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推进行政效能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03,(11)
党的十六大把效能原则作为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原则,为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所谓行政效能,是指政府行政体系的管理和向公众提供服务的水平,体现了政府履行职能能力的强弱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推进效能建设,就是要增强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协调组织能力,从而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和权威,提高政府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是新时期新阶段政府转变职能,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迫切要求。而行政效能监察是推进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途径,是监察机关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通州市纪委、监察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新…  相似文献   

2.
人们希望建立一个效能政府,却在行政规模上陷入了困境。行政规模影响行政组织的层级与幅度、目标一致性程度、信息沟通、内部协调、监督与控制、组织成本、组织资源配置以及行政效能。行政组织成员规模的扩大对行政效能提高的正面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行政组织成员规模对行政效能而言,更多的是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如果要建立一个符合公众期望的效能政府,成功进行大部制改革,就必须理性地看待政府的规模。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经济转型加速加深的新形势下,推行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显得尤为重要。而推行行政体制改革,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前提在于建设完善的行政伦理体系,本文以服务型政府为视角,阐述了行政伦理的内涵、行政伦理建设的困境与紧迫性,并提出了行政伦理建设的实现路径与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4.
政效能监察,是监察机关针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工作规范情况开展的监督检查。行政监察机关对于提高行政效能的作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对效能问题的重视与解决。芮城的经验就说明了这一点。芮城县的行政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之所以能在一年的时间里取得明显成效,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县委、县政府和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效能监察和效能建设,并切实解决相关的问题。因此,我们推广芮城经验,一开始就要起点高,要提高工作层次,即从抓行政效能监察入手推进政府效能建设。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只…  相似文献   

5.
政府效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为实现行政目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所发挥功能的程度及其产生效率、效益、效果的综合体现。随着世界范围内公民参与运动不断兴起.加上“政府失灵”现象一再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公民开始借助非营利组织来进入公共管理。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重视政府效能建设.现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发挥公民在政府效能建设中主体作用尚有很多不足之处。从效能建设的参与者来看.存在主体缺位的误区。许多地方的建设主体仅限于政府内部.缺乏代表机关和社会部门及公民的参与.存在单向性和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6.
塑造行政执行文化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执行文化是一个新近提出的概念,但它却是影响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因素。从加强行政执行文化着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可通过明确行政执行文化的价值取向、提升政府执行人员素质、优化政府整合机制、创设适宜的文化与法制环境、加快行政执行制度建设、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等路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开展行政效能投诉工作,是监察机关的重要职责,是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监察机关通过受理、查办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出现的作风拖拉、效能低下、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促使其转变作风、依法行政、提升政府形象。结合我省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运行情况。就如何做好行政效能投诉工作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按照通常的理解,行政效能监察是指有关监督部门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效率与质量进行监察。考察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很容易发现,通过监督的手段促进政府提高行政效能早已有之。封建统治阶级不仅思想上十分重视,而且还比较注意用科学规范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促进政府效能的提高。我国古代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的举措主要有: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成都市于2008年8月就进一步开展了行政效能建设,取得了行政审批时效化、群众办事便利化、政务运行阳光化等初步成效。但是还存在着行政效能建设的主体偏重于政府、考评偏重于效率、手段偏重于问责等问题。应采取扩大主体范围、注重质量和效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相似文献   

10.
行政体制与政府执行力:逻辑、难题与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执行力"整合力"的特性决定了行政体制在政府执行力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行政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制约着政府执行力的提升.因而要提高政府执行力,就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重塑政府,建立结构优化、权责一致、协调效能的政府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1.
政府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政府日常的工作效率,以及政府的效能。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不但可以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而且有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府职能转变已成为政府体制改革和行政效能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所在。然而,在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政府职能缺位等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当致使农村贫困治理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地方政府必须通过行政体制改革,逐步转变在农村贫困治理中的职能和方式。明确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培育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的新型合作治理机制,提高贫困农民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政府管理理念在总体上决定着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管理职能的定位和管理方式的选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目的在于提高政府部门的权威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政府行政方式创新是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行为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工作总是在一定行政文化环境中展开的,行政文化影响政府执行力进而影响政府决策目标的实现。其表现为:行政文化影响政府的组织结构及执行功能,影响政府执行态度、执行效能和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自身的信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严重地损害了自身的形象和公共管理的效能。政府信用缺失现象凸显,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理念、体制、利益和行为因素几个方面。建设我国诚信政府,必须推进服务行政、公开行政、责任行政、依法行政和有限行政。  相似文献   

16.
宁纪 《共产党人》2006,(3):23-24
政府行政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改革进程和改革的成败,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效能监察工作正是立足于提高效能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经济不发达地区如何以更高的效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004年以来宁夏区纪委监察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标志着行政效能监察在宁  相似文献   

17.
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可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强化政府治理的责任感,提升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效能。实践中,我国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政府与公众的协商合作理念尚未成熟、公众监督行政机关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政府治理中的思辨式公众参与效能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为此,政府治理主体应协调行政组织意识和公众个人利益认知间的关系,从立法层面规范思辨式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规则,建立健全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效能评价体系,以提升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效能。  相似文献   

18.
城县纪委、监委认真落实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本县实际,在全县政府机关全方位推行了效能监察工作。他们在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创建了“1321”效能监察工作机制,以此推进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而确保了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一、成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建立有效的领导机制根据效能建设与效能监察的主体定位,解决了领导机构问题。即,效能建设的主体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其行政“一把手”是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效能监察的主体则是各级监察机关…  相似文献   

19.
去年以来,运城市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在全市行政机关深入开展了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通过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集中解决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或乱作为的问题,有效规范了行政行为,从而促进了全市行政机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职能的转变。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2003年9月25日,运城市政府召开了各县(市、区)及市直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和所有驻运条管单位参加的全市行政效能建设暨行政效能监察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市、县(市、区)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为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  相似文献   

20.
信息广场     
《先锋队》2006,(22)
柳林县:“三线并举”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自召开创优发展环境、建设效能政府动员会议以来,该县坚持“明线”“暗线”“热线”并举措施,扎实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明线”即在全县设立行政效能监察监督员30名,专门负责收集行政效能监察信息,及时反馈情况;“暗线”即组织专人成立督查组,以明查暗访的形式对全县各乡镇、各单位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热线”即开通了行政效能举报热线,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效能视点”专栏。通过“三线并举”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机关干部的作风有了明显改进,工作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柳林县纪委)平遥县:推行“三定”办好信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