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王选生平     
《世纪行》2006,(2):11-12
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相似文献   

2.
政经人物     
<正>王选:“当代毕昇”辞逝2月19日,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同志的遗体,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王选因病于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王选出生于1937年,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相似文献   

3.
王选:汉字激光照排第一人范建“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流的”,这是王选的雄心壮志。1994年4月,台湾阳明山的花季在欢迎王选。当地报纸在《古有毕升,今有方正》的醒目大标题下,报道了汉字激光照排的首创者、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选夫妇抵台访问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数字王选     
《世纪行》2006,(2):13-13
最喜欢的一个称呼——王选喜欢别人叫他“王老师” 王选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正(香港)董事局主席……然而,始终在他的名片上印着的,不是这些显赫的职位,而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教授”。  相似文献   

5.
“陈垫鲸从不要什么名利,但我总觉得自己剥削了她。两人的荣誉加到了我一个人身上……”被誉为“当代毕昇”、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的王选曾多次动情地说起妻子陈堃銶。青山断处青鸟飞。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代科学巨匠王选离开了患难与共的妻子驾鹤而去,留给人们无限惋异和追忆……  相似文献   

6.
“陈口口从不要什么名利,但我总觉得自己剥削了她。两人的荣誉加在了我一个人身上……”被誉为“当代毕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发明人的王选曾多次这样非常感动地对妻子陈望铼说。青山断处青乌飞,不想,就在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一代科学巨匠王选抛下了曾经共患难的妻子驾鹤西去,留给人们无限惋惜和追忆……  相似文献   

7.
生平介绍 1909年9月15日生于宁波。1936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举行的第八届国际遁传学大会上当选为国际遗传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当连中国科学院院士,井相继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王选科研团队研制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跨越相关领域流行的二代、三代技术,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发明了汉字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输出等引领性原创技术,实现了汉字信息处理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发了我国报业、印刷出版业以及全球华文报业的技术革命,并出口到世界非华文领域,实现了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是自主创新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袁新文 《世纪行》2006,(2):10-10
时间凝固在这一刻: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被誉为“当代毕异”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驾鹤西行,永远地走了。听他的同事们说,他走得很平静,很安详,似乎没有什么遗憾。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临终遗言有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作为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他主持的中国出版印刷行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杰出典范。难能可  相似文献   

11.
1999年5月30日至6月1日,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两院院士、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一行应邀到郑州讲学。5月31日下午,王选在河南省人民会堂作了题为《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中国面临的问题与机遇》的报告,报告由省九三学...  相似文献   

12.
《时事资料手册》2010,(4):108-109
6月7日~6月11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包括两院港台地区院士在内的1215名院士和23名两院外籍院士参加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3.
痛悼小弟王选当之无愧称大家,代有才俊誉天下,毕生心血俱耗尽,昇天寰宇照中华。小弟弟王选是驰名中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发明创造的汉字电脑激光照排系统,使古老的中国汉字印刷技术一举飞跃,跨越了数百年时空,从此用电脑和激光替代了铅字排版印刷,使中国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走进光和电的现代世界,这是我国出版印刷工业的一次巨大革命。划时代的创造发明,使弟弟被誉为“当代毕昇”。弟弟和他领导的华光系统、北大方正系统至今已获国内外重大奖励三十多项,他的一系列成就使许多青年对他的盖世之功崇拜不已,其实弟弟是一个十分谦逊的普通人。…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6,(4):88-89
6月5日-8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5.
《现代领导》2014,(7):11-11
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举行。两院分别对各自章程进行“大修”,对院士制度进行改革完善。改革方案直面社会反映强烈的行政化、功利化等问题,从候选人提名渠道、增选机制、退出机制等方面展开,将着力使院士称号回归荣誉性和学术性。中国工程院已于11日表决通过了《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案。  相似文献   

16.
《前进论坛》2008,(1):36-41
桑国卫:男,汉族,1941年11月出生,浙江吴兴人。研究生学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11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1958年9月至1962年8月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药学专业学习。1962年9月至1966年9月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药理专业研究生。1966年10月至1999年2月在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3日,王选走完了他70年的人生历程,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从年迈老教授到莘莘学子,无不为之痛惜伤悼。成千上万的人在他灵堂前挥泪道别,雪片似的悼文在网上纷飞飘落,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许多人都用不同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王选的眷恋、崇敬和缅怀之情。王选是谁?为什么他的逝世有这样大的社会震撼力?一  相似文献   

18.
2002年2月1日,九三学社成员王选、黄昆院士并排站在江泽民主席两旁,双手高高捧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牌,让人不禁联想起“领头雁”与“孺子牛”。王选,九三学社社中央副主席、他领  相似文献   

19.
王健  老亨  华柯 《今日浙江》2006,(2):56-57
去年12月16日,2005年中国科学院评选结果揭晓,经层层筛选,优中选优,一位年轻人——40岁的麻生明榜上有名,成了中国最年轻的院士。这位年轻的院士,目前是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他的家乡,就是东阳巍山镇的山区小村麻家村。我们与麻生明院士通了电话,并到他的家乡访问了他的父亲和同学。这只是小事情2005年12月19日晚,记者拨通了麻院士的电话,他第一句话就是对家乡人的祝贺表示感谢,还一再推辞记者前往上海采访。对自己当选为中科院院士,麻院士保持着清醒…  相似文献   

20.
厉勇 《浙江人事》2007,(3):43-43
2007年2月6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杭举行院士专家迎春茶话会。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与在浙“两院”院士、省特级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的代表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并观看了文艺表演,茶话会由章猛进同志主持,斯鑫良同志致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