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文化事业呼唤扶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在今 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青海 省许多县级图书馆近10年没有购书经费。有的乡镇文化站仅有的两份报纸是在乡长看完后,拿来放在文化站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经费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文化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和城市群众文化工作存在两种不同的困难和矛盾。在农村,由于文化设施等基本文化条件的严重不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得不到实现;而在城市,由于各种商业性文化手段的出现,西方文化、外来文化来势凶猛,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在不少地方,对稳定社会、凝聚民心,提高农民思想觉悟及科学文化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乡镇文化站,多年来基本还是“六十年代的设施、七十年代的干部、八十年代的活动”。即便是在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也还要用三年多的时间完成乡镇文化站危房及无房的改建造工作。 乡村文化建设工作是需要投入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谁来支撑乡镇文化站?以工养文的“兆丰路” 张家港市兆丰镇文化站所创造的以工养文的“兆丰之路”,得到中宣部、文化部充分肯定并被推广至全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 据当年在兆丰文化站首创“以工养文”经验的老文化们…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大批适应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讲究经济效益的文化—经济实体已应运而生,从而促进了农村文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农村文化事业的新局面。这些农村—文化经济实体,以其广泛开展有偿服务和多种经营活动,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形式包括: 文化站、文化中心 多属集体所有制,如苏州市沙洲县兆丰乡文化站,他们的做法是,把乡里的文艺人才召集起来,因陋就简地办文艺工厂,采取多种经营,“以文补文”,发展文化事业。他们边生产边排  相似文献   

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的乡村基层服务点是指建立在乡镇综合文化中心(文化站)、行政村文化活动室的服务点,是文化共享工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对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乡村基层服务点的建设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基层服务点建设在农村的重要意义和基层公共图书馆在乡村基层服务点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999年,民进贵州省委会在贵州省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贫困地区民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建议》提案,被列为贵州省政协主席督办的重要提案,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好评。经贵州省人民政府第46次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从1999年起在省级民族经费中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建立贫困地区民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这个提案得到圆满落实后,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从1999年到2002年的4年中,共安排了400万元的贫困地区民族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为贵州达到水族乡文化站、晴隆县图书馆等51个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建设提供配套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可见,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区域一体化的题中之意,更是推动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研究农村公益性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求知》2016,(6)
正宁河区文广局制定新举措,采取新招法,夯实文化基础,服务全区发展。一是完善硬件设施。接续建设"六位一体"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快编制宁河文化中心规划方案,协助抓好潘庄等9个乡镇文化站改扩建工程,逐步打造覆盖城乡、配置合理、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丰富文化供给。精心策划春节、元宵节系列文艺汇演,积极筹办第九届七里海文化旅游节和第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面向贫困农村的知识服务虽有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乡镇文化站面积狭小、经费投入不足、人才总量不足且素质偏低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可归结于制度、认识、政策、实践操作等多个层面。为此,提高领导干部对贫困农村知识服务重要性的认识,协调和组织各方力量,切实保障贫困农村知识服务资金的需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带动作用,紧紧围绕贫困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开展服务,就成为改进贫困农村知识服务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9.
近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人民日报》发表《完善促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文中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支持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支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鼓励面向农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为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精神,我们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中有关文化惠民工程的名词进行专门解读。  相似文献   

10.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作为公益性职能部门,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农民科技培训、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为此,我们结合全县进行了此项工作专门调研,并结合本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际,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今年五月至九月底,湖北省安陆县以农村文化专业户为依托,全县三十九个乡中有二十四个建立了乡文化站,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刘兴乡附近,文化专业户刘明儒从一九八二年开始办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陈敏 《瞭望》2002,(19)
在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广大群众生活的迫切需要,也是凝聚人心,鼓励士气和发展生产的急需。这是记者日前在各地居民小区和农村乡镇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基于这样的认识,全国各地基层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群众开展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我国农村的群众文化事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至1990年底,全国已建起县以下文化馆2900多座,文化站5.2万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1.2万多个,俱乐部近25万个。此外,还有20多万家庭文化户,8万个业余文艺社团和十多万群众文化专业干部。这些构成了覆盖全国乡村的各级农村文化网络,为活跃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中共天津市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把群众文化工作列为一九八四年全市的大事,动员党政部门,群众团体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搞好。目前,天津已有市级群众艺术馆一个,区级文化馆十八个,市、区级图书馆二十五个,农村文化站二百二十九个,市区文化站六十二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七个。另外,还有市工人文化宫两个、区工人俱乐部九个,基层俱乐部七百五十五个,体育活动辅导站三十多个,武术馆十个,市、区少年宫十四个。群众文化事业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战略部署。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乡镇的基础地位不可替代,培养农村“文化人”,提升乡镇“软实力”,已经到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经济改革方兴未艾。为了摸清农村青年在乡镇企业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农村团的工作适应这一转变的新课题,我对临沂市罗庄镇企业当前青工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和了解,现将座谈的情况作一综述和分析。青年农民涌入乡镇企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农村经济的变革,起着商品生产桥头堡作用的农村乡镇正在恢复和发展。许多乡镇已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骨干、农民家庭工商业为补充的城镇建设共同体,一大批有胆识、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青年农民,正不断进镇办工业、办商业、办文化事业。罗庄镇镇  相似文献   

17.
王趁义 《民主》2012,(9):9-11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端于2003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并将文化区分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扫清了认识障碍和体制障碍,使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镇的基层性、群众性等特点决定了乡镇行政组织文化的形成及其丰富的内涵,而乡镇行政组织在新时期的任务变迁,则要求推进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为最高目标,以服务行政、自主行政和科学行政为基本框架的乡镇行政组织文化建设,同时它又与乡镇机构改革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是促进其更好发展的良策。组织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策划与引导、渗透与影响、升华与完善等方面。农村社会组织文化建设不足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为:组织规模小,结构松散,发展迟缓;主体参与不足,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公益性与服务性欠缺,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加强农村社会组织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是:培育组织成员共同价值观,注重组织文化理念的形成,提高组织成员参与的自觉性和构筑个性化组织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0.
从今年初开始,浙江省绍兴市不断总结嵊州雅璜乡开展“民情日记”活动的做法和经验,并在全市乡镇进行推广,这是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可贵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从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作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