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9,(7):122-123
弗洛姆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一天,几名学生向他请教:心态会不会对一个人的行为产生影响?他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把他们带到一个黑暗的房间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姆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个房间的地面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各样的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条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滋滋”地吐着信子。就在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相似文献   

2.
汪金友 《前线》2011,(4):56-56
谁也没有想到,前不久重庆棒棒哥郑定祥的一句“缺钱不缺德”,短短几天就爆红网络。50家网站转载。四万个网页描述,三万条微博赞颂。有人说,“他是民族的精英”;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还有人说,“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带来的是春天的亮色”。  相似文献   

3.
缺钱不缺德     
谁也没有想到,重庆棒棒哥郑定祥的一句"缺钱不缺德",短短几天就爆红网络。50家网站转载,4万个网页描述,3万条微博赞颂。有人说,"他是民族的精英";有人说,"他是中国的脊梁";还有人说,"他是冬天里的一把火,带来的是春天的亮色"。  相似文献   

4.
许宏珍  孟斌  贾学峰  郭坚 《先锋队》2012,(22):32-33
有人说他"痴"——在交通工作岗位17年,数不清的夜以继日,无数次的顶风冒雨,"一上工地好像就不知道累,比谁都精神。"作为党员的他说:"交通人就要甘当一颗铺路石。"有人说他"傻"——光顾"公家",不顾自家。自己身体不顾,家里老人孩子照顾不上,一心扑在修路上,刻苦钻研,艰辛尝试,节约工程资金30余万元。在他的字典里,"认准的事就要坚持干好。"  相似文献   

5.
虚掩着的门     
一天,某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说为什么。在这家效益相当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总经理的叮嘱,谁也不去8楼那个没挂门牌的房间。  相似文献   

6.
他叫陈虎,结实的身体,宽挺的肩膀,方正的脸庞,饱满的前额,给人以一种淳厚敦实的感觉。有人说,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一个人就该有一个历史。偏关县陈家营乡八柳树村,在共产党员陈虎的带领下,短短的六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步步摆脱贫困走向了富裕。六年来...  相似文献   

7.
《党建》1996,(8)
奉献支撑人生──南沙卫士与首都学子答问录主持人:吴裕章智建丽徐遥主持人:人生在世,都有个价值问题。有人说,人生的价值是在享乐的秤盘上,谁享受得最多,谁的人生价值就最高;有人说,人生的价值与职位的高低成正比,谁的职位越高,谁的人生价值就越大;有人说,人...  相似文献   

8.
庄电一 《共产党人》2010,(11):54-54
现在,全国各地评选活动很多。有些如"十大人物"、"十佳"、"百佳"之类的评选,由于入围的人要多于当选的人,必然会有部分人落选。谁当选,谁落选,充满着悬念。当选与落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实际差别很大。于是,有的候选人就开始活动了。有人不仅四处活动、为自己造势,有的还打电话给记者,请记者写稿宣传他。一位记者就接到了这样的电话。那位"感动XX十大人物"的候选人就用恳求的语气在电话里说:"如果能在影响大的媒体上报道他一下,他当选的可能性就更大了。"为此,他一再恳求那位记者写写他。应该说,这位候选人确实不易,事迹也足以让一些人"感动",但那位记者还是没有帮他这个忙。  相似文献   

9.
重上高坡     
潘年英 《当代贵州》2008,(16):53-53
一个成天背着相机,头戴草帽,穿一双解放鞋,长年奔走在贵州的高山深谷里,出版了《黔东南山寨的原始图像》、《长裙苗短裙苗》等20余部著作的人;一个出生在贵州天柱农村的侗族青年;一位从事文学与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和大学新闻传播教学的教授—他就是潘年英,一个从贵州走出去的知名作家、文化人类学者。他的足迹几乎遍及黔中大地的每个角落。而无论在哪个寨子,他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都会被那些美丽的村寨和各种传奇故事所震撼……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革命"期间,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盛行全国。一次,在广州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当有人问江青名列八大样板戏之首的《红灯记》原作者到底是谁时,江青说,那个人名叫沈默君,他本来文化不高,是部队一手培养的。一般作家在一部剧中塑造一个英雄人物都很不容易,而他却在一部电影里一下子塑造了三个英  相似文献   

11.
在天花板较高的房间里工作,和在天花板较低的房间里工作,人的思维会有所不同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规律。迈耶教授说:头顶的高度能激活人脑中的某种概念。当人们进  相似文献   

