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执行救济制度中的执行异议之诉,无论是制度的设置还是有关法条的规定,均存在诸多需要修改与完善的地方。为此,在《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制定过程中,深入探讨现行规定中的不足,既是学理也是立法应当重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执行当事人以外的人提出异议之诉的称谓、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前置审查程序的设置、执行异议之诉管辖法院的立法规定、被执行人(债务人)异议之诉与执行异议之诉的审判组织形式、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竞合及其司法适用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讨,并结合执行实践对执行异议之诉的立法完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强制执行救济制度极不完善,可以说尚无完整及科学的强制执行救济制度.台湾新修订的《强制执行法》较充分、及时、公正地对执行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了保护.建议我国制订强制执行法律、实行执行权中的三权制衡,充分保障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并将现行的“执行异议”制度改为“第三人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3.
对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性质的识别关乎诉讼证明对象、证明标准的选择,司法实务界往往忽视对这一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从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的目的、作用以及相关法规等方面出发进行分析,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在性质上应属于一种形成之诉,其诉讼标的实际上是第三人根据自己对执行标的物拥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权利而取得的对抗强制执行的异议权。  相似文献   

4.
民事强制执行制度是人民法院按照执行根据,运用国家强制力,依照法定程序,迫使被申请执行人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定权利的一种司法制度。结合德国、日本、我国台湾地区较为完备的执行救济制度,我国执行救济制度的完善:1.建立专门的执行机关,统一行使国家的执行权;2.建立债务人异议之诉;3.建立第三人异议之诉;4.建立执行救济的监督程序;5.建立执行救济的复议程序和上诉程序。  相似文献   

5.
我国执行异议之诉的体系存在一定缺失,债务人执行异议之诉以及许可执行异议之诉的缺失导致救济失衡.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前置程序的不合理设置致使我国出现了申请执行人异议之诉这一不合体系的制度.执行异议之诉的应然体系应包括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许可执行异议之诉、债务人执行异议之诉.因此我国的执行异议之诉体系应参照应然体系予以完善.具体体现为建立许可执行异议之诉以及债务人执行异议之诉,取消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的前置程序.  相似文献   

6.
中国立法模式下的案外人异议之诉,其内涵宜界定为案外人对执行标的享有足以排除强制执行的权利,书面异议被执行法院驳回后,在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情况下,请求法院作出判决停止对该标的实施执行的救济制度。其在性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救济诉讼。我国书面异议前置的程序设计,目前来说是合理的。案外人应当在识别与其他救济制度的分工后,有选择地适用案外人异议之诉。  相似文献   

7.
在《民法典》实施及《民事强制执行法》起草的历史背景下,债权执行应与债权人代位权形成有效衔接融合。债权执行并非债权人代位权在执行程序中的延伸,而有其独立的制度定位。我国债权执行应具有“一车两轮、一鸟两翼”的制度结构。除法院依申请发出债权扣押(冻结)裁定、履行通知外,以第三人在异议期间内的行为为根据,衍生出两种程序:其一是第三人未提出合法的异议,法院依申请作出执行裁定,以“履行通知 + 执行裁定”作为执行名义,对第三人径为强制执行;其二是债权人认为第三人的异议不成立,提起债权收取之诉。这一制度结构已被《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确认。但是,对第三人径为执行受到了诸多质疑,需对其正当性进行论证。而债权收取之诉与我国可实现直接清偿的代位权诉讼颇为相似,需进行有效的整合,避免陷入“诉讼法学者不理解及漠视实体法”的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8.
诉讼案件涉及的实体权利义务在诉讼过程中以及裁判生效后,都能够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或其他事实发生变化.既判力基准时之后,案件的实体权利义务因当事人的法律行为而变化,会导致判决记载的权利义务状况与实际权利义务状况的冲突.指导案例2号吴梅案中“和解协议”的内容,应当具有私法行为的性质,“和解协议”的成立并不消灭债之关系的同一性.债务人按“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债权人又申请强制执行的,我国虽然没有债务人异议之诉制度,但仍然可以通过回归实体法加以解决,无需类推适用执行和解的规定.同时,我国的执行和解制度本身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9.
由于法律机制不合理,我国的执行异议制度不能有效保障案外人的合法权利,导致其违背了民事司法的基本精神。文章对该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作了具体分析,并上升到诉讼价值的高度进行评价。建议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设立“执行异议之诉”。在考虑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和司法实际的基础上,对设立执行异议之诉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执行异议之诉作为一种新型诉讼,体现了我国司法理念的更新与司法制度的进步。该种诉讼形式刚刚起步,还尚显稚嫩,特别是在程序设计上还有许多不足,造成了司法实践中的很多问题难以妥善解决。需要立足于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性质与特点,从程序和实体两个方面对执行异议之诉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予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限制是我国行政法治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然而,我国现行行政立法在规范行政权时疏于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规范,致使公安行政执法工具规则规定的公安执法工具的范围过窄,要么就事论事,要么内容无序,要么操作性弱。为此,必须加强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法律控制,扩大对公安行政执法工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公安机关是国家重要的执法机关,公安执法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安执法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进而对公安执法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公安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有利于公安执法改进的若干对策,为扎实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公安执法规范化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义,是尊重公民人权、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执法形象的重要举措。但是,当前公安执法工作中还存在执法不公、执法随意等问题。因而,如何深入地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究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制裁理念重强制,忽视认同,容易引起社会对立,也不利于法律的执行。奥斯丁和凯尔森主张法律的强制性,哈特却主张把制裁排除在法律概念之外,否定法律的强制性,强调法律的认同性。法律制裁则经历了作为法律概念重要组成部分到被排除法律概念之外的演变过程,这个演变过程体现了人们对制裁在法律概念中地位的深化认识。文章认为强制与认同都是法律概念的两个基本要素,吸纳认同性将促进我国法律制裁理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5.
执法软实力的建设是提高执法素质、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的必要前提,是增强公安软实力的关键,更是衡量基础业务工作、检验基层基础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关系“三基”工程的根基。文章从提高执法软实力的必要性、执法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以及提高执法软实力的举措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公安机关执法软实力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当前行政执法失范问题的根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现进程中,公正高效有序的行政执法活动是其至关重要的环节。行政执法失 范问题产生的根源有:行政执法人员的问题、行政执法对象的问题、行政执法氛围的问题、行政执法体制的问题等。解决行政执法 失范问题的对策有:执法队伍的建设、执法体制的完善和监督制约机制的强化等。  相似文献   

17.
公安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受到阻碍甚至遭受暴力袭击的现象日趋严重.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和思考。警察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行政权,人民警察代表国家执法是在维护全社会的利益,对警察职务活动的抗拒和阻碍,也就是对国家管治权的藐视和挑衅。因此,只有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才能提高警察执法的权威和效能。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时代发展,公安执法应注重契约平等、权利神圣、程序公正、无罪推定、罪刑法定、法律至上、合法取证、执法比例、一事不再理、不强迫自证罪等理念,从而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水平,尊重保障人权,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我国公安执法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改革公安领导体制、加强公安立法工作、加强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加强制度建设做到公正执法、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以加强对公安执法工作的监督等内容。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希望能对我国公安执法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人民警察行政执法中强制的适用成为突出问题。本文结合人民警察执法实践中适用强制出现的问题,对人民警察行政执法中强制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