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乞丐和阳光     
大概发现我在望他,乞丐回头看了我一眼,我急忙收回自己怜悯的目光。过一两分钟,我忍不住再次回头,发现乞丐也在回头望着我,我们视线碰到了一起,我想他无疑是需要钱,就从口袋里摸出一枚一角的硬币,起身追赶上他,丢到他随意抬起的铁罐里。  相似文献   

2.
仇琳 《公民与法治》2010,(22):47-47
随便拿一张天安门的照片给他看,他就可以告诉你照片拍摄于什么时期,一个判断的标准就是看毛主席像。  相似文献   

3.
张敏 《法制与社会》2013,(24):194-195
近来网络曝出个别乞丐随身携带港澳通行证、月薪过万、住豪宅、吃高档海鲜,引起一片哗然。的确,目前我国大部分乞丐已打破了传统乞丐的本性成为职业乞丐。职业乞丐的增多不仅影响了城市文明,也给有关部门的管理提出了难题。本文将在了解城市职业乞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进而就如何规制职业乞丐提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那天是周末,商场里顾客不少,人头攒动。我转悠着,快到服装区的时候,一个蓬头垢面的人“拦住”了我。这个人拿着一沓纸,见我停下来,便快速地往纸片上写下一些字。职业乞丐!我的脑海中迅速跳出一个词。因为上周,我去鞋城买鞋的时候,就见过这个人,当时弓着腰可怜兮兮的,伸手向顾客要钱。今天,他居然装扮成了一个“聋哑人”。我拿出十足的耐心,等着他写。在我想来,他所写的,不外乎是编造的一些人生灾祸或者不幸罢了。他把纸片交给我的那一刻,我看也没看,就折叠了几下,放在衣兜里。我说,对不起,我还有点急事,一会儿再看你写的是什么。趁乞丐一愣…  相似文献   

5.
最近,一位当律师的同学给我讲述了一个由他代理的法律援助案件,案情是这样的: 一个乞丐被发现死在地下通道,路人报案后警方尸检发现系钝器击打头部失血过多致死。由于死者的身份无从知晓,公安局发出了认领尸体的通告和凶手通缉令。不日,另一个乞丐来自首,说他在地下通道打死了个乞丐。命案这么快告破,办案人员非常高兴,立刻录了口供,提请检察院批捕,检察院遂向法院提起公诉。由于被告人说自己从小乞讨没有名字,  相似文献   

6.
(一)当事人的综述1997年10月的一天上午8时左右,我刚过办公室上班,有位年约50余岁的老同志进来就问我:“你是王律师吗?”我答道:“是!有什么事吗?”他一面回答一面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后又拿出一面放大镜,叫我看纸上的笔痕是什么字。我拿过放大镜朝阳光处看,隐隐约约能看清笔痕的内容,我读给他听:‘“今借到陈XX现金贰万元(20000元),五个月归还,借款人蒋XX,年月日。”他一听连声叫道:“对2对!”随后他滔滔不绝地说:我拿了这张借据的笔痕纸,已跑了常州市的好几家律师事务所,他们看后都摇摇头,说这官司无法打,这…  相似文献   

7.
乞丐的操守     
红云 《政府法制》2008,(4):35-35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走在街头.突然有一位衣衫褴褛的乞丐向他伸出了脏污不堪的手.红肿的双眼里露出的满是希望与乞求。屠格涅夫搜遍全身,也没有找出可以给他的东西.于是就握住那只脏手,诚恳地说道:“兄弟,我真的很抱歉。”不料.那乞丐却满带笑容地回答说:“谢谢.这已经够了。”除了衣食和金钱的施舍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真诚地对待和爱心的给予.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木盒     
我的父亲是老革命。幼年父母双亡的父亲,吃百家饭长大,十三岁就出来做工,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从部队转入地方曾先后在几个单位工作过,虽然这几个单位工作性质各不相同,但他都会很快熟悉情况,管理好自己的部门,出色地完成任务。因此,不论父亲调到哪个单位,年年他都是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小的时候,我常常翻开父亲的抽屉,拿出那些大红的奖状,给邻居的小朋友看,得意于我有的而他们没有,他们都很羡慕我。为了多看一会儿奖状,他们拿出各自保存的彩色糖纸给我,我在小朋友当中威风极了。父亲从不管我翻他的抽屉,也…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是多年从事养猪的专业户。去年开春,我与在九江大市场卖肉的张老板曾订了一份合同,由我定期定量向他供应猪肉,每斤价格为六元。现时肉价猛涨,我吃了很大的亏。请问,我能要求张老板加价或不给他送肉吗?读者王家福  相似文献   

10.
幽默     
《政府法制》2012,(6):33-33
同行 郊外一幢漂亮的房子里,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姐。这一天,来了一个乞丐,乞丐衣衫褴褛一头白发,一副可怜相。小姐动了恻隐之心,给了他10块钱。小姐问乞丐:“你每天除了乞讨,还干点别的什么吗?”乞丐说:“化装。”“化装?”小姐很奇怪,“讨钱也要化装吗?”  相似文献   

