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1989,(7)
明太祖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扫灭群雄,推翻元朝的黑暗统治,建立了朱明王朝。朱元璋非常重视法律的制订及实施,他在总结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总结元朝的腐朽统治和覆亡的教训时曾说:“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所以他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且明申:“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惩创奸顽”,必须用“重典”。基于这一治国思想,朱元璋于执政期间实行了严酷的重典之治。  相似文献   

2.
朱元璋扫平群雄,推翻元朝以后,从贫民跃登皇位。本来没有什么文化的朱元璋却成为精通儒家治国理念,熟悉秦、汉、隋、唐、宋、元等朝灭亡历史教训,深谋远虑的帝王。很值得今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严惩贪官污吏小考赵玉环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亲自参加了元末农民大起义,目睹了元朝由于官吏贪污腐败,大厦倾覆的过程。他创建大明以后,针对官吏贪污受贿的严重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制定了惩治贪官污吏的法律。洪武初期,朱元璋进行了大量健全法...  相似文献   

4.
白话圣旨     
梁发带 《政府法制》2014,(14):14-14
元朝统治中国的是蒙古人.蒙古人不懂汉语,至少汉语水平是非常差的.蒙古皇帝颁发的圣旨,大多数是大白话,有些还是从蒙古语中转译成大白话的.出身下层社会,并无良好教育的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后自然沿袭了元朝皇帝这种粗鄙无文的圣旨风格.而这种白话圣旨,或许也正好符合朱元璋这个草莽英雄的精神和个性.  相似文献   

5.
赵元波 《政府法制》2012,(33):49-49
元末年,朱元璋参加了推翻元朝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逐渐成为起义军的首领。“风水轮流转,明年到我家”,他心里有了想当皇帝的想法。知易行难,群雄并起,逐鹿中原,要想当皇帝,脱颖而出,谈何容易。朱元璋很想找一个“诸葛亮”来给自己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6.
亦明 《政府法制》2012,(14):15-15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除了洪武皇帝的头衔之外,民间还给他封了不少头衔,“植树皇帝”就是其中之一。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办法,只好拿起讨饭碗、扯起打狗棍四处讨饭。有一年秋天,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眼睛发蓝,四肢无力。  相似文献   

7.
葛忠雨 《政府法制》2012,(18):18-18
明朝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王朝,它最大的特殊之处,便在于恢复了已经被废止上千年的殉人制度。早在朱元璋在位之时,这种殉人制度便已在朝廷中流传开来。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爽(也就是秦王)死后,朱元璋便命秦王的两名王妃陪葬,以使自己的儿子行走于黄泉之路上也有人陪伴。  相似文献   

8.
李志刚 《江淮法治》2014,(16):55-55
正"三公消费",即指公务员差旅费、公车运行费、公务招待费所产生的三种消费,不独为当下热词,早在2000年前秦汉时期就有,而且历代王朝为规范"三公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花了不少气力,但收效却不敢恭维。历代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对官员出差接待标准大多作了硬性规定。朱元璋还动用严刑峻法整治"超规格接待"问题,甚至做出过"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的规定,其中流传至今的"四菜一汤"接待标准,就是朱元璋的发明。跟历朝皇帝相比,朱元璋非常俭  相似文献   

9.
相传,在安徽凤阳朱元璋的故乡,有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 萝卜韭菜长治久安。 小葱豆腐一青二白, 太祖康政万岁千秋。 朱元璋借农民起义之势,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由于长年战乱,致使人民流离失所,灾荒连连。可那些借起义当上了大官的人,忘掉了过去,凭借手中的权力贪如狼、凶似虎,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原是个出生贫苦的人,他了解民间疾苦,下决心治一治腐败之风。这一天,恰逢皇后生日,文武百官备足贺礼齐来争完贺寿。宴席上,当百官们面对一盆盆热气腾腾的萝卜、韭菜、豆腐时,不禁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10.
罗小四 《政府法制》2013,(35):31-31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改元洪武。 这一年的正月,离帝都千里之遥的山西,有一家酒坊,换了新老板,老掌柜因病去世,把酒坊和女儿一起交给了徒弟刘嘉杰。  相似文献   

11.
一、明代立法明初的立法过程 1364年朱元璋打下武昌,刚站稳脚跟,就开始议定律令。虽然那时元朝还没有推翻,反元势力群雄割据,处在强敌包围之中的朱元璋就已考虑到“正纲纪、立法度”为将来的统一做准备了,这不能不说明他比那些称霸称王的割据者政治眼光要远大得多。朱元璋吴王元年(1367)任命左承相李善长为总裁官,参知政事杨宪、傅(王献),御史中丞刘基等为议律官起草律令。朱元璋经常在他吴王府西楼上召见议律官,赐坐,从容讨论律义。朱元璋要求“法贵简当,使人易晓”,条款不要繁琐,律意不可模棱。每拟定一条律令,朱元璋都亲自“酌议”审定。经过三个月的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几经搏杀,开创了大明王朝。但坐上龙庭的朱元璋,依然是一个"山大王",一个"匪"气十足的"山大王"。且看朱元璋的种种"匪"气表现:其一,你比我有钱,我就抢你的财产、断你的本。在朱元璋看来,富足或有钱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对他就是一种威胁,所以,他对豪门富户采用连锅端的办法,要么实施有组织的迁徙,如强迫大  相似文献   

