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已成为当前的旅游热点和社会时尚,作为生态旅游经济生力军,乡村生态旅游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可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保护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农业资源利用和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悦 《学理论》2012,(1):57-58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因其丰富的综合功能,被称之为"地球的肾"。因此,湿地也日益显示出了作为旅游资源的广阔开发潜力。哈尔滨因其松江湿地独特的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为打造冰城夏都的城市形象,提出以"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为依托,大力开发松花江湿地旅游资源,从而实现"以江丽城、以水兴游"的新目标。主要从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入手,在探讨其开发过程中取得的系列成绩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为确保松江湿地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促进哈尔滨松江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丹东市元宝区城郊,不仅拥有一流的自然山水资源,而且具有浓厚的农家特色氛围.随着建设旅游经济强区战略的实施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已纳入了区委区政府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合作互助组织,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对加快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壮大乡村旅游经济规模,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乡村旅游的自身特征、乡村产业发展差异、合作社运行机制和治理机制不成熟等原因,导致乡村旅游合作社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10)
针对漳州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开发模式的选择、精品旅游的设计、旅游资源的合作、旅游人才的培养等几个方面出发,深入挖掘区域乡村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漳州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提供策略参考、以促进漳州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高校医学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特色旅游项目逐渐赢得了市场关注。以杭州师范大学下沙校区为例,分析了高校旅游资源、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医学旅游资源对高校自身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高校医学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廖珍杰  张丽娟 《学理论》2009,(32):102-103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主题之一,乡村旅游对其它产业和整个乡村经济的有效拉动,使其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理念来源于对乡村社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系统整体性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本文通过对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模式选择的因素,提出建设和谐乡村社区应该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新的发展模式,这对于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的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金等乡村主要资源,由于制度缺陷或制度壁垒的原因不断流入城市,而乡村却得不到更多的补充。遏制乡村资源的制度性流失,需要完善相关制度和体制,并扩散城市资源,实现城乡资源的互动。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合作社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乡村旅游组织创新的重要实践探索。四川是农业大省,又是"农家乐"发源地和乡村旅游资源大省,在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在大力发展中存在认识模糊、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业务部门管理服务不精准、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建议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创新管理服务机制、提升旅游经营能力、控制经营风险、突出典型示范带动等,进一步促进四川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严维斌 《学理论》2013,(21):73-74
旅游扶贫是近些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扶贫形式,它为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当地居民的脱贫致富带来了新的契机。以汉中地区为例,试图通过对汉中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汉中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5)
随着背包旅游的旅游市场慢慢壮大,采用访谈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广东背包旅游市场的行为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广东背包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包括利用旅游品牌构筑文化特色、整合旅游资源、网络营销、建立旅游体验中心等。  相似文献   

12.
赵雅波 《学理论》2008,(8):30-32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新的形式,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着重从乡村旅游和我国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我国发展乡村旅游对三农问题的益处。在总结了众多学者对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和意见之后,提出了几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宋小飞 《学理论》2014,(7):151-152
以哈尔滨市湿地文化旅游为切入点,针对依托哈尔滨湿地文化建设生态博物馆的建议问题,运用民俗学、生态学等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哈尔滨湿地文化旅游进行研究,找出湿地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湿地生态博物馆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哈尔滨湿地旅游文化提供理论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钟琪 《学理论》2012,(33):125-126,195
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客观对象,是吸引旅游者的直接因素,宝桑园作为桑蚕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开发了许多关于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方面的旅游资源,但是基于地区经济,文化,产业结构等各方面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旅游资源多样性的开发,从文化,产业链和地区旅游景点一体化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宝桑园旅游资源多样性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作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主要分布在景区边缘地区、老少边贫地区、都市郊区三类地区,其模式主要有村落民居模式、民俗风情旅游、田园生态旅游等。由于缺乏严密的规划和规范的管理,我国的乡村旅游存在着产品雷同、项目同化、资源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任芳 《求知》2023,(2):49-5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大力实施“871”重大生态工程,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升。东丽区着力打造古海岸湿地绿廊、海河生态绿芯、东丽湖湿地蓝芯,“一廊两芯两环六片区”生态空间格局初见成效。东丽湖街全域位于绿色生态屏障区内,如何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和保护,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钱库”功能,还需要扬优势补短板,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主要优势与做法1.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7.
推动共同富裕,短板弱项在乡村,优化空间和发展潜力也在乡村。乡村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有助于推进乡土文化活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等,有利于促进发展、促成共享,是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邵阳市隆回县崇木凼村是虎形山花瑶同胞聚居区,也是花瑶民俗文化富集区。当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助推乡村经济富足、精神富有、生态富美、共建共富四维目标的实现,走出一条乡村文旅赋能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实践之路。崇木凼村的发展经验表明,在共同富裕的目标导向下需要聚焦“谁来带富”“如何致富”“共富共享”“如何促富”四个问题,可以通过培育新动力、丰富新业态、明确新使命、激活新动能等推进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郴州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互补发展基础条件较好,现实意义重大。郴州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互补发展模式多样,主要包括:创意农业与乡村梦幻体验互补发展模式,主题农园与家庭农场互补发展模式等五种模式,这些模式对推进郴州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互补发展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商品化""世俗化"日益成为主要支配机制的农村,一股新生力量在乡村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人注目,即由农民自下而上成立的乡村草根组织。山西永济蒲韩乡村社区的实践表明,乡村草根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既依赖于乡村社会的需求强度、资源存量,也依赖于外界环境的友好程度和资源输入程度。依据资源来源的不同,可以将乡村草根组织的发展分为社会选择、市场选择、政府选择三种模式,乡村草根组织必须清晰判断自身的资源禀赋,努力聚合社会资源,积极善用政府资源,充分发掘市场资源,方能实现自身的培育和生成。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志远 《学理论》2009,(11):17-18
我国“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从起步开始到进入初步的阶段,再到现在的初具规模,只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学者们的研究从开始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步步深化,到现在把目光又集中在了乡村旅游与环境的保护、乡村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问题上。本文意在对过去二十多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与发展趋势做一个基本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