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两年,上海未成年人伤害犯罪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市检察机关受理的这类案件,1996年为13件14人,1997年为19件26人。期间,共有9名被害人死亡,14名被害人受重伤。诚然,在全市青少年中,参与伤害犯罪的人微乎其微,但从个案的年龄分布情况看,16岁以下未成年人伤害犯罪在同类案件总数中,1996年占42.9%,1997年占33.3%。如果把17岁以下的作案人“纳入统计,则1996年为100%,1997年为75%。令人触目惊心!上海未成年人伤害犯罪为什么频频发生,产生这类案件的共性原因是什么?对…  相似文献   

2.
1999年上半年上海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趋突出,其犯罪人数、犯罪性质均呈上升和严重趋势,仅l-7月本市检察机关未检部门共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499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5%,其中478人向法院提起公诉,同比增长14.6%。其特点为:一、从犯罪主体看,结构出现变化,低龄涉足犯罪,本市籍未成年人犯罪、女性未成年入犯罪增多1.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在提起公诉的478个未成年人中,14-16周岁的由同期32人增加为42人,同比增长对%。犯罪主要类型是抢劫案,约占70%,其次是强奸和贩毒案。2.本市籍未成年人犯罪增多,共有348名,占未…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仍呈上升势头,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的一大顽症。但是,对在校学生与社会闲散青少年相比较分析显示,在校学生的违法犯罪率,近年来出现下降趋势,而社会闲散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则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上海市南市区有关部门统计,1997年处理的社会闲散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占全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的36.4%;1998年1-6月,同比又上升了5个百分点,仅次于外来流动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而1997年处理的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率仅为7.5%;1998年上半年又降至5.2%。因此,加强社会闲散青少…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令人担忧的焦点问题。近几年来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为此,市关工委把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列为今年的重点研究课题,专门成立调研小组,先后到市、区政法部门调查了解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此外,还用了3个多月时间,到市(区)看守所找了105名(男97名、女8名)未成年犯罪人员作了面对面的调查和交流,并召开座谈会,具体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讨相关防治对策,形成以下报告。  相似文献   

5.
调查发现,现阶段未成年犯罪人的基本情况是:文化程度偏低,案发前处于闲散状态者居多,犯罪低龄化现象突出,多次实施犯罪的比例较高;在犯罪特点方面,主要表现为犯罪的突发性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犯罪手段暴力化倾向明显以及犯罪形式以结伙犯罪为主;在发展趋势方面,今后一段时期内,未成年犯罪人的总数在刑事罪犯中的比例可能突破10%;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比例有可能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犯绑架、交通肇事罪的比例可能上升;团伙的结构升级趋势明显,未成年人可能更多地卷入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6.
一、从犯罪趋势看,犯罪数量上升 2001至2006年,厦门市两级法院共审理未成年刑事案件999件判处未成年罪犯1311人,占同期刑事案件总数的7.8%,占判处罪犯总数的9.9%(见图表1)。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24%(见图表2)。2006年未成年刑事案件升至276件,与2003年比增长206.7%,未成年罪犯人数升至386人,与2003年比增长28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迅猛上升,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因网络引发的犯罪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鹿城区人民法院一项数据统计显示:2007年1月至7月,该法院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10件,其中涉网犯罪29件,占26.4%,同比上升9.3%。网络已成为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黑洞,未成年人涉网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长宁区未成年人犯罪情况 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长宁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逐年升高。2006年涉罪外来未成年人约占涉罪未成年人总数的63.7%,2007年约占75.9%,2008年约占67%,2009年约占77.4%。很明显,外来未成年人在长宁区的涉案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校学生是未成年人中一个最主要的群体,他们的犯罪问题成为令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在校生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在不断上升。据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统计显示,在2002年该院受理审查起诉的未成年人涉嫌犯罪的案件中,在校生占未成年人总人数的36.1%;2003年在校生占36.2%;2004年在校生占23.6%;今年截止今年11月在校生有26人占39.8%,已超过去年的同期。一、对在校生犯罪一般采取非监禁措施世界各国法学家和司法工作者在反思刑罚惩罚功能的利弊时,刑罚之预防功能日益显现,尤其是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上,利用非监禁化、轻刑化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违法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而最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人数明显增加。据福建省检察院统计的数字,1995年批捕的未成年人1629人,其中在校学地286人。1996年批捕未成年人2364人,在校学生321,比1995年同期分别上升24%和12%。1996年全省平均每天有5.4个少年沦为罪犯。其中学生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比例均为11%左右。为剖析我省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探索预防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省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专题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和我们的分析,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然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其发展、蔓延的程度已呈愈演愈烈的态势。更令人忧心的是,在校学生涉嫌犯罪的倾向也日益明显,在校生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百分比稳中有升。而现有的在校生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却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难以有效地遏止这种现象。在这一严峻情势下,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提出了设立犯罪预警机制,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设想。目前,该项制度已被提升为北京市西城区包括区未委会、区综治办、区教委、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交通支队在内的多个机关联合参与的全区的一种预防未成年在校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然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其发展、蔓延的程度已呈愈演愈烈的态势。更令人忧心的是,在校学生涉嫌犯罪的倾向也日益明显,在校生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百分比稳中有升。而现有的在校生犯罪预防工作机制却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难以有效地遏止这种现象。在这一严峻情势下,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提出了设立犯罪预警机制,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设想。目前,该项制度已被提升为该区包括区未委会、区综治办、区教委、区公安分局、区检察院、区法院、区司法局、区交通支队在内的多个机关联合参与的全区的一种预防未成年在校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1996年犯罪人数为211名,比1993年增长97%(1994年略有下降),几乎增长了一倍。未成年人犯罪再次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工作关系,笔者把视角重点放在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问题上。  相似文献   

