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两年,公车改革一直是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问题,许多新闻媒体曾一度把这一话题炒得沸沸扬扬,一些地方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车改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整个公车改革还止步不前,估计让公车“下岗”,还有待时日。公车弊端,路人皆知 我国的公车制度从解放初的供给制产生。当时干部按级配车,控制得较为严格,县团级以下吉普车,局级以上轿车,70年代末规定,部长以上干部,每人配备专车一辆;常务副部长、外事和公安部门副部长及65 岁以上年春体弱的副部长,根据工作需要,每人可配备专车一辆;其他副部长一般不配备专…  相似文献   

2.
高金森同志是1995年4月担任德州中院院长的。上任伊始,他首先向全院干警公布了自己的“约法五条”:(1)上下班不用车接送;(2)不配备专车;(3)不参加与案情有关宴请;(4)不以私情干预办案;(5)不用公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互联网专车是个新生事物。在用工方面,有三种运营模式,呈现出用工性质模 糊、主体无形、从属性弱化、劳动关系多重、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不固定等特点。由于缺乏法规调整,目 前我国的互联网专车运营在用工方面存在用人单位、用工单位、用工关系的性质难以认定、专车司机 的劳动权益易受侵害、用工风险的责任承担不明确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完善立法,明确互联网专车运 营等领域的非典型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属性,详细规范互联网专车运营中的用工性质、用工责任以及专 车司机的劳动权益等,以解决其用工不规范问题,保障专车司机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专车的良性 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正省级干部和省级常务副职领导干部每人配备工作车一辆。其他领导干部不配备专车,由所在单位根据工作需要保证用车。省直部、委、厅、局级干部,各市、地、州委、人大、政府和行署、政协的正副职领导干部,l至3人配车一辆,6人以上每增加3人增配一辆。以上单位除按领导干部职数、标准配车外,可再配6辆以下公务、接待用车。(二)各市、地、州行政财务关系单列的部、委、局级单位,可配备1至2辆公务用车;各县(含县级市、区)领导机关,根据不同的交通、经济状况,可配12辆以下公务用车;县属各局和镇、乡领导机构,有条件的可配1辆…  相似文献   

5.
2003年1月12日,美国鼎峰贸易有限公司(卖方,即仲裁案被申请人)与余彭年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余彭年社会福利协会、深圳余彭年"慈善"白内障专科流动医院(基地)(买方,即仲裁案申请人)签订《眼科流动专车合同》和《医疗设备进口合同》,申请人向被申请人购买进口眼科流动车5台并配备相关医疗设备;约定双方因履行合同发生纠纷时提交中国某仲裁委员会仲裁。  相似文献   

6.
"专车"系基于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通过手机软件提供的预约用车,具有实时召车与零工经济特性。推动"专车"立法是凝聚改革共识、防范化解风险、引领创新的必然要求。"专车"立法应从地方性法规入手,构建容纳网约"顺风车"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7.
滴滴专车是滴滴打车软件所属公司于2014年8月19日宣布推出的新业务品牌,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务约租车群体.自从该“专车”服务诞生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城市打车难的问题,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可.然而,虽然滴滴专车有了“互联网公司认证”的这层外衣,也的确方便了不少市民出行,可对各大城市的运输管理部门来说,即便“套上了马甲”,专车是否合法依旧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专车"现象本质上是共享经济的一种类型,它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国内外政府对"专车"的态度不一,传统出租车行业对其强烈抵制。但是,"专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类型有很大发展前途,不应该禁止。通过建立混合规制模式,可以扬长避短,社会和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多福利,地方政府可借以推进社会财富再分配和社会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混合规制模式是由"合作监管+自律监管"构成,地方政府在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是由共享经济运行机制和共享公司法律结构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应召专车"成为客运市场的一种新型模式,但从行政法律角度分析,其所涉车辆应属营运车辆,所提供服务应属客运合同,在我国实行的营运车辆与非营运车辆严格区分的法律框架下,其行为属于不符合相关规定。但是,"应召专车"的出现源自于现有行业管理的僵化,是在市场需求下经济主体自身催生的创新。在尊重市场规律、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对于这种新型客运业态的行政规制应当被正确引导和规范,并通过扩大汽车租赁的服务范围、简化租赁手续等方式,在特定时间特定区域将应召专车作为现有供给严重不足的客运市场的一种补充,从而实现社会、行业和个人的"多赢"。  相似文献   

