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是由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决定的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 ,它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它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两个文明的这种关系 ,客观上必然要求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使其协调发展。一些同志存在的先集中精力搞物质文明建设 ,然后腾出手来再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后论”思想 ;只要物质文明上去了 ,精神文明自然而然会上去的“自然论”思想…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深刻吸取近几年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在努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近几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上的“软”,主要表现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只是停留在文件、文章和口号上,实际工作中则缺乏严格的配套政策和可行的得力措施.不少政策和措施过于原则、抽象、模糊,定性多,定量少,正向规范得多,逆向处罚得少,操作性差.因此,为了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采取一些得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论物质文明是物化了的精神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物质文明是物化了的精神文明陈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作为一个学术问题,虽然讨论了多年,但是至今仍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对精神文明的作用如何定位?而最根本的问题,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是否等同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精神文明对于物...  相似文献   

4.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的著名论断.但是,由于部分人对于这个论断理解存在偏差,因而在社会实践中造成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因此,在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必要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一论断作一全面、正确阐发,纠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不正确认识和做法,从而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认真学习“特色理论”的奠基之作《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深刻领会并贯彻落实其精神,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特色理论”为指导,在取得物质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足进展。但是,有人认为,只要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会上去,因而对抓精神文明建设处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对此必须通过搞清思想认识而加以  相似文献   

6.
竹林村是一个多次被县、市、省评为双文明村的先进典型。它既抓物质文明建设,又抓精神文明建设,以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以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建设,被誉为“集体致富榜样,文明治村楷模”。竹林精神文明建设抓得好,集中体现在党风正、民风淳、村风好。竹林党风正,表现在:有一个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带领广大群众艰苦创业走共同致富道路的坚强的党组织和好干部队伍,有在双文明建设中事事走在群众前头,处处以身做则,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遵守党纪国法,积极进行改革开放的好党员。竹林党风正,形成了净化社会风气的强气流,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她把竹林广大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大干改革开放,形成较强的向心力。  相似文献   

7.
精神文明在推动物质文明进步的作用是巨大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所取得的精神方面的成果最终会极大地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忽视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最终将断送物质文明的成果。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同志是认识到位,行动自觉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说起来重要,真正做起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是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保证我国在新世纪中叶完成两步走战略的重要战略举措。那么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怎样呢 ?笔者在此提出几个重要问题 ,作出判断和分析 ,以就正于专家。一、正确理解“两个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者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和实践经验。同时 ,精神文明能够在物质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而这次党中央动员组织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是在27年改革开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成果积淀的基础上推进的,因此,比以往历次道德教育活动更具穿透力、支撑力、感召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是社会进步的两只轮子。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在我国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应该在建设两个文明中发挥突击作用。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这是我们党的两大奋斗目标,也是我们共青团的崇高使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仅仅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精神状态却十分空虚,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共青团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西方政治家和学者对当代人类精神文明问题的突现,除了针对社会主义及东方文化的内容外,还往往停留在抽象议论的阶次,那么,与之相对应,人们在东亚“四小龙”可以发现,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用这一建设促进当代市场经济腾飞,已经升华为一种国家(或地区)政策.“四小龙”的腾飞和持续发展,与这种政策的执行同步展开.它更促使人们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正相关关系.我们也应批判地汲取其有关经验.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曾说:“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三)》第378页).  相似文献   

13.
<正>学习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意义.(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它们分别是社会进步程度在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  相似文献   

14.
“五个重庆”建设与“唱读讲传”活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先导实践和创新典范,具有重要的经济伦理意义。两者相辅相成,体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价值真谛;体现了遵循发展规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五个重庆”建设更体现了统筹兼顾、推进公平、共同富裕的原则,“唱读讲传”活动则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第三文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理论界关于人类文明结构的研究不断突破两维结构论,认为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外,还存在着“第二文明”。学术界提出的“第三文明”主要有“制度文明论”、“政治文明论”、“生态文明论”、“社会关系文明论”、和“社会结构文明论”等。鉴于“制度文明论”、“生态文明论”、“社会关系文明论”、和“社会结构文明论”的局限性,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以建构一种新的政治文明论。  相似文献   

16.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思想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方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两个文明”一起抓。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张式谷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①邓小平同志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他认为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辅相成,不可须臾相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应是高度物质文明与高度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现在我们要特别注重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②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涉及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最广泛的建设事业,没有精神文明,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精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几个关系·朱成林·一、抓好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抓经济建设的关系,就是扩大了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在抓公务员职业...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如何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这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性课题”.为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