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谈起文房收藏,定会想起“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砚即砚台,是研墨之台、盛墨之池,也可抹笔以顺毛、掭笔以去墨。因研墨,必有一块平坦之地;因盛墨,当有一个凹陷之处。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四宝研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收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  相似文献   

2.
吴心 《黄埔》2011,(1):56-57
笔、墨、砚、纸产生较早,但就"文房四宝"这一名词来说,大约是到了宋代方才出现。首先将"文房四宝"统一加以记述的著作是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一书,书中指出"文房四宝"的  相似文献   

3.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4,(12):57-59
墨,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它位列老二。虽然它形状不大,面容乌黑,似乎有点貌不惊人,然而它毕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又是社会文明的助燃剂。因为有了它,书写才从竹简演变为绵帛,后又发展为纸张,最后形成了活字印刷,有了书籍,促成了文明的大发展。小小的墨,“落纸如漆。万载存真”,具有浓厚的历史沉淀和奇幻的艺术效果。正因为如此,墨被归入文房四宝,深受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的青睐,是文房收藏的必备之器。  相似文献   

4.
水盂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3,(10):58-59
人们对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十分熟悉,但对“文房第五宝”——水盂就不一定熟稔。提出“文房第五宝”的是上海著名水盂收藏家、室名大王陈玉堂先生。他在《藏盂小志》中写道:“试叩问之,若无盂盛以水,岂能染墨濡笔,挥毫于缣素耶?”他认为水盂置于书斋的案几之上,与砚田相伴,与斋主相对,文房中是不能少此“第五宝”的。  相似文献   

5.
文房用品在拍卖市场上风光无限,不断有文房拍品冲破百万大关、千万大关,“小文房”最终也跨入“亿元时代”。文房即文人书斋内读书写作绘画的工具,常让人联想到“文房四宝”。实际上,除了最为人所知的笔、墨、纸、砚,古代文人案头所需一切工具被统称为“文房清供”或“文房清玩”,列举起来蔚为壮观,种类繁多、材质多样、情趣各异。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9)
正广兴纸寮厂酒厂中台禅寺和高端的美食飨宴笔、墨、纸、砚是谓文房四宝,其中纸是最后发明的物件。其他三物即使是秦汉时期留下来的古董,至今都仍可使用,只有这薄薄的纸张,保存不易、制程复杂、容易损坏,还是一次性使用完毕,属于"娇贵"的文房宝贝。提起台湾纸业复兴跟文创,要属台北市中心树火纪念纸博物馆,这里因腹地较小,  相似文献   

7.
湖笔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笔、墨、纸、砚自古以来被称为“文房四宝“,而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又是其中之珍品.……  相似文献   

8.
弘扬民族文化著书呕心沥血———记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张书碧潘长顺砚,是文房必备品,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一。明代学者陈继儒说:“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也,一生之中,最相亲傍”。济源天坛砚,是我国较著名的砚种之一。“磐谷,即李原归隐处,产石可为砚,亦具焦叶、...  相似文献   

9.
砚之所以为文人所重,是因为以砚为标志的"文房"代表的是文人的地位,以及文人的价值取向。古时,无论是秀才情的"诗词歌赋",还是上书朝廷的奏章、审判犯人的文书,都是用"文房四宝"来写。打天下时"枪杆子里边出政权",治国安邦却要砚台里细磨慢研。一方小小的砚台,就是文人士大夫的"枪杆子"。"砚"通"研"。砚是磨墨的学问,而研则是治国的方针。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文房四宝"的推崇,其实就是对自己合法性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古墨生香     
当今在众多的拍卖场上,文房小品越来越多地吸引藏家们的视线,其中“文房四宝”中的“墨”一直被认为是文人的雅逸之举和情怀寄托,近年渐渐成为收藏市场上的新动向,尤其是稀少的明、清老墨,收藏价值正连年升温。  相似文献   

11.
宝儿话端砚     
唐振香,号宝儿,广东肇庆人。广东肇庆端溪,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的产地。宝儿家富收藏,受父辈影响,也喜欢收集各类古物。宝儿自幼习画,每日与笔墨纸砚为伴,收藏也以文房四宝为多,对砚尤其钟爱。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芬荣获中国农村十大致富带头人特殊贡献奖,2009年7月18日,首届"中国文房四宝艺术大师"评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公司领导人邹洪利被评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消息传来,郎山易水56万人民为之振奋,  相似文献   

