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对构建我军“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把“人才柔性流动”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对于加强我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应尽快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这项工作,使“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在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完善党政人才激励与保障机制为前提,以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党政干部保障机制为目标,立足我国党政人才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不同职位类别的党政人才划分与激励保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西部地区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如何创新人才引进的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政策,促进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成为中央非常关切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对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动影响很大,在推动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过程中,中央和中西部地区党和政府虽做出和巨大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一些制约因素,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人才向中西部地区流动,促进中西部地区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中国地区均衡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背景下,关注并探索住房公积金如何促进流动人才城市定居,对于实现“人才红利”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讨论了住房公积金对流动人才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公积金显著提升了流动人才居留意愿,在进行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住房公积金对已婚、无房及非国有单位流动人才群体居留意愿的提升效果更明显;住房支付能力与购房意愿作为中介变量,在住房公积金提升流动人才居留意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文章从流动人才居留意愿角度,为住房公积金继续坚持扩面改革,并向体制外和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浅论青年人才的职业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青年人才的流动日益频繁 ,并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青年人才向高科技产业流动 ;青年人才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发达国家流动 ;青年人才向外资和私营企业流动。充分研究青年人才流动的原因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加强对流动的正确引导 ,使青年人才流动向着更合理、更科学的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田黎明  刘强 《工会论坛》2009,15(1):37-38
高校工会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必须把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的主流机制,探索知识分子群体工会工作的特殊规律。通过全面履行社会职能,满足教职工的各种需要,在学校党政人才工作体系中积极作为、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军专业技术人才逆向流动反思与回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动因与个体动因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政策制度、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的反差促使军队专业技术人才作出逆向流动决策.为此,构筑我军专业技术人才的回流渠道也要以这三个层面作为切入点,着眼军地丰厚的人才资源,确立计划调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回流模式,通过智力引进、制度创新、利益驱动消除反差,促进他们的回流.  相似文献   

8.
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贵阳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若干问题。我们只有建立党政人才创新选拔机制、创新培养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监督管理机制、坚持党管人才的党政人才开发体系,才能为贵阳党政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人才资本"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沐川县提出了"人才兴县"的战略目标,为此要下大力花巨资抓好教育,破除体制障碍,构建人才资本的产权制度,区别对待党政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刘娟 《工会论坛》2014,(3):87-8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流动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而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保证人才队伍正常储备和科学使用的重要举措。目前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是:一是要明确政府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作为唯一合法部门的地位;二是进一步实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目标管理;三是各单位、部门之间做好监督、沟通、合作,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陈江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13(2):50-53,,56,
在社会动因与个体动因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政策制度、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的反差促使军队专业技术人才作出逆向流动决策,为此,构筑我军专业技术人才的回流渠道也要以这三个层面作为切入点,着眼军地丰厚的人才资源,确立计划调配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回流模式,通过智力引进、制度创新、利益驱动消除反差,促进他们的回流。  相似文献   

12.
童俊 《人事天地》2010,(22):17-17
在最近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中,十大“重大政策”提出了未来10年人才工作的宏观举措。其中.有两大政策直接涉及了人才流动:实施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政策:实施推进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相似文献   

13.
浅议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随着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转型出现的新现象,是新时期深化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如何改进和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成为当前形势下的新课题.而面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体制尚待理顺、管理中的陈旧观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档案材料收集整理不齐全、档案转递程序不规范的问题,明确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在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中的惟一合法性地位,突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建立流动人员档案社会化服务的新形式,加强部门、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人事天地》2008,(7):55-55
今后工作在非国有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档案保管在各级人才中心的流动人员,评职称将不再受每年评审一次的时间限制,而是随时申报、定期评审、统一发证。这是辽宁省人才中心不久前出台的服务人才新举措。该中心不久前组建相关委员会受理上述申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中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了本职工作以外的兼职工作,以满足自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一问题的日益突出,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就高校青年人才隐性流动带来的群体冲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阐述了人才流动中产生的资源流动,分析这一流动的利与弊,提倡以“宜疏不宜堵”的态度和原则对之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国家的中长期计划,它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建议》还专门论述了"十二五"的人才问题。文章认为实现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必须着眼于人才建设,特别是党政人才建设,只有培养大批的党政人才",十二五"国家战略才有坚强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坚持党管人才是新时期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各级党委组织部门面临的新课题"能否把党管人才的要求落到实处!关键在于牵头抓总的组织部门!要遵循各类人才的不同成长规律!有机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实施人才的分类管理"笔者在调研分析后认为!现阶段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要通过致力于以下五类人才的优化管理!努力开创群贤辈出的人才工作新局面"!一"党政人才要突出抓加压#党政干部队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中坚"当前!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活力不足"究其根源!主要是缺乏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使劳动力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促进了党员流动自由度的提升和流动形式的时空多样化。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在全市试行流动党员双重组织关系管理制度,简化了接转组织关系环节,方便了基层流动党员,较好地避免了流动党员在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管理的真空区,受到流动党员欢迎,调动了流动党员积极性,拓展了在不同单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空间,优秀的流动党员在流入地成长为骨干或党组织班子成员,为"两新组织"实现双覆盖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劳动力流动规律是指劳动力随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的变更、产业结构的变更和劳动力自身通过教育使自己劳动技能提高 ,不断流到最合适的就业岗位上去 ,以达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动态的最优配置。劳动力流动规律要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劳动力流动要适应客观要求 ;目前 ,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有四大合理流向。只有完善的立法保障 ,才能排除劳动力合理流动的障碍 ,使之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是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为加快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科学的人才观在全省上下逐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日益深人人心,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全省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稳步增长、素质明显提高。出台了一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加强人才工作的法规性文件,人才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认识不够到位、发展不够平衡、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应该进一步谋求人才工作的创新发展,不断为云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