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分析研究了私有制社会中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分析、解决了社会主义时期共同利益和个别利益的关系问题,从利益角度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动力问题、本质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马克思完成思想和政治上的转变,对其创立唯物史观起到重要作用,使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史观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活动中,随着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以及新世界观的本质和功能等进行了科学阐发,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等重要思想,全面概述了唯物史观,1847年11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唯物史观全面问世。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马克思通过书信等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马克思完成思想和政治上的转变,对其创立唯物史观起到重要作用,使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史现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活动中,随着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以及新世界观的本质和功能等进行了科学阐发,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等重要思想,全面概述了唯物史观,1847年11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唯物史观全面问世.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马克思通过书信等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现.  相似文献   

4.
胡伟 《世纪桥》2008,(12):65-66
早期的马克思完成思想和政治上的转变,对其创立唯物史观起到重要作用,使马克思从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史观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活动中,随着马克思对劳动异化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本质、社会生活的本质、认识的本质以及新世界观的本质和功能等进行了科学阐发,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等重要思想,全面概述了唯物史观,1847年11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唯物史观全面问世。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马克思通过书信等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的概念内涵丰富而复杂,根据马克思在不同时期的经典著作中对意识形态范畴的表述,可将其关于意识形态的概念形成划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在马克思的思想转变过程中,他探讨了意识形态的认识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从生产关系的视角出发,揭示了不同阶段意识形态的生成逻辑,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概念辨析和梳理,使我们认识到,新时代必须坚持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概念的主导权,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统筹推进的发展方向,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全覆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对政治本质和运行规律的把握侧重于经济角度的政治分析方法。从对生产力的经济分析、经济标准的阶级分析、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分析入手,从而达到对政治本质的科学认识,为政治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形成邓小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已初步生成。从生成理路来看,马克思将人的解放确立为革命的最高目的,并致力于探寻社会革命实现的具体路径。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置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探讨以及马克思最终选择了"社会"而非"政治"的根据,彰显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的实践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有一个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博士论文》《莱茵报》时期的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都是形成过程中的不成熟或不够成熟的理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则是成熟的理论。要把处于形成过程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和已经成熟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区别开来,不要把形成过程中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当作成熟的理论,从而造成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误解。  相似文献   

9.
朱晓红 《唯实》2012,(2):78-81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黑格尔法哲学进行了审视、清算和批判,揭露了黑格尔在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的关系问题上的唯心主义法哲学观,实现了在法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的突破和超越,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法哲学观。马克思的法哲学观为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当代中国转型时期国家和社会关系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社会总需求。对消费需求的形成进行有效的调控,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消费需求的形成方面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趋向,需要认真对待。一、对收入增长的期望值过高是对消费需求形成进行管理时所面临的突出矛盾经济关系就是利益关系,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  相似文献   

11.
李朝辉 《世纪桥》2024,(5):10-12
马克思的现实观是基于他对现实的彻底批判而形成的,是科学地把握现实本质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的现实观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对人自身及其活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深入阐释了现实的本质、特征和生成条件等问题。马克思的现实观为我们准确认识现实世界、把握现实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思想指南。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马克思现实观为指导,加强对现实问题的研究,充分把握时代特征和发展大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的批判性反思是终其一生的。他从现实和历史出发对整个近代理性主义的抽象性和意识形态本质及其社会历史根源进行了全面批判,这也是对哲学与世界、理论与现实之关系的根本反思,彰显了马克思与传统哲学所不同的观照世界的方式。马克思既批判了理性观念成为现实之统治的抽象逻辑,也批判了启蒙时代理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本性,并且揭示了其抽象性和意识形态本性的现实基础和产生机制在于资本的本质和逻辑。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并没有系统的正义理论,但马克思对正义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揭示。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就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物质生活条件,故正义要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相适应;二是马克思发现在交换过程中的自由平等与生产过程中的伪自由平等相矛盾,他由此对资本主义展开了道德批判;三是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压迫、剥削人民大众,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对社会主义制度正义性的设想在于它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7,(9)
哲学在任何意义上,其核心都是人的问题。在社会生活中,人作为主体,一切都围绕其展开,无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还是人与自然,都脱离不开人的主导作用,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马克思一生都在探讨人的本质问题,足以看出他对人的本质问题持以高度关注。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执着探索植根于他对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深切关怀。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畅想也正是基于对这一问题的实践关照,不仅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还真正意义上打造了一个兼容并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其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理论准备时期、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初步建立时期以及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阶级基础,而且思想内涵丰富,其明确了实践的科学内涵,实践是人类存在的根本方式,确立了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不仅指出了生产劳动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而且肯定了劳动是人的本质。这无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还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建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只有确立生产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并把实践范畴引入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才获得了充分的根据;  相似文献   

17.
李艳玲  杜红艳 《世纪桥》2009,(15):59-60
人是哲学的永恒主题,许多哲学家都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然而他们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确定性的存在,只有马克思的实践人学科学的把人的本质归于实践的生成,并且提出了人是社会性的存在,并通过对现存社会异化问题的分析,去告知人们重新占有人的类本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牟曦东 《世纪桥》2011,(11):35-36
马克思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对人本质的理解带动了哲学思想上的哥白尼革命,超越了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对人本质的抽象界定。然而,马克思对于人本质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并不是从登上哲学舞台的开始就得出了最后的结论。本文从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出发,不但要揭示出马克思在不同理论发展时期对人本质的不同理解,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探寻马克思不同时期对人本质的理解的不同视角,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对人本质的理解所经历的逻辑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钟新海  时守域 《求实》2003,46(Z1):70-71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人类解放的理论,它主张通过能动性的创造活动,在改变现存的历史活动过程中,消除人的异化,使人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可以说,使人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他全部理论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之所以对人的解放从实践的视角来理解,又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密切相关,即马克思怎样认识人就有怎样的哲学理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认识的不同阶段,就是他思想行程发展的不同时期,从这个角度可以说,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创立的过程,就是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和深化的过程,从理性的人经由抽象的人再到现实的人,就构成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创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认为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现象: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和马克思的异化在形成、内涵、社会作用诸方面均有着一致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