14.
社区环境与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是预防未成年人尤其是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领域。良好的社区环境有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不良社区环境则可能促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本文依据实证调查的资料对于闲散未成年犯所处的社区环境作出分析。指出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居住的社区有的特点:社区人际关系较为密切但人文环境较差、正式组织机构的影响力控制能力较弱,社区内商业性娱乐性文化设施较多,未成年人易受不良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增强、人民生活富裕提高的同时,青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地显现出来,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但数量大增,而且犯罪的性质和后果愈加严重,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据江苏高院统计,全省各级人民法院判决的未成年罪犯,1998年比1997年上升了16%,1999年又比1998年上升了22%,2000年与1999年相比,基本上持平,仍处于居高不下的态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继环境污染、吸毒贩毒之后的第三大社会“公害”,为全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浦东新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增多,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经济建设的因素之一。掌握、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研究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为此,我院对1993年6月至1994年3月受理的67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79个未成年被告人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 犯罪类型:盗窃63人,占79.7%;抢劫8人,占10.1%;强奸3人,占3.8%;流氓2人,占2.5%;故意杀人、奸淫幼女、故意伤害各1人,各占1.3%。 被告人的身份:农民52人,占65.8%;社会闲散人员17人,占21.5%;学生7人,占8.9%;工人3人,占3.8%。 被告人年龄,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2人,占2.5%;16岁以上不满18岁的77人,占97.5%。其中女性仅一名。  相似文献   

17.
有调查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绝对数不断上升,如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审判的少年犯1997年为51人,1998年上升到80人,增长率为56。8%。如此严峻的现实,必须加以特别的关注,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其原因,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寻找减少和预防其犯罪的对策、措施。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是犯罪原因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极其尖锐的、复杂的、深刻的课题,涉及到法学及众多的分支学科、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病学等不同学科的观点,历来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各抒己见,众说纷纭。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特别是其中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一直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其间虽有反复,但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据统计,江苏全省法院审判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998年比1997年上升16%,1999年又比1998年上升22%,2000年与1999年基本上持平,维持了较高的基数。未成年人犯罪,危害匪浅。由于其年幼,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犯罪历来是一个敏感的热点,国内外皆如此;未成年人的保护则是法治的延续,国内外各有千秋。未成年人的犯罪与保护有着直接的、客观的、必然的联系。本文结合公安机关探索未成年人犯罪与保护的实践,就未成年人的犯罪与保护的关系及趋势作一论述。1.未成年人的犯罪现状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的犯罪如同成年人的犯罪一样,呈一定的上升态势。但这种态势却不十分明显,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各级政法机关对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判断。其中原因,一是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在悄悄上升,但却不能给予刑事处罚,而从一些未满14周岁…  相似文献   

20.
2000年我市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达7千多名;2001年抓获犯罪嫌疑人比上年上升39.7%;2002年1至6日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60%。据法院统计,1999年我市青少年犯罪判刑的2300多人,2000年我市青少年犯罪判刑数比上年上升7%。青少年犯罪上升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在外来暂住人员中,同乡作案以盗窃、绑架勒索、伤害等案件居多。深圳是外来暂住人口与常住人口倒佳比例最大,流动人口之多,也在全国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