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邓小平的理论体系中,贯穿着丰富的价值观思想,其理论精华在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深入理解邓小平价值观的历史地位,对于当前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对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独特见解的社会主义观。具体而言,可以将其概括为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他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他创造性地阐发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经济基础、历史方位、必由之路等观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是其理论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在其形成过程有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两个立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人们根据各自对经典理论的理解而进行的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层面的立论前提 ;邓小平同志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独特条件使他具备了无以伦比的理论勇气 ,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主观层面的立论前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者,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富裕"现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内容精华所在.本文作者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现的缘由、基础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思想解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价值观念在不断生成、变革与解构。邓小平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立足唯物史观,以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其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切入点与着力点,指明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现实途径和方法,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没有提出系统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但他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社会广大人民的共同发展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并把它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终极价值目标.邓小平思考的重点是如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给中国人的发展提供现实条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贯穿着邓小平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性精神。邓小平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以回答和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为揭示其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切人点,指明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实现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现实途径和方法,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三农"思想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农业思想的重大贡献和创造性发展.邓小平"三农"思想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做好"三农"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沫  费迅 《理论前沿》2005,(18):17-19
过去之所以对社会主义问题不完全清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正是由于在"两制关系"认识上的种种片面性,才造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某些教条化、公式化理解和一度空想式的追求,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再遭遇挫折.敏锐地觉察到并敢于摒弃以往在"两制关系"认识上的片面性,是邓小平创新的社会主义观与传统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以邓小平法制理论为指导,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而揭示了治国基本方略与社会主义基本目标之间的必然联系,作出了治国方略的法治选择.这一方略的确立,不仅意味着党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针的重大转变,而且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根本变革.这一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与新中国50年法制实践相伴而生的时期,是一个艰辛的渐进的历程,也是一个由发展到波折再到新的层面回归的过程;这一方略的确立,是对人类社会法治思想文化遗产的合理吸收,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作出了新的阐释 ,这就是“解放思想、实事实是”。邓小平首次深刻提示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内在联系。同时 ,邓小平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对唯物辩证法的运用与发展作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通过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的形势,发展和创新了现代化建设的动力理论,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思想日趋完善,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一、科技进步——根本动力。邓小平以深邃的历史眼光,跳出了工业经济时代的旧框架,科学地预见人类即将步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同时,他立足于中国实际,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落后的现状,若长此以往,将使经济和社会难以快速发展,国防难以强大。因此,他高屋建瓴地指出我们应以科技进步为最根本的动力。通过科学技术进步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是整个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哲学有着"亲缘"关系,是邓小平哲学形成发展的直接"诞生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构建的一个重要哲学资源。  相似文献   

14.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在新世纪作出的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天,全面深化文化改革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对中央决策的认真贯彻执行,需要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群策群力,同时也需要有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持和汲取,使深化文化改革有巨大的思想动力和能量。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他领导改革开放实践中对文化建设有着自己独特和深远的思考和认识,形成并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邓小平文化建设思想其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是今天深化文化改革的重要思想资源,为深化文化改革提供坚实、有力的思想动力和能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推动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首先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他科学阐述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为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清除了党内外的思想认识障碍,使多党合作的基本点也实现向经济建设方面的转移;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进入了新境界。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所展现的精神,犹如东风一样,给中国的改革开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邓小平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主要包括闯的精神、包容精神、乐观精神、忧患精神以及发展精神。邓小平精神对于当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邓小平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围绕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对“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刻阐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论。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作用、途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国际竞争不断加剧情况下对中国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一种超前审视。它对于教育、科技、改革等在文化建设中的认识既契合了世界潮流的发展,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对于我们贯彻十八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创建经济特区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她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基本问题;具体演绎和诠释了邓小平理论中最具独创性的内容;对推动经济特区的发展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并继续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在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批判继承了民族重和精神,提出了党内需和、党群需和、社会需和、民族需和、外交需和诸多科学思想,使民族重和精神在社会主义中国新时代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