13.
文房四寶     
筆、墨、紙、硯是中國特有的文書工具,人們稱它們為‘文房四寶’。在中國各地出產的四寶之中,安徽的宣紙、徽墨、宣筆、歙硯最為著稱,遠在北宋年間,位於黃山脚下的徽州府歙縣,就曾設有一個專門經營這種筆墨紙硯的‘四寶堂’。從那時起,安徽文房四寶就蜚聲文壇了。今年,安徽文房四寶在北京、上海、廣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5,(11)
<正>制砚,是艺术里的冷门。但在制砚艺术家刘克唐看来,砚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其他任何方式都替代不了的。"绘画、书法、篆刻,甚至音律、舞蹈的舞姿,都可以融入于一方砚台之中。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笔墨纸砚之中,砚乃文房四宝之首。而"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历史上柳公权、苏易简、唐彦猷都对红丝石给予很高的评价;宋代欧  相似文献   

15.
正砚,即砚台,研墨工具,中国"文房四宝"之首。从唐代起,广东端溪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南部的洮砚和山东泗水的鲁拓澄泥砚被并称为"四大名砚",砚除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古代文人墨客巧借诗句给砚起了不少有趣的别称,颇有玩味。砚池。有一种凹形的砚,称作砚池。砚池,也指砚的一端有一个蓄水池,为研墨加水方便而设的,大小不定,深浅不等,据石的形状而定。晋代傅玄《砚赋》云:"芦方圆已定形,锻金铁而为池。"砚瓦。俗称瓦头砚,又叫瓦砚。秦汉时用的建  相似文献   

16.
方城黄石砚     
方城黄石砚武建华郭如月方城黄石砚历史悠久,是中国名砚之一。早在汉代,民间已有开采,到了唐宋时代,石砚开采逐步进入鼎盛时期,是历代书画家赞赏和珍藏的文房四宝佳品。黄石砚砚石产于独树镇境内海拔700多米的黄石山上,山上有汉代开国元勋张良三进履拜黄石公为师...  相似文献   

17.
解爽 《求索》2012,(11):74-75,34
在文人博学、喜好燕赏、鉴藏成风的宋代,古旧器物作为体现历史记忆与精良工艺的历史载体,深受上层文人喜爱。澄心堂纸作为南唐的御用精品,可谓风光无限。随着江山易主,它和南唐遗族一样沦落蒿莱。幸得刘敞慧眼识珠,并邀欧阳修、梅尧臣等人赋诗吟咏,才使其得以重见天日,再度成为文房重器。此后,澄心堂纸逐渐获得北宋书画名家的青睐。澄心堂纸作为文房物事,除去本身的实用性,它所包含的历史掌故、制作历史以及与文人间之佳话,都有令其卓尔不群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对澄心堂纸及其历史的审视,展现了宋代知识分子丰富、敏感的精神世界,尤其是由此引发对社会更迭、人生遭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苴却砚”雁寒翻了几本有关介绍云南风物特产的书,连安宁大葱禄丰醋之类都有介绍,却独独不见介绍“苴却砚”,令人造憾,更令人不解!人们现在提及中华四大文化瑰宝纸笔墨砚中的砚,只知端砚为最,殊不知产于云南省永仁县新辖的金沙江南岸的苴却砚,曾于宣统元年(...  相似文献   

19.
《上海支部生活》2011,(12):31-31
“好香用以熏德,好纸用以垂世,好笔用以生花,好墨用以焕彩,好茶用以涤烦,好酒用以消忧。”笔墨纸砚、清茶浊酒里,都有慰藉人心的力量。人不同于鸟兽的地方,在于有情,人必须过一种有精神的生活。在物质生活远远不如今天的古代,我们就有过最美的诗句,最美的建筑,最坦荡开阔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上,宣州所产砚台久负盛名,最早相关记载可见于唐代诗人李白的《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在当时宣州石砚已名声大噪,被上流文人士大夫所喜爱。其后有明代吴去尘的《墨光歌》:"宣州石砚雪洒残,翰走烟云儿卤起。"清乾隆皇帝也在《御制诗文集》提及宣州石砚:"江毫宣砚左右随,偶然弄墨有所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