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河 《新东方》2000,(1):37-40
国有企业所存在的制度性缺陷集中表现在产权制度上,国有企业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这种固有的产权特性使之不可能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利益主体、交换主体和竞争主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依靠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最根本是推行非国有化改革,为此,应当按照“分类改革和抓大放小”的基本思路,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大规模收缩国有经济战线,让大多数国有企业“退出”。在制度创新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可  相似文献   

2.
张伟 《前沿》2001,(3):35-38
国有企业 ,是指担负一定社会职能的企业法人 ,这些法人的财产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具有可能带来盈利和固定收入。一般意义上的国有企业 ,指的是国有独资企业。不包括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国有企业具有公共性和企业性的两重属性。由于国有企业存在法律的特别性、产权关系的特别性等 ,可以判断我国现有的国有企业是特别企业  相似文献   

3.
通过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与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制度差异是影响两地国有企业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缺陷,主要有"软环境"缺陷、股权结构缺陷、治理结构缺陷和"代理"股东的问题等.吉林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不仅渊源于微观层面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政企关系和经营机制等方面存在的天然缺陷 ,而且渊源于宏观层面国有经济战略定位的不甚准确。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必须从宏观方面搞好国有经济的战略定位 ,包括功能定位、目标定位和规模定位 ,并以此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5.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干和主导,私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企和私企都有存在的必要性,都应改革发展。当前应该警惕的是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经济的操纵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国进民退说"直接把"国"与"民"对立起来,既不合逻辑,也与事实不符。作为所有权主体的劳动者个人不能控制公共占有权的行使机构,这是国有企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缺陷。中国私有企业通过改革所能解决的,主要是其特殊矛盾,特别是资本积累不充分和经营管理、技术水平落后,这是私有企业当前最为突出的矛盾。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在明确所有权主体前提下的民主化,私有企业改革的要点则在股份化。  相似文献   

6.
《创造》1995,(2)
国有企业改革不可能以股份公司为主要模式著名经济学家马洪以《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为题在《财经研究》第6期发表文章说:我国数目众多,情况复杂的国有企业,不可能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发展模式,并且,在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国有企...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在上海考察国有企业时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好国有企业的基本方针已经明确,关键在于实践。改革的经验从哪里来?只能从实践中来,要鼓励探索,允许试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去试,大胆去闯。”我们务必按照这个要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探索中寻求办法,奋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10多年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对搞好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但我们要看到我国国有企业数量大、分布广,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普遍适用于各地区、各企业的具体改革办法和发展措施,只有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各自实际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相似文献   

8.
代议型民主只是一种金丝鸟笼式民主,不应是、也不可能是唯一可取的民主形式。相反,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中国实践着的代表型民主具有巨大的潜力,它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民主是可能的。这一民主的理论基石和主要实现途径,就是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富余人员多,办社会负担重,企业每年要为此支付大量成本。如果不进行分离分流,国有企业就不可能与其他类型的企业在成本、价格上实行平等竞争,也不可能真正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是一个有6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又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刁恒 《重庆行政》2019,20(1):41-42
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逐步转型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进一步融入市场经济,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变得越发重要。因此,从合同依法合规管理重要性出发,需要研究国有企业深化合同依法合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合同管理合规的界定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和重点的阶段,可是国有企业制度改造和建设的主体是谁,还不很明确。这是个关系到改革的成效乃至成败的大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开始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而且特别强调国家的掌握和控制。这一方面因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而国有企业改革可能改变国有资产的归属,导致民营化或私有化;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主要由国有企业构成,经济命脉由国家掌握或控制这不应因改革  相似文献   

12.
李锦 《时事报告》2014,(3):54-55
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出身”和“背景”,在实际生产经营中面临着“营利性使命”与“公共政策性使命”的冲突。一方面,国有企业要通过追求盈利来发展壮大,从而保证其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弥补市场缺陷,服务公共目标,这就要求国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盈利。这两大使命存在的冲突,反映到社会舆论中,就是国企不赚钱或者只顾赚钱都会被骂。这些年来,由于一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趋利心态和扭曲的政绩观作祟,国企生产经营行为出现偏差,一方面在传统制造业中过量的国有资本不断制造新的过剩产能,形成对非公资本的挤出;另一方面,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改善民生、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领域中,国有资本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产品缺陷是产品责任法中的基本概念。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是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正确判断产品是否有缺陷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考察若干国家的法律对产品缺陷的规定,并与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规定加以比较,认为我国产品质量法对产品缺陷的规定存在不完善之处,应对产品缺陷的概念加以修改,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臧伟  范存滨 《中国发展》2008,8(4):46-49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危机潜在并可能频发。该文认为,危机的诱因在宏观层面上与经济、政治、文化紧密相关,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具有不均衡性、政治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和传统道德文化体系的失稳上;在微观治理方面则存在着缺陷甚至于“治理真空”,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机制与体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公司的治理结构,内生于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环境,为企业活动基础的产权分配和行使的国家框架所左右,不同的约束就会有不同的最大化选择,因此治理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就是在既定约束的条件下对公司治理的各种可能做出选择,从而明确一些基本而关键的问题。既然是选择,结果就不必是惟一,也不可能惟一,而重要的则是在这一重复性的选择过程中,在把握好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  相似文献   

16.
公共租赁房建设对于完善现有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缓解现阶段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稳定房价,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住房保障工作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夹心层问题突出;受户籍制度限制,住房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性住房供需矛盾难以解决;退出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管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根据武汉实际,可建设政府公共租赁房、单位/园区公共租赁房、社会公共租赁房等三种类型的公共租赁房,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居住需求。公共租赁房建设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政府支持下的市场运作。应充分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和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益基金等机构,以微利原则参与公共租赁房建设,政府以优惠供地、减免税收、便利融资等措施予以支持,拓宽公共租赁房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7.
刘方 《群众》1999,(12)
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虽然对改进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难题: 企业领导体制不规范。多年来,对国有企业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近几年,虽有一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组建集团,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或集团有限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存在于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可以说世界范围内的国有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生存与发展的共同挑战,各国都在设法克服国有企业共有的弊端,为国有企业成功经营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分析这方面的国际经验,对于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推进与建立企业制度相配套的制度创新,可能提供更直接的启发和借鉴。 一、外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主要矛盾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营比较有成效或相当成功  相似文献   

19.
激励及其约束边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人力价值观的重塑 :理论架构与现实错位知识经济导致产权变革 ,人力资本的产权天然属于个人 ,可以交易。现在看乎理所当然的命题 ,可在计划体制下 ,人也是计划的附属品 ,集体主义和国家培养体制 ,根本就不可能承认个人的人力资本产权 ,这种体制因而也无法界定每个人在企业中的相应地位。至此存在悖论 :一方面 ,国有企业难以找到适合的“代理人”来担负企业有效运营的责任 ;另一方面 ,国有企业又无法消灭个人在事实上受制于他自身的智能潜质的现实。其结果是造成企业的各种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 ,也就很难让企业和个人有真正的活力与动…  相似文献   

20.
<正> 全民所有制(国有制)是否能与市场经济兼容?对此有些学者持否定的观点。他们主要的理由是,正如斯大林所说,国有企业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同属一个所有者——国家,国有经济内部不存在不同利益的主体,国有企业之间互相交换的产品不改变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之间不存在实质性的商品交换关系。在资源配置方面,国家根据社会需要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并向企业下达产供销的指令性计划,不通过市场。在国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只能是计划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