12.
郭庆晨 《前线》2009,(6):58-58
听骂的态度,很能看出一个人修养的深浅高下。 宋朝的富弼曾官至宰相,这与他的胸襟宽广有直接关系。富弼的大度突出表现在听骂上。少年的富弼就练就了听骂的“童子功”。一次,有人莫名其妙地骂他,他听而不闻。旁边的人以为他真没听见,就提醒他说:“喂!有人骂你啦!”富弼回答说:“他大概是骂别人吧。”旁边的人说:“哪能呢,他是指名道姓地骂你呢!”富弼则说:“天下之大,  相似文献   

13.
吴越 《学习导报》2010,(2):62-63
每次APEC一召开,新闻媒体就得大费唇舌让普通民众明白这是怎样一个会。说简单点,就是各国领导人乘飞机远道而来,在一个紧张得连苍蝇都飞不进的房间里,过“家居”生活,聊“邻里”闲话。有人说这会开得没多大意义,并嘲谑“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亚洲一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其实是aperfect excuse for chat,翻译成中文就是“领导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最佳借口”。  相似文献   

14.
吴越 《新湘评论》2010,(2):62-63
每次APEC一召开,新闻媒体就得大费唇舌让普通民众明白这是怎样一个会。说简单点,就是各国领导人乘飞机远道而来,在一个紧张得连苍蝇都飞不进的房间里,过“家居”生活,聊“邻里”闲话。有人说这会开得没多大意义,并嘲谑“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亚洲一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其实是aperfect excuse for chat,翻译成中文就是“领导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最佳借口”。  相似文献   

15.
做一个人     
可能有人会说,做一个人,这个题目是否闲得无聊,没话找话?谁还不是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何亮 《学习导报》2014,(12):57-57
一个人在没钱的时候,把勤奋布施出去,钱就来了;当有钱的时候,把钱布施出去,人就来了:当有人的时候,把爱布施出去,事业就来了:当事业有成的时候,把高尚人品布施出去,喜悦就来了。第一句话:天道酬勤。第二句话:财散人聚。第三句话:博爱领众。第四句话.德行天下!:  相似文献   

17.
田野工作者──周星杜梅萍有人说周星是个怪人,堂堂的北京大学教授,不愿在幽静的校园里钻研学问,却常年奔波在边远贫困地区搞调研;从不认为自己是研究理论的,一门心思只谈实际应用。真实,周星一点也不怪,了解他的人,正是从这里看出了他对学问的特有视角,看出了他...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幸福?一位作家曾说过: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生活中的幸福也许就是那么一个个短暂的瞬间。你与恋人会心一笑的那一瞬间,孩子听话乖巧的那一瞬间,你得到周围的人肯定的那一瞬间,无助时别人伸手的那一瞬间……事实上谁都有过这样的瞬间,因而谁都有过这样的幸福。幸福是很简单的。没钱的人会说有钱幸福,没爱情的人会说有爱幸福,久病的人说有了好身体就是幸福。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帖子,一个网名“叫一头幸福的猪”的人自称非常非常地幸福。有人问他幸福的缘由,他说,每天到吃饭的时候,我有饭可吃,到睡觉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一般的情形是,谁有权谁说话,谁权大谁的话响声大。譬如一个家庭,家长有权,孩子听家长的;又譬如一个单位,领导有权,群众听领导的。所以有些领导拥有了权力,就认为自己拥有了说话、乃至说一切话的权力,凌驾于群众之上,蛮横霸道,搞一言堂。在他的意识里,老百姓的本分是听话、尊顺、驯服,如果身为百姓不但不听话还要发出不同的声音,就是失了本分,是目无领导,被称之为“刺儿头”,或曰“刁民”。常见到一些当官的人,或者感叹于群众不听话,说“你说东他指西,素质太差”,或者愤怒于群众不守规矩,说上访上告的是“刁民”。究竟应该谁听谁的话?当有人…  相似文献   

20.
王凯 《党史纵览》2005,(6):8-12
一个狂热的军国主义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投降.此时,有一个人目光呆滞、精神恍惚地呆坐在房间里,内心处于极度的悲痛中,他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这个人就是刚上任不久的伪中央医学院院长、日本著名的病理学教授稗田宪太郎.整整两天,他就这样坐着,滴水未进.随从又过来叫他用餐,他摆了摆手拒绝了.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