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积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以文化和谐为基础,和谐社会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和谐社会文化发展的自身诉求。  相似文献   

2.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戚序 《理论学刊》2006,(3):70-72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与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和谐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就没有和谐文化的建构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先进文化,它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质”的规定性的综合体现,又是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有机构成,并体现着历史传承性、主题时代性和制度阶级性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因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托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把握其内在的三个维度的基本关系、建立四组重要的机制、培育五种精神支撑和形成六重社会回应。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利益格局的转变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社会充满发展活力的同时也面临价值冲突。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共识体系,就要高度重视和谐文化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和谐主导价值;始终坚持和谐文化建设,重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创新社会主义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营造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促进社会主义的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发展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营造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动力。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应该着重加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以及社会流动机制的建设,以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政府与社会的两相配合、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非均衡协调发展的社会,其中内蕴着“整合——发展——公正”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是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理性、客观地剖析这一“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并为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市委八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天津的重大历史任务。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建设,构筑稳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维护社会公平和效率,是构建和谐天津的基石。“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基本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制度比较完善、管理体制统一、体系比较健全、  相似文献   

10.
孙玉杰 《学习论坛》2008,(12):11-14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的社会和谐开拓了新途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和谐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大转型中分化严重、矛盾较多,和谐社会建设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相对于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和谐文化应作广义的理解,和谐文化建设也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提供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  相似文献   

13.
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主要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复杂系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要通过发展"三大文明"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重要结论,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丰富和发展。社会和谐之所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因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状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5.
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主要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复杂系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要通过发展"三大文明"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出发,认为高校的老干部、老同志的工作是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老干部工作;并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切实贯彻落实老干部、老同志的工作。以期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今后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突出又快又好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扎扎实实打基础、突出重点抓生态、调整结构创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开放促发展、统筹兼顾谋协调、齐心协力建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断开创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把握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两大机遇,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两大关键,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两大动力,突破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两大制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两大进程,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摘自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我党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和社会的有机构成部分,它在拥有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电网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柱性企业,责无旁贷地要积极构建和谐企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9.
邸乘光 《学习论坛》2010,26(8):14-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党的十七大重申的一个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但历史上的和谐社会思想并不就是社会和谐的现实。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体现和结果;“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集中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谐的社会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社会和谐,是构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四十周年。大会总结了七大以来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两次伟大胜利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为了实现这一战略任务,毛泽东率先提出并领导全党开始寻找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在八大前后探索的成果,使党获得了新的经验,加深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并由此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制定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八大路线及一系列正确的方针和设想,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八大前后取得的正确认识或比较正确的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