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产业互联网有利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与此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创新也有利于产业互联网核心发展要素的形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因此,自由贸易试验区可通过集聚先进制造业弥补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短板、引导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管理变革、利用互联网企业本身的数字技术和资源建立产业赋能平台等方式推动产业互联网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影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大变量",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高校在新形势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求学生工作者在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要求上充分借鉴用户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等互联网思维,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探索"互联网+学生工作"新模式,实现学生工作的三个新转变,即从定性化经验积累向定量化分析研究转变、从无差别单向灌输向个性化定制教育转变、从后置性应急处置向前置性预警研判转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在旅游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是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也是旅游产业发展及人才市场需求的结果。只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给旅游管理教学带来的机遇并成功防范其风险才能从整体提高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周文彰 《前线》2016,(5):32-34
正我们之所以需要互联网思维,就在于我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在这个时代,生活交往、工作方式、商业模式、企业形态、文化传播、社会管理、国家治理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改变主要源于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使用。互联网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要迅猛和深广。没有互联网思维,就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有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考方式更侧重于考虑企业的社会化思维及其价值.在信息社会,互联网本身就不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工具,而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发展的价值追求.互联网思维的实质就是用互联网的模式来思考并且解决问题.互联网思维呈现出创新、民主、开放、自由、互动、共享、共创等特点,追求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为自己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互联网思维的实践传播给我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新的媒体,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出发,提出了开辟信息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高度契合我国的新发展理念。用互联网精神重塑政府,建设整体性政府,已经成为应对官僚制带来的政府间、政社间与社会个体间的碎片化问题的不二选择。在互联网精神的指引下,政府将在九个方面实现重塑:有时代感的政府、高效率的政府、提供"像网购一样方便"服务的政府、开放的政府、参与式政府、预测型政府、全民评估的政府、有安全感的政府、守卫公平的政府。技术变迁推动政府管理变革,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政府业务相结合是未来政府创新的动力源泉。互联网时代要求政府学会虚拟空间管理,推动新价值观的塑造。政府理念的转型,将重塑政府治理方式。只有公民和政府一样都"智慧",才是用互联网精神重塑政府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时代与移动互联潮流下,互联网金融掀起新一轮热浪,不同领域的投资和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冲击着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庞大的客户基础、广泛的服务覆盖、低廉的交易成本、先进的数据技术是互联网金融的突出优势,同时它对商业银行支付中介、融资格局、分销渠道、盈利方式等几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应从树立互联网思维坐实用户体验、应用互联网营销拓展服务渠道、整合互联网模式升级业务体系、遵循互联网逻辑组建专属架构、运用互联网技术夯实数据管理、借助互联网创新加强风险防范等方面灵活应对,不断强化自身核心竞争力,在"竞合"关系的维系中,共同筑造互联网金融新蓝图。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传播的不断改进,移动平台的信息传播也悄然而生,而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的信息传播业不断深化发展,移动互联网进行的执政信息利用就成了一个重大课题。信息和网络技术正在成为执政党执政方式中的新手段,在为其提供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的考验。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改进移动互联网平台下的政民互动方式,应从掌握技术、利用民调、进行移动互联网决策的尝试和着力改善网络民主政治等角度入手进行相应的对策改善。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新常态,在提供历史机遇的同时,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带来了日益严重的话语困境、动力困境和技术困境。面对这些困境和挑战,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新生态就成为紧迫而必然的趋势。"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进一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融合作用,通过建构生活化的传播体系、社会化的传播格局、网络化的传播渠道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从而进一步彰显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先锋》2022,(3):67-68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是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石,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向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是实现工业企业数据流通、信息交互的关键枢纽,对于破除“信息孤岛”、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智能制造建圈强链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面临着法律规范层级与许可事项重要性不匹配、法律规范稳定性与互联网高速发展不相容、许可事项碎片化与互联网有效治理不和谐等多重困境。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需回应“因何设定”的实质逻辑和“如何设定”的形式逻辑。在实质逻辑面向上,立法者需要区分互联网基础服务领域的许可事项和“互联网+”领域的许可事项,进行功能分析的二阶判断。在形式逻辑面向上,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存在“特有型”和“交叉型”两类方式。在“辅助性原则”和回应型法的指引下,互联网基础服务领域的许可事项和“互联网+”领域的许可事项需要分别匹配“特有型”和“交叉型”的设定方式,保证许可设定权限合法和事项重要性程度匹配,遵循“同一性原则”合理选择法条类型,以实现实体领域行政许可事项与互联网行政许可事项的体系衔接。  相似文献   

13.
张文字 《学习月刊》2014,(18):11-12
互联网是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其发展和普及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我国自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充分利用信息化发展机遇,趋利避害.互联网的运用、建设和管理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管理多头交叉、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内容泥沙俱下、应对风险合力不强等现实难题。需要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多策并举,从完善体制机制、强化互联网法制和基础制度建设、增强网上媒体和网上产业的运用管理能力等方面着手破解难题.兼顾发展与安全.推动我国互联网科学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面对日益凸显的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碎片化问题,"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推进地方政府整体性治理与公共服务创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广州市海珠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积极探索新型社会治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高效便捷、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立体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地方政府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正确把握互联网技术与政务服务的手段—目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制度建设和部门协作,善用大数据,推动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变革,进而实现整体性治理。  相似文献   

15.
孙熠 《山西青年》2022,(8):168-170
图书采编各项工作的开展中,收集、整理、加工文献资料是根本性的内容.目前,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其互联网技术愈发普及,并给以往图书采编的传统工作方式带来很大冲击,导致原有工作方式难以满足图书馆或者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采编工作应该尝试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运用更加科学高效的计算机和网络提升图书采编工...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取向,即新公共管理及其模式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政改革的深化,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形成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必须加以认真的跟踪研究。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改革经验的学习和借鉴,选择正确的改革路径,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方式和途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民法治意识培育迎来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与公民涉法信息鉴别力不高、互联网交往的匿名性与公民理性表达意愿缺失、互联网技术的更迭性与法治意识培育方式落后三对矛盾关系上。当前,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最佳方式,即在国家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法治建设大环境的基础上,让公民通过参与法治实践,切身感受法治焕发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法治、相信法治、理解法治、践行法治,进而自然地形成法治意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国家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四个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来综合施策,形成全面化解新矛盾、借势突围发展、更高效地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人们的生产、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互联网使用人口最多的国家,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不断提高党执掌互联网的能力,已成为我党当前面临的紧迫而又现实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迅速进入大数据时代,对经济活动和人类生活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大数据时代在引发新一轮国家和地区竞争的同时,也为后发展国家、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后来居上的可能。如何把握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契合新常态,寻找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抢占发展制高点,银川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网络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莹 《探索》2004,(4):107-108
互联网所营造的“虚拟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 ,也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利用好这些机遇 ,也就为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了良方。在积极利用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一面的同时 ,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 ,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