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新闻舆论监督成为社会良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的新闻界在走向法制化的同时面临着重重困难:新闻"权力"的异化、正义与良知被遗弃、部分新闻工作者没有社会责任心、假新闻泛滥、有偿新闻屡禁不止、新闻官司倍增……在保持新闻自由和社会责任的天平上,我们应该向哪一方倾斜,或者是怎样才能保持双方平衡呢?新闻活动中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2.
公共新闻:崛起的背景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新闻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新闻界兴起的一个社会运动,是新闻界面对社会的批评和信任危机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公共新闻理念诞生是对全球传媒体系、新自由主义与文化帝国主义的综合作用的反叛,是从传媒消费主义时代向媒介公民时代的回归与转向。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媒体的反民主趋势正在加剧。公共新闻则致力于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与新闻自由的捍卫。因此,公共新闻理论及其实践是"社会责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在媒体民主功能式微的历史条件下社会责任论演进的新阶段。但是,公共新闻依然无法从根本上真正解决保持(媒介的)利益与联系社会公众的现实悖论。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法制新闻作为新闻自由的前沿阵地,同时也存在着与司法独立,公正的复杂博弈。而法制新闻报道究竟应当在当前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公正之间是进,是退,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述了论法制新闻的保护与规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新闻侵权和人格权的保护常发生冲突,新闻机构承担着舆论监督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维护其新闻自由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讨论了新闻侵权的概念及特征,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及其免责事由,为新闻媒体正常履行职责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闻报道被誉为:群众口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但新闻自由是相对的,滥用将导致侵权,我国近几年新闻侵权现象呈上升趋势。本文首先对新闻侵权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了新闻的正当作用;其次对新闻侵权行为从新闻侵权的主体、客体、行为、责任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详细阐述了新闻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在承担刑事责任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最后本丈从三个方面简述了防范新闻侵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新闻自由权的保障包括对其合理边界的确定和对边界内权利的切实保护。新闻自由权的合理保障是我国新闻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对新闻自由权的保障应当加强。我们应在新闻法律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尤其是在新闻立法中更好地保障新闻自由权。  相似文献   

7.
高颖秋 《法制与社会》2011,(13):177-177,179
新闻自由在现代社会中是一项得到广泛认可的公民基本权利。但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同时,新闻传播活动管理构架存在权限划分不明确,控制失灵的现象。这既不利于保障公民新闻自由权利,又不利于舆论引导和社会控制。为此,应加强新闻立法建设,进一步完善新闻自律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闻立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煜虹 《行政与法》2003,(12):87-89
新闻传播活动是当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涉及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任何国家都需要通过适合本国情况的新闻法规范这一重要领域的活动。我国新闻法制建设历史悠久,特别是建国后进行了大量修订和补充工作,但是始终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新闻法,这与我国日益蓬勃复杂的新闻传播事业,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情况不相适应。我国新闻立法进程缓慢的问题主要在于认识上的偏差,要适时、顺利的出台和实施新闻法,必须从法制意识和对新闻自由的理解方面寻找原因,弥补不足。  相似文献   

9.
邹桦 《法制与社会》2012,(13):265-267
新闻侵权案件的归责原则历经了严格责任,一般过错原则到重大过失原则的发展过程,严格责任造成了新闻自由与人格权保护的失衡,严重限制了媒体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在摈弃了对严格责任的适用之后,新闻侵权案件的归责总体倾向于过错原则,而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又对适用标准进一步做出了细化.对普通私人的人格保护适用一般过失原则,而对于公众人物的人格保护则适用重大过失原则,这种区分为平衡新闻自由与人格权保护提供了更为合理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报道社会生活的范围不断扩展,深度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新闻侵权事件屡见不鲜.近年来,司法机关在在审理新闻侵权案件过程中,总结出一些新闻侵权抗辩的诉讼理由,本文称之为新闻侵权抗辩关键词 ,这些抗辩词是平衡新闻自由与个人隐私权、名誉权的重要载体.如何运用这些抗辩关键词 ,是新闻媒体和司法机关面临的一项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出现的新闻侵权案件以及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对如何定位和运用这些抗辩词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吴振举 《法制与社会》2013,(13):150-152
近年来,相对宽松的环境使我国的新闻事业,在新闻立法相对滞后的环境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新闻媒体在行使新闻自由权、舆论监督权、相关资讯报道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与规范的约束,新闻侵权事件不断发生,业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律界、新闻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赵萌萌 《法制与社会》2010,(13):109-109,142
在当代法制发达的国家,用新闻媒介来监督司法的运行已成为一种成熟的监督模式,但是二者间对立合作的关系却不容忽视。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新闻监督在司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新闻自由与法治国家必备要素的司法独立与公正之间的关系日益重要,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自由与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将会被损害。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是一项基本人格权,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等宪法权利的延伸,两者存在天然冲突。晚清民国时期开始讨论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问题,囿于法文化差异,政府长期将隐私权限缩在特权阶层专属的"阴私"范围,无视普通民众权益;在法制层面政府以阴私或名誉保护为借口实行新闻专制,并没有形成具有确定性的隐私保护法规;在实践层面新闻业滥用新闻自由忽视新闻法规,肆意践踏公众隐私权。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法制取得长足进展,未来我国法律对隐私权无论采用直接保护还是间接保护,都必须考虑新闻法规处置隐私权与新闻自由冲突的制度惯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侵权的严格责任造成名誉保护与传播自由间的失衡,与社会赋予媒体的使命不符,因而不适于当代社会。就具体归责标准而言,对普通人的名誉保护应适用过失责任,对公众人物的名誉保护应适用重大过失责任,后者是及时对公共事件展开充分讨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立法视野中的新闻信息真实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万里 《法学杂志》2005,1(4):135-137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自由和新闻理性是新闻信息真实原则立法的法哲学基础。新闻立法须以法治的精神重塑新闻真实的观念规范、道德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在立法选择上,应当坚持新闻信息真实而自由传播的一般保护和特殊限制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杨蕾 《法制与社会》2011,(14):178-179
目前娱乐性节目比例有所增加而严肃新闻节目比例减少,将名人趣事,日常性事件及带煽情性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重点。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通过简单分析新闻娱乐化这一现象来了解未来新闻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新闻方面基本法的缺失和宪法授权的不明确以及我国新闻媒体体制方面的一些原因,近年来我国的新闻界不仅仅在新闻自由方面受到西方媒体的讽刺与批评,同时由于国内各种新闻丑闻的发生,来自国内的质疑声也此起彼伏。新闻立法,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正> 1989年2月2日,中国新闻法制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召开了该中心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新闻立法座谈会。该中心的部分顾问、正、副研究员共五十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就新闻立法所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各抒己见,呼吁加快新闻立法,保障社会主义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介已经逐渐成为公民获得知情权和表达意愿的重要途径,同时,它也对一国社会的有序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有助于社会文明、民主化程度的提高。然而,由于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我国的新闻立法还不够健全。新闻自由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来,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是指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见台、新闻电影等大众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行为新闻传播则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发布、新闻传送等各个新闻活动过程。新闻自由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基于人民的委托所享有的依法自由从事采访、写作、发表、出版新闻作品并不受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