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皎然"为他的法名,吴兴(今湖州)人,中唐著名诗人,康乐侯谢灵运十世孙。皎然的生卒年月见于史载,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前后,约卒于唐德宗贞元九年至十四年间(793年~798年),享年近80岁。皎然的著述很多,现存《杼山集》十卷、《诗式》五卷、《诗议》一卷、集外诗若干。皎然的文集是由皇帝下命令而编定的,由此可知皎然在当时曾声名显赫。皎然生于湖州,卒于湖州,大部分诗作又写湖州。从皎然的诗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在湖州先  相似文献   

2.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十九首>的作者、<十九首>与魏诗的关系、<十九首>的拟作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中"兴象"是其论<十九首>的主旨.胡氏的论述有得有失,但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民间故事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在他身上都有着时代的烙印.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其中记录了异类女子爱情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反映了当时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心态,本文将试着从民俗心理的角度分析一下<搜神记>中的三界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4.
到了曲阜,自然要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孔林。我站在孔庙的"先师手植桧"前。先师手植桧者,孔子亲手栽植的桧树也。算起来树龄该有两千五百年左右了吧。那桧树被石栏围护,粗可合抱,高达六丈余,树冠亭亭如帷盖,青茏苍翠。此树果真为孔子亲手栽植?不过是传说而已。唐人封演在他的《闻见记》中就曾记载说,曲阜县文宣王庙内的"柏叶松身之树",高有五丈,"相传夫子手植"。遥想当年,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鼓吹自己的学说,风尘仆仆返回家乡时已六十八岁。在集中精力整理《诗》、《书》等先世典籍之余,他突发闲情逸致,踱出门外,兴致勃勃地栽植了一株幼桧。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对异化的理解是积极的.而费尔巴哈时异化的理解则是消极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一个从"对异化的彻底否定"到"对异化的积极肯定"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马克思将自己的研究视角从费尔巴哈转向了黑格尔,而且从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史来看.它还意味着马克思由此开始了思想转变,走向了创立唯物史观的征程.  相似文献   

6.
赖和:鲁迅的精神镜像——《过客》、《前进》及其周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进>是台湾新文学初创期卓然鹤立于台湾文坛的优秀之作,它深受鲁迅<野草>的影响,是赖和在"台湾文化协会"分裂之后苦闷与彷徨的产物.<前进>中氤氲着的与鲁迅<影的告别>、<过客>等散文诗篇极为相似的情绪与气氛,正表明赖和与鲁迅的思想交集.  相似文献   

7.
李惠铨 《思想战线》2006,32(3):9-10
云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惠荣应云南人民出版社约请,从1977年春到1983年春,用6年多时间,精心标点、校勘、注释中国古代经典名著<徐霞客游记>,于1985年6月出版近百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校注>.  相似文献   

8.
民国十四年(1925年)8月份《京报》附设第一种周刊之《戏剧周刊》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因为梅兰芳所演《长坂坡》戏中的一句只有两个字的戏词所发生的一场“争论”。梅兰芳是人们喜爱的戏剧大师。自1904年阴历七月初七11岁那年,在北京广和楼第一次登台演昆腔《长生殿·鹊桥密誓》的织女;到1913年11月20岁时,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刑"字主要在广义的"刑罚"意义上使用,"法"字主要在"法度"的意义上使用,二者无直接联系,"法"即"刑"之说不能成立,"法"与"刑"相通的基础是都与"法度","礼则"之意相关.<左传>中"法"字和"刑"字的使用情况反映出:"法"不是"刑",至少在战国初期以前,"法"是内含"正"义的,这种"正"指的是合于先王之道.  相似文献   

10.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被誉为"新中国第一本具有开创性的简明党史".在该书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刘少奇极为关心,并在理论的阐发、史实的厘清、语言的表述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胡乔木本人也对此作过多次修改.<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概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的历史进程,为全国人民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基本素材.  相似文献   

11.
赫西俄德的<神谱>有近一半篇幅与提坦神族有关,赫西俄德在500多行神谱诗中悉心成就提坦神族形象的含糊性.重新解读长期困惑西方学者的文本疑点,能深入领会诗人隐藏于神话诗歌背后的道德教诲.  相似文献   

12.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并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是<节约能源法>的配套行政法规,它的实施,标志着公共机构节能进入了一个依法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清官两题     
<正>包拯之刚在中国封建史上,有不少贤臣循吏,但称得上铁面无私的清官,则凤毛麟角,北宋之包拯可以誉之。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其父包令仪曾任刑部侍郎,包拯自述:"生于草茅,早从宦学",他少时寄居在一座古庙里刻苦攻读,28岁考中进士,踏上仕途,由于包拯父母体弱多病,后来又父母双亡,他便辞官守孝在家,以致十载不仕,故欧阳修誉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此后,包拯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所学,他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有桐城派"殿军"之称的马其昶所著<庄子故>,不仅深得庄生哲学之旨,同时对<庄子>文学品评也颇具特色.而<庄子故>对<庄子>的文学品评偏重于文章结构的梳理,这一特色的形成主要与马其昶的桐城派作家身份以及当时的八股科举取士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西陲文化院是张怡荪组织成立的私立藏学研究机构,在四川省政府的支持下于1937年底在成都正式成立.西陲文化院的中心工作是编纂藏汉辞典,先后编纂出版了系列藏语文辞书,编译了多部外人书籍,为编纂<藏汉大辞典>奠定了基础.西陲文化院因为经费奇缺人员流失,于1945年<藏汉大辞典资料本>编成后宣告结束.它在推动藏汉民族间学术文化交流、培养藏学研究人才以及编译外人书籍等方面意义突出,对于当代民族史研究或可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知识     
《创造》2004,(7):49-49
什么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 <申论>取自于孔子的"申而论之",即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它是为完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而新设的一种笔试科目.2000年,国家人事部开始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面向社会公开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笔试中首次尝试.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申论>既区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的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形式.<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把阅读理解和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式新颖、灵活,能够更好地测评考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方亦雨 《创造》2007,(10):80-81
一年来,央视<百家讲坛>火了,于丹热了,<论语>热了,传统文化热了…… <百家讲坛>以自己的方式,紧扣人文历史,突出民族文化,最大限度地亲近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和精神需求,让学术文化走下神坛,走进普通人的身边,缩短了人们和那些经典文化的距离,让每个普通人真切感受文化,接受文化熏陶,传达出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贺严 《前沿》2012,(16):149-150
杜甫一生写了三首《望岳》诗,这三首诗虽然是同一题目,但写于不同时期,描写的是三个不同的山岳:第一首《望岳》作于青年时期,描写的对象是东岳泰山;第二首是中年时期的作品,写西岳华山;第三首则作于晚年,望的是南岳衡山.这三首诗前后跨越了30年,诗人的人生和社会时世都发生了沧桑巨变,因此三首同题诗中也渗透着作者不同阶段的人生情怀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9.
<飘>这部在中国广受读者喜爱的美国小说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并被选入新编大学教材.但该如何理解作品存在的诸如对南方历史的自相矛盾的态度以及女权主义意识等复杂的内涵?只有把作品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同时还可发现文学对历史的乌托邦化是中西文学里的一个共相.  相似文献   

20.
公务员知识     
《创造》2004,(10):49-49
中央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党政领导干部辞职暂行规定>和<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文件.五个文件于4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此前,经中央同意,中央纪委和中央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的通知>.这六个文件的颁布,是中央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