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民族生存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家、全球生态发展两个全局角度深刻地回答了“何以必然的历史演变逻辑”“何以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基础”“何以践行生态文明实践创新”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系列关于生态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的阐述构成了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断,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全球视域出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守正创新,对中华传统“和合”思想的汲取深化以及对全球生态危机作出的顺势研判;从理论内涵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涵盖了生态发展观、生态治理观以及生态价值观三重内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在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些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也是我们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美丽村镇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启示在于,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应当笃定指导思想、坚信领导核心、聚焦民生取向和完善制度建设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实践探索的重大理论成就,其理论价值在于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深化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科学典范,是推动当代中国生态治理的科学指南。认真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深刻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历史演进,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方向,指导我们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的广博胸襟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政治经济学的“红绿”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道德命题与新发展道路相结合,实现了从此前承袭西方绿色话语“跟着讲”发展到如今立足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接着讲”和结合当代中国实践语境“自己讲”。作为原创性思想与变革性实践的有机统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系统思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统筹城乡区域陆海关系的空间环境正义以及洞悉全球生态危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阐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生性向度,为破解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寻求人类社会永续发展道路提供了理论武器与制胜法宝。在以统筹共治为核心的治理逻辑牵引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高水平治理的辩证关系,顺利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形成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其详细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目标原则和重大举措等系列基础性问题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略和推进策略。黄河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和生态区域,由于其生态环境案件具有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等特点,使得当前司法服务保障在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严重缺位。因此,有必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协同理论为基础,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资源复杂特点及所涉案件违法特征和司法需求特殊性出发,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协同治理理论框架,创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协同机制,科学构筑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司法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月和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都对云南努力建成“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出了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新时代十年,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绿美云南建设全面开启,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夯实。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仍面临突出问题,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传承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思想,实施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贴广大人民群众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热切期盼,积极回应全球绿色发展、资源环境保护、人民美好需求、治国理政能力提升等时代之问,深刻反思人类文明发展的道路,深入研究思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创新破解经济发展的难题,及时总结绿色发展的经验,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我们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最新成果。其内容包括培养生态文明观念、养成生态文明习惯、发展生态文明产业和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等,其哲学意蕴包括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人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的统一、党的领导和公众参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而这些思想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成熟是一个长期演进的过程。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中的尺度概念,分别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组织尺度,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演进过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对不同尺度间理论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是我们考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当今全球化进程中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视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整体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涵极为丰富的风险社会理论。全球风险威胁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为我们有效地预防社会风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及方法论指导,科学地梳理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内涵,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来源广泛,主要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发展,是对中华文明生态智慧的超越升华,是对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生态文明思想的承接开拓,是习近平自身成长发展历程中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懈探索,是对当代中国和全球生态治理经验的深刻总结。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是对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它包含了丰富的美学思维,实现了生态文明观的美学意蕴转向,这既表现在它实现了从人与自然的对立观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观的转向,从工具理性支配到人文关怀扬起的转变,还表现在从注重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到审美需求的转向。习近平生态文明观的美学意蕴转向,既在理论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拓展和丰富,又在实践上对我国生态问题的解决提供根本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法治建设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政府全新的治理思维要求下,需要将生态法治观念贯穿于生态保护与治理当中,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6.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面对全球生态危机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与路径选择。本文从分析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发现,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受制于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必然遇到主体冲突、利益错位、共识缺乏等问题。因此,必须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场域中进行解答,通过指明奋斗目标、提供价值基础、建构实践平台等方式,促使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发生变革、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互信逐渐增强,从而为更好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鉴。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国际国内背景。他围绕人与自然关系及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两大问题,阐述了自然对人的重要性、厘清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关系、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任务和举措。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传统的生态文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秉持了建国后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生态环保实践。其思想与内容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提供了理论框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还是对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贬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的重要性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这是导致我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同时,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对生态文明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明和论证,但是,至今还无人论及地理环境社会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因此,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背景下,重申并重新认识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地理环境社会作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低质量发展带来的,只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形成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为核心价值观的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要求我们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美丽中国建设,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和战略角度出发,从追求民生福祉与发展质量的层面考虑,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展现了大历史大世界的时空格局,也展现了“五位一体”的治理格局,还展现了视野开阔的理论格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内涵丰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