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现场勘查是侦查人员运用刑事科学技术、手段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尸体等所进行的观察、检验、记录和分析研究活动。现场心理分析是指对现场的痕迹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加以整理,尽量复现每一现场痕迹产生时的心理状态,刻画出罪犯的心理面貌,从而为判断和识别犯罪分子提供重要的依据。现场心理分析的对象是心理痕迹,对心理痕迹的分析必须将现场勘查所获的各种信息和各种刑事检验报告、调查访问等侦查手段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发挥作用。通过这两种方法的互相补充,能够更深刻地刻画犯罪的过程、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目的,为查明犯罪嫌疑人提供更为有效的侦查途径。  相似文献   

2.
与人体接触过的衣物、物品上常常附有人体脱落的上皮细胞成分。在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中,经常会发现罪犯遗留在现场的衣物等物证,如能成功地对有关物品上粘附的脱落上皮细胞进行DNA检验,便可为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而这类检材检验成功的关键是脱落细胞的采集和DNA提取。本文作者采用负压吸附技术对数十起案件中罪犯现场遗留物品上的脱落细胞进行了成功检验。  相似文献   

3.
干性溺死又称非典型溺死。有文献研究报告指出,干性溺死的比例约占溺死的15%。在实际工作中,干性溺死与死后水中抛尸的案例,尸体征象中有许多相似点,常使案件成为疑案或悬案。  相似文献   

4.
在命案的侦破、审查起诉和审判过程中,法医命案现场勘查,对于分析和识别被害人的身份揭示犯罪嫌疑人与犯罪现场、被害人的联系,以及分析犯罪行为实施的过程等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工作中存在注重尸体检验,忽视对案发现场的实地勘查:注重尸体检验.忽视对生物物证检验结果的分析研究;注重尸体损伤,忽视对尸体附属物的检验;命案现场分析水平低、重建能力弱:以及提取、保管、检验法医物证不遵守规范等问题。应从建立法医命案现场勘查的标准化体系.提高命案现场重建的意识,强化犯罪心理痕迹的利用.以及加强宏观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5.
溺死,俗称淹死。死后抛尸入水,是罪犯将人杀害后抛入水中,以达到其毁尸灭迹,转移侦查视线的目的。因此,从水中打捞上来的尸体,首先要鉴别是生前溺死,还是死后被抛尸入水。因为这对判断案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价值。 生前溺死与死后抛尸入水的鉴别,是根  相似文献   

6.
通过现场勘查和尸体检验,对6例开放性心脏损伤被害人分析其受伤后行为能力,为解释现场中某些特殊现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死亡原因有三个因素,即疾病、暴力和生理因素,三个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分清主次和相互关系,该类尸体的死因分析,有时成为罪与非罪、罪责轻重的关键决定因素,在处理疾病与暴力并存或者疾病与损伤关系不明的尸体时,必须认真检查、系统的解剖检验、病理检验,进行论证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死因结论。笔者通过最近3年主检的3起疾病与损伤关系共存的尸体,分析该类尸体在检验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找出共性,从而为以后该类尸体的检验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和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案中尸体检验情况及现场物证来源对侦破该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类似本案这样有特殊损伤的尸体,尸体检验的目的不但是寻找死因,还要通过这些特殊的损伤、切口分析出案件性质,作案目的。  相似文献   

9.
<浅析现场物证检验鉴定在交通肇事案中所起的作用>(例一),面对为骗保而制造的假现场、为逃避处罚而请人冒名顶替的情况,现场物证检验鉴定可提供科学、客观的结论,进而为准确划分责任,及时处理事故提供依据;<浅析尸体解剖在交通逃逸事故处理中的重要性>(例二),面对两名驾驶员的疑问,对尸体进行解剖认定责任.  相似文献   

