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是全国有名的侨乡,很多居民拥有出国护照。出国的便利给那些“犯事”的人提供了契机,往往检察机关稍有风声,他们便立即逃至国外。原青田医药公司总经理刘义清伙同他人截留私分870万元国有资产后,携带妻女逃往巴西。刘义清出逃后,不明真相的老母亲便常常拄着拐杖站在村头,盼望儿子回家,此后8年,已在巴西挣下千万家业的刘义清却承受着亲人相思不能相见的煎熬,当年迈的母亲终于没有等到儿子的归来便离开了人世,刘义清终于明白,上天给了他最严厉的惩罚,和亲情故土相比,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多么不值得。虽然妻儿竭力反对,刘义清还是决定抛下数千万家业,回国自首……  相似文献   

2.
陈惠 《法庭内外》2011,(2):60-60
法官:我儿子30多岁却终日无所事事,仍靠我养活。2010年6月,为逼其通过就业获取生活来源,我断绝了对他的经济帮助。不料,他却使用本人身份证办理了3张银行信用卡,不断刷卡消费、取现,仅一个月便透支2万元,  相似文献   

3.
作案工具     
从前有个富商生性吝啬,他儿子在外面借了许多债,他不肯偿还,儿子只好言明等父亲死后再还。有一天儿子实在等不及了,就和债主商量要活埋父亲。他们替父亲沐浴更衣,硬把他放入棺材。过路的法官听到商人呼天喊地的声音,便前来询问。富商在棺材里听见后,以为有救了,便大喊:“救命呀!大人!我儿子要活埋我!”法官质问富商的儿子:“你怎么能埋你的父亲呢?”做儿子的答道:“大人,他在骗你,他真的死了,不信你问他们。”  相似文献   

4.
人生病住院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这对于安徽省桐城市高桥镇双山村农民崔建武来说却成了心头永远的痛。他那年仅十四岁小儿子住院不到两天便早早离开了人世。为了给在医院死亡的儿子讨个说法,崔建武走上了漫漫诉讼路,这官司一打就是十四年。  相似文献   

5.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有的可能看不见,有的人自然看得到。看不见的人可能是因为生理的原因,但看得见的人看到了什么,却不一定是生理的原因,而是心理的原因。你的眼里看见了什么?宋代诗人苏东坡多才多艺,机敏风趣,喜好在作诗之余,学着禅僧的口吻与禅僧们大掉机锋。尽管苏东坡才华横溢,却常常感觉“赢”了,实际上却“输了一着”。有一次,他来到金山寺,跟佛印禅僧一起坐禅。坐了约摸一个时辰,东坡身心通畅,内外舒泰,觉得自己的“禅功”已经入门了,便忍不住问佛印:“禅师,你看我坐禅的样子如何?”佛印瞧瞧东坡,点头赞道:“好庄严,像一尊佛。…  相似文献   

6.
丁正红 《江淮法治》2011,(16):22-22
我还记得戴尔·卡耐基在一本书里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爱默生和他的儿子要把一头小牛赶入牛棚,爱默生在后面推,他儿子在前面拉,可是那只小牛却原地不动,父子俩感到无可奈何。但是爱默生家的女佣却只把她的拇指放入小牛的口中,让小牛吮着她的手指。同时轻轻地把它引入了牛棚。  相似文献   

7.
心岛词典     
《公民与法治》2010,(10):52-52
苏东坡效应 “苏东坡效应”是社会心理学名词,源于苏东坡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心理学中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我们明明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对自己仅有个模糊的认识。所以说,真正认识自己也是不容易的,但也不能对自我甘拜下风。克服“苏东坡效应”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眼看着迈过冬月就是腊月了,可儿子仍然是一件毛衣套一件夹克,不沦我在后面怎样唠叨,儿子都充耳不闻,仍然过着自己单薄的日子.那天,我抓住儿子,不穿上棉袄便不让他去上学.儿子却将手往我掌心一塞,问:"妈,我手冷吗?"我一握,还真不冷.趁我不注意,儿子背上书包,蹿出了门,我不禁无奈,他难道真当自己是个活火炉? 那天,儿子真的感冒了,一天打好几个喷嚏.在我的强硬要求下,他终于不情不愿地穿上了棉袄,且说:"我这是孝顺您,其实我一点儿也不冷."说完,又打了一个喷嚏,气得我直翻白眼.  相似文献   

9.
李景香 《政府法制》2010,(14):15-15
北宋年间,湖北爆发了瘟疫,百姓染病死亡无数,天空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就在这紧要关头,苏东坡不知从哪里捣鼓出一副灵丹妙药"圣散子",他配制好药剂后,大量分发给当地百姓,令人惊奇的是,瘟疫真的被控制住了。苏东坡成了人们的大救星,百姓自是对他感激涕零,又是跪拜又是道谢。苏东坡很是得意,说这“圣散子”是神药,能治百病,他嘱咐百姓,如果家中有人染病,就服用此药,保证让你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0.
话说某年,从辽国来了一位使臣,大宋皇帝派当时就已经名满天下的苏东坡出面负责接待工作。双方见面相谈甚欢,突然,那位辽国使臣想试试他心目中的这位偶像大师的才华究竟怎么样,便对苏轼说:“素闻苏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我大辽国有这样一句对联,  相似文献   

