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嬗变的战争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战争法的理念战争虽然古已有之,但战争的性质却是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在古代,各国都有关于如何区分战争性质的学说或观点。例如在古希腊,“对野蛮人发动战争被认为是公正的”。罗马帝国时代的基督教代表人物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354-430)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基纳(Saint Thomas Aquinas,1225-1274)提出的“正义战争”理论,其核心是所谓的“三原则”,即  相似文献   

2.
刑法学中有作为与不作为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对刑法的研究以及刑事案件的办理具有积极的意义。长时间以来专家学者对这两个的区分都是依据这两个动作行为所具有的性质区别的,即依据事物本身的动静态来区分。如洪福增所说"依通说之见解,行为乃基于意思决定而为之身体动静。出于身体之运动者为作为,由于身体之静止者为不作为。作为又称积极行为,而不作为又称为消极行为。"本文分析了刑法学中作为与不作为的相关内容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分。  相似文献   

3.
当前战争正在从传统的对称战争走向非对称战争,它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改变世界、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一个结果。本文假定把非对称战争理解为对抗双方可以“交手”的一种“均衡”,并从成本一收益的经济学方法来分析非对称战争可以成立的理由,并推导出它的某些性质,以此解释两类不同性质的非对称战争:以强凌弱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和刚刚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以弱击强的“9·11”事件、巴勒斯坦人的自杀性攻击等。  相似文献   

4.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考察战争不能拘泥于战争本身而脱离政治。战争合法性是战争政治属性特殊且突出的体现,对战争的性质、进程和结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战争的理念价值、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是其合法性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对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分析表明,美国三次主要战争的合法性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其合法性基础的强弱分化;霸权企图及其膨胀是削弱美国战争合法性基础、引发合法性衰减甚至危机的根源。相关比较分析对于中国在面对战争逼迫而不得不自卫防御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或在国际社会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争取与增强战争或其他国际行为的合法性,也有诸多启示。理念价值基础是合法性形成的根本;国际规制基础的强弱对合法性具有直接支撑或消解作用,应当积极遵守而不是挑战基本而合理的国际规制;协商赞同基础往往赋予战争天然的合法性,应当努力争取国际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自然观表现为人与自然的根本性分离和人与自然内在价值的高低区分,并最终导致了异化生产、异化消费的后果。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承继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分析,以控制自然、异化生产、异化消费为核心概念构建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生态学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较早诞生的概念,在恩格斯那里,马克思学说专指马克思本人的学说,而列宁则把整个马克思主义当成了马克思的学说,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意义上使用马克思学说概念,当下中国学界多是在严格区分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基础上使用马克思学说概念的。理清马克思学说概念的历史线索,是科学构建马克思学说体系的前提,是划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坚持马克思主义正确方向的保证,对于继承马克思学说的基本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7.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无产阶级对于各国统治阶级之间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冒险应采取什么态度,达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十九世纪曾经认真研究并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原则。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马克思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起草的两篇关于普法战争的宣言,就是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光辉范例。90年代初,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战争与和平  相似文献   

8.
战争与和平是相反性质的两种状态,学者们往往执其两端,单独研究战争或者和平的性质。然而在国际关系现实中,战争与和平这两种状态实际上是不时转换的。战争结束后,各国领导人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构建和平的问题。在此阶段,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覆辙。为了研究何种和平安排可以持久,凯格利(Charles W.Kegley)和雷蒙  相似文献   

9.
苏东剧变以后,国内外出现了关于现实社会主义性质的论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遭到种种质疑和挑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逻辑推理和现实考证,证明现实社会主义尽管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但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其社会主义的性质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性质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和本质特征是大社会主义学,从发展趋势看,马克思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内容越来越突出,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纲要性地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法国哲学的构成和形势,并以这种具体的分析为基础,从理论斗争的角度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几个战略问题。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在绝大多数人文科学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经验主义、形式主义和唯心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彻底的批判,区分出人文科学领域中真实的对象和想象的对象,并识别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客观盟友。  相似文献   

12.
在饶勒斯的社会主义思想中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他具有真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对无产阶级事业的献身精神,严厉谴责资本主义制度和各种反动势力,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进行了不懈斗争.但是,他在哲学思想上倾向于唯心主义和折衷主义,在政治策略上主张通过和平、渐进、改良的方法向社会主义过渡,支持米勒兰入阁;他不赞成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否定,又力图调和马克思主义与修正主义之间的原则分歧.总的来说,他作为真诚的社会主义者和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坚强战士,对法国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浩  张玺才 《工会博览》2008,(10):78-78
发生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之战,国民党整编74师被我华东解放军全歼。本文想就整编74师兵败孟良崮的原因进行简单探讨。整编74师虽然精锐,但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战争性质,人民的战争必然获得胜利。  相似文献   

14.
列宁帝国主义战争根源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特征的唯物史观发现,奠定了其在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史和军事学术史上的重要历史地位;提出了帝国主义战争根源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的不平衡性是一种合乎规律的社会历史现象,从而为全面揭示世界战争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揭示了争夺世界霸权是帝国主义政治的主要内容,从而为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开展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和争取解放的斗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列宁帝国主义战争根源理论为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战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心理错觉与战争的关系,是国际冲突研究中的一个广受关注又极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联系国际政治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观点,并通过对1941年美日冲突的个案分析,着重探讨了错觉导致战争的可能性及其一般条件。如果满足无主导战略、对抗性质的政策与行为、与代价和实力估算有关的足够的战争意志这三层条件,某些形式的错觉有可能通过决策进程,成为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太平洋战争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双方决策层的集体错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国际时期,不仅是欧美各国工人运动发展的重要阶段,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第一国际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领域,其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论、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关于国家问题特别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关于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7.
叙利亚战争既非内战,也非教派冲突,而主要是一场地缘政治争夺战。多重矛盾交织,多组势力对立,致使叙利亚战争性质莫名难辨。自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以来,地区内外势力纷纷卷入,并展开激烈的地缘政治博弈,导致叙利亚问题日趋复杂,不仅使其解决难度增大,还扩大了叙利亚战争的外溢效应,对地区和国际格局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大卫·爱德华2003年3月18日在Z杂志网站上发表文章《无情的和致命的》,从媒体的角度对伊拉克战争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美国的公众并没有充分了解伊拉克战争的规模和恐怖性质。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和高新技术的深入发展,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军队开始积极适应新军事冲突的性质及如何进行战争这两个领域所发生的根本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重大进步和冷战后新的国际安全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开辟了一个历史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真正起点。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100年,可谓艰难曲折、波澜壮阔、成绩斐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历史走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新成果。我们处在发展新方位,历史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内在依据、客观要求和广阔空间,纪念五四运动100年,要坚持创新发展一以贯之,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