10.
在话语理论看来,政策制定是一个围绕特定议题的话语建构、意义诠释与竞争的过程。"话语联盟"框架将政策制定解释为"话语结构化"与"话语制度化"的过程,体现了话语分析与行动者互动分析的结合。"话语联盟"对政策制定的影响除了与话语及意义相关外,还受到宏观环境、制度结构与权力关系的影响。对"专车"论争与政策制定的考察发现,存在"政府管制"与"自由市场"两个话语联盟。其中,"管制联盟"主要通过"合法性""权益""交通拥堵""安全"等话语来论证对"专车"加强政府管制的合理性,"市场联盟"则主要通过"共享经济""行业新业态"等话语来论证市场机制作用的合理性。由于"管制联盟"在权力与资源网络中的优势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专车"政策制定。不过,国家对"互联网+""共享经济"和出租车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倡导为"市场联盟"创造了有利环境,该联盟对政策制定也产生了影响,典型体现是最终政策中"专车"准入条件的放宽和"分类管理"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5月中旬,国务院明确提出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指导意见将于今年出台,此后有关“专车”“拼车”等服务是否合理的争议声始终不绝于耳.就在近日,多地交通部门已经率先“出招”调整出租车行业运行模式,同时对“专车”“拼车”等新型城市用车服务进行规范.有相关人士透露,全国性的约租车管理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有望于近期出台.  相似文献   

12.
在领导班子对照“五不准”廉洁自律的检查中,两位法院院长共同感到:我俩同住一座楼,离机关又不远,每日两部车单独接送,不合乎艰苦奋斗精神,于是二人一合计,自动取消专车接送,上下班骑起了自行车,这么一改,群众交口称赞。车子本来是一种交通工具,是为工作服务的,因工作外出需要珍惜时间、提高效率,因而利用快速到达的交通工具,是一种工作的需要,这是理所当然的;有些同志年事已高、行程较远、工作繁忙,甚至按规定配备专车,也无可厚非;至于为路程较远的同志上下班,派车辆接送,更属常事。问题是,在乘车上,表现出一种比的…  相似文献   

13.
王市长的专车在环城大道上疾驰着,他焦急地望了望手表,离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开始还有五分钟,于是他不停地催促司机加速超车,遇到红绿灯仍不停下企图闯过,却被两侧通行的车流堵在路中央.这时路口执勤交警走上前来,看看眼前的情况便拍下现场照片,并对专车开出罚单.车上的司机见势不妙,立马下来吼道:“长没长眼睛啊,你!”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一位交警在查军车的时候,不幸碰到了慈利县委书记的专车.这位严守律令的倒霉交警于是被一群人围殴暴打.……  相似文献   

15.
绝招     
李会 《检察风云》2005,(20):78-79
王老板?拍马屁拍到贼车上,咋会?王主任交了专车辞了司机,为啥?区长一个问题抵十个,啥事?答案保您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6日,前往衡阳市参加“打黑除恶现场经验交流会”的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石宾,他乘坐的别克专车刚刚行驶到衡枣高速公路衡阳段出口,就被守候已久  相似文献   

17.
佚名 《政府法制》2011,(25):44-45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外访三年花了不到100万港元(以下货币均为港元);公务宴请人均450元,超支提前报批;十几万公务员只有20余部高官专车……截至今年3月,香港特区公务员人数超过16.5万元,财政储备接近6000亿元,  相似文献   

18.
佚名 《政府法制》2009,(15):16-16
浙江省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但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  相似文献   

19.
1949年的北京站 那时的北京站设在中轴线上的箭楼、正阳门楼以东,城墙以南护城河以北之间的仄条地带,向东延长到崇文门路口。 在新中国诞生前后,北京站是首都唯一重要的出入门户,因而承担了国内外重要人物和友好代表团的迎送任务!建国前的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之际,参加会议的南方民主人士、知名人士,如宋庆龄、张澜、沈钧儒、蔡廷锴等均是经前门站走向庄严会场的,国际上苏联东欧友好国家各类代表团也不断从北京站进入新中国首都! 那时专列专车,经常进出北京站,迎送专列已是北京站主要业务之一!员工们信守何人乘专车“不知者不问,知者不说”的纪律,默默完成专列运送任务!  相似文献   

20.
清理超期羁押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的程序该走的都走到了,办案单位依然不理不睬,眼看着“看守所成了超期羁押人员的仓库”。在这种情况下,“遣送制”就这样出炉了——驻所检察室和看守所立即专人专车将已经超期的在押人员直接送到办案单位办案负责人手中,这一举动给办案单位极大震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