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二者有共同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力量支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要吃透理论,重在实践。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指出,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在落实这一战略任务过程中,自然就会遇到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描绘了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美好蓝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二者在国家、社会、个人等维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相似文献   

5.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为大学生所了解、所认同、所践行,并成为他们稳定而又普遍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同时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产生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都是中华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应当为在陕民族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方法论指导。本文分析了在陕民族高校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制约因素,同时依据延安精神提供方法论列举了加强在陕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支撑,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指出,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提供了基本价值依托,是关系多党合作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充分发挥"三个倡导"对执政党和参政党的思想引领作用、精神激励作用,有利于发挥政党制度社会整合、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的功能优势。因此,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执行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学生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学校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的建设起步维艰,毛泽东满怀大志,致力于将新中国带进世界先进行列,以三年准备十年建设、15年向社会主义过渡、20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50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等部署,表达了他的愿景。毛泽东有个百年中国梦,他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目标,体现了实现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理想,设想用一百年的时间将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的百年中国梦给现代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梦具有丰富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2.
人人有梦,“中国梦”系于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禹州梦”,渴望此地无贼。“禹州无贼”,“有梦就好”,揭示梦的来源;“好梦难成”,诉说梦的艰辛;“梦寐以求”,解读禹州实况;“梦想成真”,寄语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3.
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毛泽东毕生的追求,民主革命阶段他曾经设想通过改良和湖南自治实现独立,但走不通都失败了,最终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国家独立,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前提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上在目标、内容、步骤、战略方针等方面进行了不懈探索,一些真知灼见与我们当前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致和相通的,至今仍然有其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他第一个提出先"建立小康社会",然后在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他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发展方向的历史基础;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指导思想的历史基础;始终坚持和发展而尚未完全明确其概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的历史基础;规划未来中国发展宏伟愿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正确战略目标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5.
梦是一种文化现象,真正主宰是潜意识,最终来自于物质世界,愿景方面的梦想是人的价值观的反映。中国梦是新的施政宣言,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蓝图是经过两个“百年”实现中华复兴,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基本路径是三个“必须”,和世界各国梦相通。共圆中国梦要坚持用“问题”意识破解难题、在改革中开发内生动力、让科技为梦想插翅等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在艾思奇看来,基于民族解放和民族救亡的总问题所构建的新哲学,就是辩证法唯物论的哲学,紧要的是推动这一哲学思想的中国化、现实化。艾思奇梳理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著作及其观点,强调这一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艾思奇"构建"了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观等在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并为其大众化铺平了道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之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7.
梦想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渴望,是照亮人生之路的明灯。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而"中国梦"是阐述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以及今后中国奋斗的复兴目标。中国的未来在于青年,青年是肩负着"中国梦"使命的主力军。青年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想和前行的目标,或远大,或现实、或渺小、或平常,或崇高,但是,青年各自的理想实现都将离不开"中国梦"的助力。中国青年将在这助力器中通过自身对梦想、理想不懈地努力追求,将个人的成长之梦融入到实现国家发展复兴腾飞的"中国梦"中,为早日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明礼崇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扎根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具象于人们的言行举止中。同时作为一种向善文化,它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西文化的激荡,传统礼文化受到一定冲击,其涵养德行的功能被弱化,在大学生中表现为明礼崇德自觉性的下降。为使大学生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強化其明礼崇德教育、提高其礼仪涵养和道德素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中国梦"价值目标的主体认同需要发挥宣传教育的引导作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梦"价值目标的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在方法上,坚持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相结合,产生教育方法合力;在途径上,坚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人们的价值观领域也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价值真空、价值多元、价值错位、价值悬置、价值虚无等普遍存在于当今民众的观念中。应尽快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新型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