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余年来中共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经验,我们得到许多历史启示.这对于大力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和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而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其中最为基本的经验之一,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本质,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宝贵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根本路径和根本经验。一百年来,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三次伟大飞跃,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迎来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提供了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之“矢”来射中国这个“的”,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带领和团结人民进行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探索,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党章的修改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一大至六大党章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起步阶段的特点,七大和八大党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立和发展阶段的特点,九大、十大和十一大党章反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曲折发展的特点,十二大至十七大党章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并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包括:围绕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过学习型政党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重以集体智慧的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一个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形成重大理论成果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推进理论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宝贵成果,反映了党不断成长壮大的发展逻辑,蕴含着党百年奋斗的经验结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经历了三次飞跃,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现在,这一事业仍在继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从毛泽东开始的,是毛泽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始终坚持围绕各个历史时期党的主要任务、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以扩大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为目标、以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经验,也是我们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总结经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构建了具有中国化内核、大众化形式、批判性特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延安形态",从各个方面和领域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形态创新。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为新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话语形式、创新路径的转化与创新提供了方法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迈向当代国家现代化的努力中,中国共产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从而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国家建设。这一发展逻辑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当代中国,现代化不断推进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与时俱进创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昭示着中国现代化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12.
邓伟 《前沿》2011,(10):60-62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展的历史。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正当其时。本文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挑战,其次,就如何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同时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4.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沉重的教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使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要使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时代特征、中国革命与建设具体实际以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成为具有中国品格、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新理论,就要认真回顾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和基本经验,弄清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遵义会议,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提供了多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开始了其历史进程。在其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形成了一条自己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析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胜利,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些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形态。把握国内大局和国际大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顺利推进与取得成功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高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确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理论来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继承和发展着群众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列宁提出了建立新型革命政党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开启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实践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持思想统一;必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真实本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张建 《桂海论丛》2011,27(4):31-35
面向新世纪,我们党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战略任务。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体现,也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发展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从与时俱进到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先导,形成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