11.
好小伙一下变成罪犯杜家卫长在一个不幸的家庭里.在他两岁多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从那之后.杜家卫就与父亲相依为命。杜家工5岁那年.父亲曾往家领回过一个女人.但没过多长时间。又把她撵走了,原因是那女人虐待家卫。从此,父亲再未动过再婚的念头。儿子成了他生命的全部牵系。杜家卫很争气.从幼儿国到高中,用他的懂事和勤勉,为父亲送去了许多安慰。他一直在努力地做个好儿子。但却怎么也没有想到.有那一天他会成为一个囚犯。杜家卫与邻家姑娘齐梅是青梅竹马的朋友.日久生情,两人坠入了爱河。但杜家卫渐渐发现齐梅对他开始冷淡,…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今年2月,我朋友花了600多元给上中学的儿子买了一台随身听。几天后,他儿子说同学要借随身听用,就从家里拿走了。此后十余天,其儿子一直未将随身听带回。我朋友经过再三追问,他儿子才迫不得已说出了真相,原来他同学帮他做了考卷;为感谢同学便将随身听送给了同学。我朋友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出150元将随身听买回,但那位同学的家长认为,随身听是自愿送的,赠送他人的礼物不可以要回,因此不同意归还,请问,我朋友是否可以向那位同学要回随身听?读者宋城  相似文献   

13.
母亲说:“泽方你这孩子,过去远在南昌工作,每年还回家住上一、二个月,现在倒好,近在赣州,一年倒难得回家,每次回家椅子还没坐热就转身走了。”儿子笑而不答。刚才母亲的话像是风,悄悄地飘过,没留下什么痕迹。他正顺着自己的思路想下去。他叫廖泽方,是律师,在赣州地区很有些名气。赣州地区华侨友谊公司是他的法律顾问单位,这个公司正遇着难题,简直可以说是陷到了一个泥潭里,廖律师正试探着怎么使公司走出泥潭。廖律师不慌不忙地翻着一堆材料,他就是这样,不管遇到多复杂多头疼的案子,他都很冷静,很沉着,从他那张文文静静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个哲理故事引发的思考 曾看到这样一则故事:牧师6岁的儿子小约翰闹着要去迪斯尼乐园,弄得他心烦意乱。情急之下,他把一本杂志内的世界地图夹页撕碎,递给儿了,说如果儿子能重新拼起来就带他去。不到十分钟小约翰便拼好了地图,牧师很惊讶。小约翰说:“很简单呀!你撕碎的时候,我看到地图的另一面是一个人的照片,  相似文献   

15.
儿子尸骨未寒,母亲被赶出家门 2009年11月16日早上,刘庆新开车去催债。他是香港润连国际有限公司、四川鑫泰新实业有限公司的老板。平时,刘庆新出门都是一帮人,司机加保镖。而当天他没有叫其他人,自己单枪匹马地出门去了,他没想到,这一去,便再也回不来了,  相似文献   

16.
拙在何处?     
龙民 《行政法制》2004,(3):61-61
读《资治通鉴》中一则小故事,不觉莞尔一笑。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宋孝武帝孝建三年。话说大文人金紫光禄大夫颜延之有子名颜竣,贵重一时,但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儿子却并不使老子感到高兴,凡是儿子送给的礼物,颜延之一无所受,自己却过着布衣茅屋,萧然如故的生活,颜竣做屋,延之对他说“善为之,无令后人笑汝拙  相似文献   

17.
老人遗产 想给谁就能给谁吗 吴老汉生有三子三女,三儿子平时对老人不甚孝敬,得知老父订立了遗嘱,便经常偷偷翻箱倒柜找遗嘱.今年2月,趁老人不在家,三儿子终于找到了那张梦想许久的遗嘱.然而,他却见到老人在遗嘱中安排给他的财产不多.勃然大怒的三儿子竟称遗嘱无效,并撕毁了遗嘱,胁迫老人重新订立……  相似文献   

18.
一对安徽籍的农民夫妇,其在上海打工的儿子意外死亡。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凶手却主动承认是自己所为。面对这个尚未成年、且是孤儿的打工仔,同样是孤儿出身的父亲动了恻隐之心,向法院一再请求减轻对他的处罚。打工少年在法庭上跪谢他们的高恩厚爱,愿意做他们的儿子,将来为他们养老送终。而他们却将未能及时抢救儿子生命的医院告上法庭,毫不宽容……两相对照,令人震惊、唏嘘和感叹!儿子突然死亡,父母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李满意的家住在安徽省凤阳县二铺乡石家村,离闻名的小岗村不远。初中一毕业他就出外打工,辗转到了上海一家大酒店,当了一…  相似文献   

19.
一名花季少女爱上了一位大她18岁的有妇之夫,并婚外生育一子。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却将自己年仅6个月大的儿子卖给了别人。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20.
丛林 《检察风云》2013,(2):60-61
一名女子婚外偷情生下儿子,不知丈夫、情人谁是孩子生父,便采用“排他法”甄别,在排除丈夫非孩子生父的情况下,女子要求情人认下儿子,却遭到情人的否认,并拒绝进行亲子鉴定。2012年10月13日,这一亲子谜案,经江苏省南通市两级法院审理,终于有了结果。并告诫世人,亲子推定并非破解亲子纠纷的“万能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