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需求不足与巨大的产能过剩,是增长型衰退这一枚货币的两面。中国必须防止这种持久的"增长型衰退",政府需要适度转变战略。从长远看,应增加消费能力,抑制过剩的产能,而不是通过政府大规模投资产生大量投资品的购买需求获得暂时(三五年)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面对金融危机挑战,中国政府以强有力的刺激举措引领中国经济率先摆脱衰退阴影。然而,在投资高速增长的背后,又一难题再次要求政府重拳出击。8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表明,中国的最高决策者们决定向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的行业"开刀"。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能过剩由来已久,形成原因复杂。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档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结构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期,产能过剩也表现出特有的阶段性特征。消化过剩产能,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作用在于搞好宏观调控,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产业指导政策;消化过剩产能要从需求端和供给侧同时着手,需求端去库存、转化产能,供给侧调结构、创新技术和产品。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淘汰落后产能面临一定的社会风险,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问题,解决下岗失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能是明显过剩的,这种过剩既有相对过剩,也有绝对过剩;既有即期过剩,也有预期过剩。中国产能过剩和市场经济国家不一样,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由地方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产能是明显过剩的,这种过剩既有相对过剩,也有绝对过剩;既有即期过剩,也有预期过剩。中国产能过剩和市场经济国家不一样,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由地方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3,(5):I0024-I0024
产能过剩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经济运行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难题。政府在产能过剩化解中应该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专家的看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产能过剩,这是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当前的产能过剩涉及领域更广、程度更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我国,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经济增长方式还是"主流",造成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集中表现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传统领域。例如我国钢铁的消费峰值在7.5亿8亿吨左右,2012年钢铁产能9亿多吨,在建规模1.5亿多吨,2015年有可能形成超过10亿吨的钢铁规模。相比需  相似文献   

8.
冯立果  高蕊 《群众》2013,(5):I0017-I0018
产能过剩本是市场经济中的正常现象,从全球看,所有推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会出现产能过剩。但是,我国的产能过剩,并非市场经济的自然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发展模式的恶果。地方政府追求GDP增长盲目推动投资,企业长期存在扩大产能的“圈地情结”,这些因素使我国当前的产能过剩呈现一幅复杂多样的图景,也因此使产能过剩这一纯经济现象表现为“中国式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9.
李迅雷 《群众》2013,(5):I0022-I0023
每逢经济增速下滑,产能过剩问题便会凸显出来。中国的产能过剩现象时常发生,且一旦出现产能严重过剩,总可以找到造成过剩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主导下的盲目投资。中央政府为应对产能过剩招数不断变换:粗到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细到行业禁入、融资限制,但收效甚微,根源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0.
经济危机视角下的产能扩张与产能过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一轮经济周期推动的扩张性投资,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表现为较严重的产能过剩,进而导致不断增多的贸易争端.产能过剩主要源于高价格和高需求的产能投资.变革传统的产能扩张模式,建立基于低价格和高需求的产能扩张模式,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缓和国际贸易争端.利用经济危机契机,鼓励有实力的民族企业引进高端商品生产技术,有利于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重组,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1.
吕薇 《中国人大》2013,(15):34-34
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但有几个特点。一是工业增长趋缓,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状况在分化。一方面产能过剩现象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一些创新和自主品牌企业在逆势增长。二是投资增长回落,消费需求增长有所趋缓,国内消费需求没有形成明显的新增长点。房地产投资在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较高,目前,我国还是处于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我国传统重工业领域以及新兴产业领域出现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问题十分突出。化解产能过剩涉及多方利益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营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的经济行为都对产能过剩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传统古典经济学无法有效地对经济主体行为作出解释,而行为经济学以其更切合实际的理论方法为理解产能过剩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从行为经济学出发,剖析在形成产能过剩过程中存在的禀赋效应、羊群效应、囚徒困境、认知失调、公平偏好,对于化解过剩产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以来,我国政府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结构性改革任务,"去产能"为首要任务。我国产能过剩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制造业,以及房地产业,产能过剩进一步造成债务重负。为此,我国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消化过剩产能和库存,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新常态发展。我国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既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又是市场盲目扩张所致。这正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缺陷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导致我国产能出现过剩最重要的原因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通过大量的资源消耗带来经济的低效增长,同时这种增长方式只需要低层的劳动力以致成为制约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消费与生产的均衡,导致产能过剩.而增长方式转变困难使产能过剩迟迟难以解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地方政府为推动力的区域竞争模式的影响,其主导的投资往往只能注意短期效应,严重的非理性使企业盲目扩大生产,无法顾及科技创新,生产技术与设备改进缓慢,使集约式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成为主导,本文旨在剖析其原理,并给出一些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羽哲 《群众》2013,(5):I0019-I00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是常态,是促使企业主动创新、实现“创造性破坏”的一个重要推动力。但中国式的产能过剩添加了政府主导、技术创新能力等多个因素,呈现一幅复杂多样的图景。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最能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05年年底以来,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的又一关键词。历经一年的冷热之争,中国经济最终以“高增长,低通胀”的不俗成绩画上句号。与此同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警灯也随之亮起。当产能过剩成为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从政府到研究机构与学者正在形成共识:严格监控产能过剩行业投资增长规模之余,首当其冲的仍是收紧“钱袋子”。事实上,对于尚属调控范围之列的行业,各商业银行正在逐渐退出,并且原则上采取“不再进入”的政策。有关专家认为,消化产能过剩,刺激  相似文献   

17.
<正>产能过剩、结构恶化历来是最大的损失浪费近年来,宏观经济虽然初步企稳,但在有效需求依然不足的情况下,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多个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在进一步显现,高耗能投资不降反升,去产能化迫在眉睫。最新情况显示,进入2013年面临着更大难题,大量"未批先建"的违规项目使产能过剩雪上加霜。很多企业在新建产能的同时,对于旧产能淘汰过慢,导致新旧产能  相似文献   

18.
董波 《今日浙江》2008,(17):40-41
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需求因素,一直是宏观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需求增长带动生产跟进,并经乘数效应放大,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因而消费、投资、出口这三大需求也往往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尤其在世界经济出现产能过剩趋向,全球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当今,需求拉动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更不待言。  相似文献   

19.
从1998年起,我国经济出现总体上的生产过剩。为此,我国政府实行了以扩大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然而扩大需求政策的目的在于减少过剩供给,但事实上对剩供给基本上等于无效供给,是难以通过扩大需求政策来消除的。因为,过剩的原因不是需求不旺,而是生产结构的不合理,生产缺乏创新。因此,一方面继续实行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另一方面应是生产创新,调整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有关研究中,“生产过剩”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产物,一直是其关键环节。其中,“产能过剩”往往只是隐含在“生产过剩”背后的一个潜在的、附加的问题,而并不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现象来加以考察。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产能过剩”问题。为了寻找解决“产能过剩”的有效治理机制,有必要对“产能过剩”和“生产过剩”作一定的区分。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二者考察对象的侧重点不同。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过剩”更多地侧重考察市场上包括消费品与生产资料在内的产品相对于消费能力的市场饱和度,而“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