11.
2月18日晚,湖南安化县清塘剑峰水泥厂厂长袁菊乐一家正在吃煮元宵,忽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清塘税务所张仁峰所长。张所长进门便说:“袁厂长,值此佳节,我代表税务所给你拜个节,感谢你厂对税收工作的支持。”说完便递上一个牛皮纸袋……张所长走后,袁厂长拿出他所送的“礼物”,见是一张该厂缴纳一季度所得税2000元的完税证和一叠新税制宣传辅导资料,不禁感慨万分。原来,去年剑峰水泥厂效益好,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税务所的大力支持分不开,因此,厂里决定给税务所全体职工去拜个年。前几天,袁厂长携带2000块钱的红…  相似文献   

12.
赴宴     
下午,刘科长又收到一张请帖.他懒得看一眼,顺手将其塞进抽屉.他今天不太舒服,加上一个月难得在家里吃几顿饭,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所以这张请帖也就没有引起他多大兴趣.下班整理东西时,他顺手翻开请帖,原来有人请他去“鹿鸣间”吃鹿肉.请帖里还夹了张字条:“刘科长,多亏您的帮助,我才得以调进来.今晚无论如何请您赏脸,余下面谈.”落款是“小贾”.他实在记不起这个小贾是谁.也难怪,经他手调进的人太多了,他盯住的是钱、是饭局,哪还记得张三李四呢?  相似文献   

13.
梁钦宁 《政府法制》2014,(12):19-19
我祖父(梁漱溟)教育孩子不用说教的方式。我年轻的时候吃得比较成,他经常看我加酱油,他没有批评我,而是找到一本科普的书,拿红笔把题目勾勒出来,让我看。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那天,我在客厅做俯卧撑。他说,钦宁,你抽空把这个看一看。那本书上说,吃盐过多等于慢性自杀。我看完文章之后自然懂它的道理,就改变了这种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4.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15.
一位政法机关领导给学生做法制报告,谈兴正高时,台下学生递上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刚才把酗酒的“酗”念错了,此字念xù(音序),不念xiōng(音兄)。那位领导看后一怔,报告结束时,他打开字条说:“刚才我讲话时,把‘酗’字念错了,有位同学给我写了张字条,指出了这一错误。事情虽小,但我非常感谢他。这个字我念了几十年,可没人给我指出过错误。这位同学是我的‘一字师’!”话音刚落,激起了满场掌声。无疑,这位领导非但没因念错字丢面子,反以他敢于接受批评,知错必纠的勇气赢得了人们的敬佩。而那位同学敢于指错的精神更…  相似文献   

16.
领导不高兴     
黑王辉 《政府法制》2012,(36):43-43
我是公司总经办的一名秘书。有道是“伴君如伴虎”,在领导眼皮底下做事,如履薄冰,更要小心谨慎。尽管我很小心,还是会出差错。这不,昨天早上给领导送报纸,他就没理我。领导平时很注重礼节,每次给他送报纸、材料的时候,他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接过来,然后和蔼地说声“谢谢”!可今天,他怎么了?脸阴沉沉的,看都没有看我一眼。我把报纸放在他桌子上,悄无声息退了出去,很小心地掩上门。  相似文献   

17.
当事人的陈述 去年10月一天的上午8时左右,我刚进办公室上班,有位五十余岁的老同志进来就问我:“你是王律师吗?”,我答道:“是!有什么事吗?”。他一面讲一面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后又拿出一面放大镜,叫我看纸上的笔痕是什么字,我拿过放大镜朝阳光处看,隐隐约约能看清楚笔痕,我读给他  相似文献   

18.
余平在2005年5月20日《世界新闻报》上撰文说,美国的法律文化传统有许多不同于中国之处:1.捡到钱包必须收酬金。前不久,我去了一趟美国。有一天,我在美国的一条商业街上捡了个皮夹。打开一看,里面大约有1000美元,还有一张IC卡。我把皮夹交到一家失物招领中心。大约过了一周,一个美国小伙子敲开了我的门,说他是那个皮夹的失主,从失物招领中心的网站上知道了自己失物的下落,特地来拜访我。他一再向我表示感谢,接着便拿出100美元要给我。我再三推辞。可他却很着急地说,“请你无论如何也要帮帮我,收下这100美元。”说着他拿出一张电脑打印好的单子说:“您收了酬金,在上面签了名,我才能从失物招领中心取走我丢失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政府法制》2011,(5):30
贺年片春节快到了,小王要给未婚妻挑一张贺年卡片。"这张比较适合,你看多漂亮!上面写道:向我唯一的心上人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女售货员给他出主意。  相似文献   

20.
崔书芳 《政府法制》2013,(17):28-28
有人说陈云不讲究“吃”,其实不然,陈云是很讲究“吃”的。 陈云讲究吃十分得体。早些年在商务印书馆,职工们就发现陈云吃饭很有规律,每餐定量,不多不少。问他时,他就说:“吃饭是应该有节制的啊。”陈云有一张很容易背得下来的食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