10.
<浅析现场物证检验鉴定在交通肇事案中所起的作用>(例一),面对为骗保而制造的假现场、为逃避处罚而请人冒名顶替的情况,现场物证检验鉴定可提供科学、客观的结论,进而为准确划分责任,及时处理事故提供依据;<浅析尸体解剖在交通逃逸事故处理中的重要性>(例二),面对两名驾驶员的疑问,对尸体进行解剖认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从应然角度,存在间接故意罪过形态下伤害致人死亡的情形,但是从实然的定罪角度考察分析,这种情形不应以故意(间接)伤害(致人死亡)罪认定,此种认定方法将间接故意伤害中间形态的伤害结果与最终的死亡结果一起进行重复评价,违背间接故意犯罪的定罪机理。从法条竞合原理的实质出发,对于此种情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认定符合罪刑法定原则,并且不会导致重复评价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劳动力派遣形成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复合的架构,其中包括: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形成的一般的商事合同关系,劳动者与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双方之间形成的特殊劳动关系,并以后者为核心。在特殊劳动关系中,应该区分不同的方面,在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合理地划分劳动基准法中所规定的一般雇主责任。《劳动合同法(草案)》中“劳动力派遣”的相关条文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引起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的情形有 :时效完成、刑法规范更替 (部分 )、犯罪人死亡、赦免、刑事责任承担完毕、缓刑考验期满、复权、前科消灭、诉权消灭。与民事、经济等法律关系的消灭不同 ,犯罪人死亡必然导致刑事法律关系消灭 ;犯罪的消灭对刑事法律关系的消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刑事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前提是有关刑事责任消灭的刑法规范规定 ;刑事法律关系消灭的事实前提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依照刑法规范规定能够引起刑事责任消灭的非罪行为或非罪事件  相似文献   

14.
学界关于华侨与抗战关系的研究已有一定进展,在专著、学术文章、相关研究资料以及各种相关研讨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有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围绕人权保护的国际标准与我国刑事诉讼这一主题,业界人士大多分析研究国际人权标准,以期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改革,并将研究重点放在沉默权、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的权利、禁止酷刑及刑讯逼供、死刑的运用等,而较少依国际标准对刑事诉讼中人身权利保护的相关具体制度诸如审前羁押审查制作进一步的探讨。在现代司法活动中,刑事诉讼程序与人权关系最为紧密,涉及公民最重要的基本权利,如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刑事诉讼中对人权保护的水平显示着一个国家人权保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死亡哲学之生存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哲学"是在具体的哲学流派与哲学断代史之外,重新开辟出的一门以"死亡"作为直接研究对象与理论关切核心的新的学科,是哲学在"死亡"这一专门问题上的延续与发展。本文是以法国哲学家冉克雷维的"死亡哲学"为基点,在他所提出的面向死亡的生存意义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关于生存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死亡抚恤金是国家或有关单位按相关法规规定给予死者近亲属和被扶养人一定金额的慰问金及生活补助费,抚恤金代替不了死亡赔偿。死者已无从取得主张赔偿的权利,但法律不能无视利益受到损害的近亲属。基于身份关系的重要性,从亲属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应当以近亲属身份权被侵害作为近亲属索赔的理论依据,近亲属不仅可以向直接致害人提起死亡赔偿,也可以要求学校和政府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样才能使近亲属被侵害的身份利益得到真正的救济。  相似文献   

18.
曹禺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他的创作激情和思想光芒 ,大都是从女性的不幸遭遇升腾起来的。妇女和两性是曹禺认识社会、透视历史的特殊审美视野。曹禺通过一系列女性人物的塑造 ,表现了只有改变不平等的男性社会 ,妇女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9.
赵作海的冤案,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司法公正的关注,该案表面看来是死刑问题,其深层次却显露着刑事法律执行的异化问题。执法即是执行法律,不是执行变通的法律,也不是执行观念之中的法律。法律规范的确立,不应仅仅是一个法律文本中的“陈列品”,将其转换为法治土壤下活生生的法律实践,是法律执掌机关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唐律的死刑条文约占全部分则定罪条文的四分之一,适用范围与现代刑法差距并不大。统治者对自己统治地位的合法性、正当性高度自信,被统治者对陷自己于灾难的残酷刑罚深切痛恨,整个社会在经历大的社会动乱之后建立起了对犯罪的较高容忍度,这些均是刑罚得以轻缓与死刑得以减少的重要因素。自《贞观律》之后,唐代关于死刑的立法基本停滞,但唐代死刑的实际状况却并不如立法那样确定。在通过立法减少或废除死刑难有大作为的情况下,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司法来减少死刑。唐代虽有废除死刑的诏令,但实际司法中的"杖杀"则使其成为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