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现工业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云南省紧紧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国际大通道建设的历史机遇,以“工业强省”作为发展的主旋律,加快推进云南新型工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是《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纲要》指出,我省将遵循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思路,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资源开发等方面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以扩大贸易和合作开发为重点,共同建立面向东南亚的商贸物流基地和出口产品加工基地,联手开拓南亚市场。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是我省对外开放的前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边境民族地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怎样定位与发…  相似文献   

3.
沈斌  赵敏 《创造》2008,(9):79-80
西双版纳州是云南省乃至中国面向东南亚国际大通道的"桥头堡"和最便捷的水、陆、空联系枢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特别是昆曼国际大通道即将全线贯通,西双版纳国际机场扩建和上湄公河航道整治完成,以及泛亚铁路(中线)列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是我国从周边安全、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出发的战略决策,为滇缅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云南从经贸合作的比较优势中提出了建设"五大通道"的目标,缅甸是云南目前最大的对外经贸合作伙伴,滇缅经贸合作要在巩固传统领域和优势产业合作基础上,将重点放在缅甸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上,加强对昆明—曼德勒经济走廊的研究和国际大通道建设,争取把瑞丽—木姐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示范区,发挥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5.
齐欢 《今日民族》2011,(4):15-16
国家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委托云南省社科院编制了《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参与《指导意见》编写的云南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齐欢介绍了《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他说——目前,整个桥头堡的框架已大致清晰,云南将在国际大通道与进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孟中印缅合作机制建设等主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今日广西》2010,(3):9-9
在中国与东盟及其成员国的共同推动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走过了近10年历程,其进程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7.
项光谋 《当代广西》2009,(10):40-41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应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由于历史和文化的渊源,中医药在亚洲国家的认知度相对较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广西中医药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与东盟同家进行民族医药义化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必须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提高竞争力.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在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目前,云南省也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开发战略,加大交通、电力、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云南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将使云南获得更多地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和竞争的条件,整体提升云南的发展规模和层次;中国加入WTO将激发云南借外力发展的“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的飞跃。因此,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宏伟目标。但是,我省民族地区与先进地区相比,群众生活水平仍然比较低、并且发展不平衡,教育科技不发达,劳动者素质低,自我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小康路上仍有不少需要正视和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不久前,由云南省民委、省民族理论学会举办的“云南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策研讨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就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创造》2010,(2):40-41
背景资料 在2月底召开的云南省商务工作会议上,副省长顾朝曦表示,面对“桥头堡”建设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重大机遇,必须全面提升沿边开放水平。要加快推进云南和东盟物流体系建设,力争国家批准设立中越河口一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积极推进猴桥成为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将其发展为云南省深化与南亚交流合作的基地和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年均双边贸易总额呈两位数增长。但诸如优惠政策利用率不高、投资服务市场开放度低等问题与不足也日益明显,自贸区升级版建设势在必然。东南亚华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在以往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有着推动和桥梁纽带作用。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中,要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大趋势并行,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2002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东盟  相似文献   

12.
吴远富 《桂海论丛》2006,22(3):83-85
中越“两廊一圈”经贸合作议题的提出,既是对多年来蓬勃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的肯定,同时也显示两国经贸交往还潜在着巨大的可开发空间。“两廊一圈”性质上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下的中越自由贸易区,它在内容和实施步骤上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关协议为蓝本和框架,其建设进程不会快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时间表。  相似文献   

13.
刘昆 《今日广西》2010,(22):12-13
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已落下帷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又将迎来“周岁”。此间举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地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冲 《思想战线》2003,29(4):30-33
"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已开启。这为云南省在新时期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带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要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就要充分发挥云南区位优势,以项目为主导,在交通、通讯、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诸多领域加强与东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搞好全方位服务,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11,(6):2
壮乡富宁,地处越南和云南、广西"两国三省"交汇处,风光旖旎、资源丰富、民风浓郁、人杰地灵,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港澳和连接东南沿海的重要门户,素有"云南东大门"、"滇粤关津""云南出海口"的美誉。富宁是云南省唯一既沿边又邻海的县份,也是唯一处于泛珠三角合作区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交叉点的县份。在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中,富宁凭借独特的区位和富宁港、广昆高速路以及云桂铁路等基础设施优势,走到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成为云南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经济合作区的战略支撑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富宁将进一步找准自身优势,科学谋  相似文献   

16.
跃动七乡     
《今日民族》2008,(3):I0004-I0005
文山州地处云南省与两广和越南连接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云南通往两广、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素有“滇桂走廊”之称。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云南参与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等区域合作的深入实施。以及云南通往华南沿海地区公路、  相似文献   

17.
《创造》2007,(6)
4月4日,正在越南首都河内进行访问的云南省代表团团长、省长秦光荣在出席中国(云南)-越南贸易投资洽谈会时指出,当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推动下,滇越双方扩大互利合作正面临良好机遇,我们一定要乘势而上,抓住机遇,发挥潜力,共同推动双方互利合作的深入发展,共同谱写滇越合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8.
《今日广西》2010,(3):15-15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我们一方面看到双方日益密切的合作关系带来的可喜变化,可以感受到自贸区在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丰富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及时根据合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积极共同采取措施解决一些新问题,以将自贸区建成双赢的自贸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中国和泰国的经贸关系非常重要。如果能以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为指导,在货物和服务贸易、相互投资等领域搞好中国和泰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将有力地促进双边的经贸合作,有力地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0.
《八桂侨刊》2004,(2):36-3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以及我国从今年起,每年在南宁举行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契机将会给广西带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