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论美国的行政公开制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美国行政公开制度的立法概况为实现行政公开 ,美国国会先后确立了下列法律制度。第一 ,1966年制定的《情报自由法》(以下简称情报法) ,该法要求行政机关依职权或依申请向社会公开政府文件和资料。在法定范围内 ,任何公民无论其目的如何 ,均享有得到政府文件和资料的权利 ,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 ,应当承担举证责任。第二 ,1976年制定的《阳光中的政府法》(以下简称阳光法) ,该法要求委员会制(合议制)行政机关的会议必须公开举行 ,公众可以观察会议的进程 ,取得会议的信息和文件。因为合议制虽然有利于集思广益 ,…  相似文献   

2.
略论美国“情报自由法”之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美国“情报自由法”颁布于1966 年,其主要内容是规定民众在获得行政情报方面的权利和行政机关在向民众提供行政情报方面的义务。本文重点研究美国“情报自由法”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全文分为四个部分:⑴美国建国初期“公开的政府”与人民的“知情权”意识;⑵1946 年“行政手续法”与“纸幕国家”;⑶1966 年“情报自由法”之成立;⑷1996 年“电子的情报自由法”之成立。  相似文献   

3.
简评美国《情报自由法》1996年修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修订背景和修订目的美国于1966年颁布了对行政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情报自由法》后,曾在1974年和1986年两度对该法进行了修订。经过修订的美国《情报自由法》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取得了公众的好评。此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情报自由法》反又遭到了许多严厉的批评。在这样的背景下,第104届美国国会在1996年1月第三次通过了《情报自由法》修正案,即《1996电子情报自由法修正案《(以下简称修正案)。修正案对此次修订的目的作了明确规定:1-保障公众获取政府文件和信息,促进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并且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根据《条例》的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有两种,一  相似文献   

5.
吴冠雄 《中外法学》1999,(1):108-114
英国议会1994年11月通过了David Clellard议员关于货物销售和提供法案的动议,法案依个人提案程序(A private member’s bill)审议通过,于1995年1月3日生效。《199年货物销售和提供法》(The sale and Supply of Goods Act 1994;以下简称为“1994年法”)稍作修改而采纳了英国法律委员会(Law Commission)1987年关于货物销售和提供法的报告中的建议,对《1979年货物买卖法》(The sale of Goods Act 1979;以下简称为“1979年法”)作了一些重大修改,其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较早建立行政公开制度的国家,其《情报自由法》与《阳光下的政府法》是这方面两部重要的法律。从立法及司法上都对公众的知情权作了确认和保障,我国在建立行政公开制度及保障公众知情权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从中可以借鉴一些外国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问: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陪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的意义何在? 答:颁布本法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问: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哪几种侵犯人身权的情形,受害人有取得行政赔偿的权利? 答:(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  相似文献   

8.
<正> 美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建立是出于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在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职能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通过行政诉讼渠道对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进行全面而必要的法律控制,二是为了保护宪法及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免受不法行政行为的侵害,或更进一步地为已受侵害的公民提供必要的行政救济。为此,美国的行政立法机关始终注意加强和完善行政程序立法。1946年通过与施行、1978年经国会修订的《美国联邦行政程序法》,对美国的行政程序  相似文献   

9.
反信息公开行政诉讼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即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赋予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的权利,并且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在信息公开行政诉讼中,最常见的是信息公开的申请人对行政机关拒绝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不服,依法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被告公开其所申请的政府信息。但也有一种诉讼  相似文献   

10.
有关美国“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制度的主要法律有《信息自由法》、《阳光下的政府法》、《联邦咨询委员会法》.明确规定了“行政过程中的”不能成为行政机关不公开信息的理由.与此同时,美国非常注重对国家安全信息、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特别利益的保护.在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主要是对行政结果类信息的公开,而非“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因此,美国的相关制度对于推进我国“行政过程中的”信息公开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环境公民诉讼条款滥觞于美国1970年的《清洁空气法》(Clean Air Act of 1970)。作为环境立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创举,它以经由民众与法院的介入以督促法令的切实执行为其建制目的,本身蕴涵有浓厚的公益意味。但环境公民诉讼的这种"利他主义"理想与公民个人的"利己主义"现实之间,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如何将个  相似文献   