13.
马骋 《检察风云》2013,(6):27-28
综观中国历史,一个王朝初创或鼎盛时期,往往是廉政反贪得到重视的时期,而一个王朝衰落乃至败亡,往往又是廉政反贪最式微的时期。如明代初期,朱元璋倡廉反贪手段相当严厉,清官海瑞曾经这样描述:“洪武三十一年定八十贯赃绞罪之律,我太祖爱民之深,与初年皮场设庙无异,同一处死,姑以其峻厉之形改从和缓之象,盖亦使人士睹典刑而惮心,严之于先,全之于后,刑斯无刑也。”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凡有为之君,无不重视吏治,无不在防贪、惩贪方面下工夫。明太祖朱元璋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个。朱元择曾告诫群臣;“过去我在民间,见川县官吏不恤民,贪财好色,欲酒误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现在要立法禁,如迂官吏贪污危害百姓的,决不宽恕”。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元返的惩贪决心与其出身和经历有关。朱元璋出身寒微,亲身经历了元朝末年的暴政,对劳动人民的疾苦比较了解,他又参加并领导了红巾军的反元战争,从而从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因此,他在总结历代特别是唐史以来各朝统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纲纪废弛,官吏放纵…  相似文献   

15.
肖娟 《法学研究》1987,(4):87-91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第一个对全中国进行统治的封建王朝,其迫切任务是需要重新确立中央集权,巩固其统治秩序。忽必烈在(公元1260年)即皇帝位的诏书里,明确地指出光复“文治”的治国纲领,并且规定了新王朝的创建原则是“祖述变通”。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各个王朝对官员的私生活,即个人生活,一般都要予以密切注视。不仅对官员的“公德”,而且对其“私德”,即个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实行严密监管。典型一例:明太祖朱元璋对“文臣之首”宋濂在家跟谁喝酒,都讲了什么,了如指掌。不但如此,宋濂退休以后,在老家干什么,跟什么人往来,是否“本分”,  相似文献   

17.
朱元璋推行"重典治国"政策的历史背景是元朝统治末期,政治腐败,纲纪废弛.重刑主义在明初法律实践中的表现如果说上述命令对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可见一斑,那么制定颁布<大明律>、<明大诰>,则是他推行严刑峻法重典治国的充分落实.<大明律>所规定的刑罚已经十分严苛,但是朱元璋仍然惟恐法外遗奸,于是又特令颁行<大诰>于天下.<大诰>实际上是以案例、峻令、训导三个方面内容组成而又具有法律效力的特种刑法.又如,同一种犯罪,<大诰>的处刑要比<大明律>大大加重.<大诰>的问世,标志着明王朝把重典政策推向了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明代是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走向极端的年代。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7岁时父母双亡,为了活命,去当地的于觉寺当了和尚,云游四方(即到处讨饭)。这段辛酸的经历使朱元璋深知民间疾苦和贪官污吏的危害,所以他日后在严肃治吏时明显地带有个人感情的色彩,出手又快又狠。成立新部门——都察院,来统领全国监察机关朱元璋称帝那年(1367年),统一战争还在继续。他所建立的官僚机构仍然采用元朝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御史台,地方设行中书省,总揽军政事务,只是按照汉人的传统习惯,将官位序列的尚右改为尚左。比如汤和为左御史大夫,…  相似文献   

19.
一民 《政府法制》2009,(10):33-33
这年冬天,一个孩子在一个河道上,捡到一个背囊,里面装着400两银子。这孩子没见过这么多的银子,感到很害怕,就把这个背囊拿到他的舅舅家。舅舅想到银子的主人可能正为丢失钱财着急上火,就把这个装着银子的背囊交官了。  相似文献   

20.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临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的历史不长,从1271年忽必烈将“大蒙古”国号改为“大元”,至1368年被朱元璋推翻,前后不足百年,但元朝的监察制度却很有特点,而且总的说来是比前代又加强了。监察机构为最高统治者重视隋唐以来,中央的中枢机构由“三驾马车”即中书、门下、尚书省组成。元代发生了变化,三省只保留了中书一省(管政务),同时突出了枢密院(掌兵权)和御史台(管监察)的地位,形成了新“三驾马车”的政治格局。御史台过去是排在三省之外的,现在被摆在了政治舞台的最前列,它的地位提高了。忽必烈曾形象地说:“中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