不仅有其非常深厚的中华民族理念和文化渊源,而且也是都城中轴线运用的最高成就。这是当今世界上一条最长、最伟大,也是最壮丽的城市中轴线。时至今日,"北京中轴线"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筹划,申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讲述"北京中轴线"时,总有点"似是而非"的感觉。有人认为,"北京的中轴线在今天的旧鼓楼大街  相似文献   

6.
李建平 《传承》2009,(3):46-48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城市史上极为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轴线。然而,经过测量发现,这条线并非正南正北,而是与子午线有所偏离。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元、明、清三个朝代的33位皇帝的宝座不是都歪了吗?为什么中轴线会偏离子午线?是古人有意为之?还是测量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文丰 《北京观察》2017,(10):19-21
历史上在中轴线两侧对称设置的城市标志物,烘托了北京中轴线的城市中心地位.使之成为城市格局的脊梁,建立了严谨、主次明确、层级递进、收放有度的城市空间序列,使宏大的城市具有了强烈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晓沙 《台声》2007,(8):38-44
北京城起源于城市中轴线,它的发展也系于中轴线。2008北京奥运的举行,意味着古老北京的壮美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了现代。  相似文献   

9.
正本着应保能保尽保的原则,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方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地一策,列出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把一颗颗历史明珠从尘土中发掘出来、保护起来、利用起来,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北京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让中轴线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视察北京工作时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文化遗产。北京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中轴线     
正《北京中轴线》是一部全面展现北京中轴线风采的画册类书籍,由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合作编著,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中轴线》着重于挖掘和阐释北京中轴线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旨在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展现北京中轴线空间上的全貌和历史上的变迁,收集了北京中轴线上各时期及各角度的老照片、老地图、影印件等,并组织专业人员创作了反映新  相似文献   

11.
张勃  龚卉 《北京观察》2023,(4):70-73
<正>北京中轴线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是旅游打卡胜地,也是一所综合性学校。北京中轴线更是开放的文化遗产,它张开手臂,欢迎每一个到访它热爱它的人。北京中轴线是中华文脉、古都脊梁,凝聚了中国古老都城规划设计的宝贵理念,承载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高超技艺,充满了中国式的情趣和审美,也体现了北京城市乃至中国社会、中华文明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在凝聚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和人文素养、满足休闲旅游需求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陶云桥 《中国发展》2011,11(1):87-89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指出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和宜居城市,这四个定位是并列的,没有区分层次。"总体规划"虽然给出了北京政治、资源环境、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定位,但是没有明确最核心的总体定位。2009年12月底,"世界城市"一词首次出现在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的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北京要“瞄准建设世界城市”。  相似文献   

13.
《北京观察》2013,(5):65-65
为配合北京中轴线申遗,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将于今年编辑出版《北京中轴线》一书,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力求为宣传北京中轴线、展示中轴线历史文化内涵作一份贡献。为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的出版成果,现向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北京中轴线相关照片。征稿要求:1.照片能够反映北京中轴线及其组成单元的空间布局、功能定位、文化内涵和历史事件。2.历史照片和新照片均可,珍贵老照片为佳。3.投稿照片附200字左右文字说明,标注照片拍摄时间、地点、建筑  相似文献   

14.
我读故宫     
2020年12月8日是北京故宫和明北京城建成六百周年,今年2月2日是明北京皇宫和北京城正式启用六百周年.北京正在进行中轴线申遗准备工作.所以,"两个六百年"加"中轴线申遗",给我们一个机遇,就是重读六百年的故宫. 我到故宫有千次之多.这是因为我研究明清史、满学和北京史的一个交汇点是故宫.故宫的文物一千零一次看不完,故宫的故事一千零一夜讲不完.故宫是每个人都应当认真阅读的一本传统文化教科书.  相似文献   

15.
左犀 《北京观察》2010,(12):62-64
<正>钟、鼓二楼原是北京城中轴线北端的两大单体建筑,也是中轴线结尾的标志性建筑,或者说是这条气势磅礴、跌宕起伏的中轴乐章结尾的标志性音符。从它们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了。其间虽也曾或毁于火灾,或被帝国主义列强所破坏,但它们却一直矗立在北京城中,向人们诉说着它们那些美丽、  相似文献   

16.
孔繁峙 《北京观察》2017,(10):10-15
随着古都北京再次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首都,古都城市的历史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轴建筑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历史功能,但古都中轴线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却得以保护并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北京城中轴线及其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及历史文化,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城市发展史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独具魅力的古都城市营造体系,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成果。它是我国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8,(8):20-21
走进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一条宽阔的中轴大道从南到北贯穿其中。沿着这条中轴大道,人们率先到达庆典广场。广场两侧巨大的单体建筑“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呈三角鼎足布局嵌入中轴大道的两侧,它们带给你的第一感觉的确是感动和震撼!这些象征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建筑群,成为奥林匹克公园的核心区域,并形成北京城市中轴线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8.
正不仅是北京中轴线遗产本体,包括中轴线周边的环境,都应广泛吸纳公众参与,加强保护监管。公众广泛参与是实现现代化、走向社会治理的重要标志。基于公众感知视角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利用,是体现遗产属于人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了解北京中轴线及其保护利用公众感知的意义,在于了解公众的感知和认可度,为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利用决策和施策提供一些基础和参考,有利于推动让品味传统文化、享受美好生活、强化  相似文献   

19.
正通过保护与整饬更大范围的文化遗产,加强北京城内文化遗产之间的有机联系,不但在更大的范围内诠释了中轴线的价值,也对落实整体保护北京老城具有积极的意义。北京老城中轴线的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北京老城中轴线申遗工作既是呈现北京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全面科学推动北京老城整体保护工作的抓手。北京城中轴线申遗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规划思想有两个层面:一是精神层面的贡献,另一个是精神与物质结合层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是一座具有3050年建城史、 850余年建都史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古今名人云集。尤其在近现代历史中,北京居住过诸多的名人,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名人故居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城市文物,深化和细化着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北京的名人故居数量多,影响大, 保护与利用好北京名人故居,是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