12.
日本《信息公开法》的制定及其特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制定背景日本《关于行政机关信息公开的法律》(以下简称《信息公开法》)己于 1999年 5月 14日正式颁布。日本《信息公开法》是在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信息公开法的国际环境下和国内民间团体、组织的强烈要求下出台的。该法的制定经历了漫长的道路。(一 )世界各国信息公开法制定的概况目前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制定了信息公开法。世界上最早出现信息公开制度的是瑞典。① 瑞典于 176 6年制定了《出版自由法》 ,规定市民有接近公文书的权利 ,以此作为防止公务员违反法律、滥用职权的手段 ,该法经修改后一直沿用至今。芬兰在瑞典统治时期 ,…  相似文献   

13.
公民的“知情权”及其实现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知情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利之一。知情权分为广义知情权和狭义知情权。狭义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得行政信息的权利。中国一些现有的法律中已有关于保障特定公民群体(如消费者、股东 )对特定事项知情权的规定 ;近几年开展的“政务公开”活动又在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方面有了一个开端。但是 ,中国保障公民知情权特别是保障公民行政知情权的法律还存在许多缺陷。发达国家在保障公民知情权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成熟和完备的法律体系 ,值得我国制订相关法律时借鉴。文章最后对中国制定相关法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修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处理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其他行政公开立法的分工,重大行政决策过程公开、行政执法公开等为行政行为中的公开机制,可在行政程序立法中予以规定。修法应当回归《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权利法的法律属性,实现知情权法定,确立公开原则,扩展公开范围,取消限制公民知情权实现的相关机制。修法还应回应互联网时代对开放政府数据提出的立法需求,完善政府数据开放的内部与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形象公开权"(the right of publicity,又 称"形象权"或"公开权")是指公民对其自身的 姓名、肖像等代表形象的标记进行商业利用的 一种独占权。美国学者认为"形象公开权"属于知识产权 领域;目前我国一些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形象公开权"的 性质和内容后,也主张将这一权利划入知识产权,主要理 由是:从范围上看,形象公开权属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会在制定《信息自由法》时,为了保护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建立了两个《信息自由法》免除公开条款:即第6免除公开条款和第7(c)免除公开条款.但美国联邦法院在《信息自由法》司法审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平衡信息公开的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权利益的隐私权保护框架,衍生出了最低限度的隐私权利益标准、《信息自由法》“核心目的”标准、“充分理由”与“合法推定”标准等三个原则.这三个原则是违反了立法者的意图和《信息自由法》的基本精神的.研究美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知情权与隐私权平衡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禁止“内幕交易”的法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卫 《中外法学》1993,(6):44-46
<正> 对"内幕交易"行为的判定与处罚一直是证券管理与证券立法的难点之一。所谓"内幕交易"(inside trading)是指利用公司内部尚未公开的信息进行不正当的证券交易,以牟取暴利的行为。各国证券法律对"内幕交易"行为都有非常明确具体的规定,对"内幕交易"的禁止成为各国证券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二。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对证券市场实施政府监管的国家,几十年的管理实践证明美国的管理模式是富有效率的,而且在证券的司法理论及司法实践方面,美国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成为各国效仿的榜样。在美国,有关禁止"内幕交易"的立法,是以《1934年证券交易法》(The Securities Exchang Act of 1934)第10节(b)  相似文献   

18.
论美国形象公开权对名人姓名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形象公开权”(the right of publicity,又称“形象权”或“公开权”)是指个人,尤其是公众人物或知名人士,对自己的姓名、肖像及其他类似物的商业性利用行为实施控制或制止他人不公平盗用的权利。美国学者认为“形象公开权”属于知识产权领域; 我国一些学者也主张将这一权利划入知识产权,主要理由是:从范围上看,形象公开权属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  相似文献   

19.
张坤 《法制与社会》2012,(24):34-35
我国200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但是,经权利人同意公开或者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可以予以公开.本条旨在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同时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但由于法条规定的不明确,导致《条例》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产生了政府公开信息侵犯公民隐私全和以保护公民隐私全的名义不公开政府信息等问题.因此,必须明晰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公民隐私权和公共利益的界定,增强《条例》的可操作性,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论检验检疫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验检疫机构作为国家行政执法机关,拥有一定的行政处罚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也有其必要性;行政程序是限制随意行政的前提、行政程序是公正与效率的衡平机制、行政程序是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关键;本文最后详细分析了控制检验检疫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机制:情报公开制度、告知并说明理由制度、回避制度、听证制度、时效制度、检验检疫机构内部监督制度控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