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和《党的生活》已结缘32年,而《党的生活》则已复刊40周年。日前,现任总编辑李小平同志打来电话,让我为复刊40周年写点儿东西,于是,唤醒了我遥远的记忆。离开《党的生活》工作岗位14年了,回首往事,酸甜苦辣,风雨辉煌,历历在目……我和《党的生活》结缘于1985年。当时,我刚从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宣传部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一天,《党的生活》组织建设室编辑樊学东  相似文献   

2.
<正>1987年12月,我被任命为《党的生活》杂志社副总编辑,主持日常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党的生活》杂志社兼职总编辑唐宪强在与我谈话时语重心长地说:"多年来,《党的生活》在全国地方党刊中以组织工作宣传见长,这是一个特色,一定要坚持下去,并发扬光大。作为省委主管主办、组织部门具体承办的刊物,报道内容一定要体现围绕组织工作中心、服务组织工作大局这个指导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加强与  相似文献   

3.
<正>对我而言,2017年是特别的一年——今年1月,由于工作需要,我离开工作了12年的纪检监察岗位,开始从事党务工作。正当我开始熟悉新工作、了解新环境、思考如何做出新业绩时,我在《党的生活》上看到一条好消息:党的生活读者俱乐部微信群成立了。我像找到了组织一样兴奋,立即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4.
<正>2005年2月,我从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防火办调到区委组织部。刚进部里,领导就给我拿来几本《党的生活》,让我研读。翻开这本封面亮丽、内容精彩的刊物,我顿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由于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文字综合,因此,阅读和学习《党的生活》就成为我工作之余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这本刊物中,我不但熟悉了党建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组织工作的业务知识,还学会了撰写各种类型的文字材料,让我逐渐变成了熟练掌握各种公文写作技巧的"笔杆子"。  相似文献   

5.
正编辑同志:收到2019年第1期《党的生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她的忠实读者,我想向这位良师益友说点儿心里话。多年来,《党的生活》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就是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这是一本"有思想、有温度、有特色"的党刊。仅就2018年来说,《党的生活》围绕中心工作、紧贴重大时事,相继举办了"从严治党在身边""我的家风故事""纪念改革开放40年"三个大型征文活动,用老百姓的语言、接地气  相似文献   

6.
<正>身为一名党员,多年来我一直保持阅读党报、党刊的习惯。所以,2015年来到黑龙江工作后,我就想找一些与党建相关的刊物。一天,我给领导送材料,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党的生活》,顿时眼前一亮。领导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关切地问道:"《党的生活》是一本挺有思想、有特色的刊物,办得不错,在省内很有影响力。对了,你是党员吗?"我当即告诉领导,我是一名有着  相似文献   

7.
屈指算来,我和《北京支部生活》结缘已有26个年头,工作中受益匪浅,感情上历久弥深。我1987年参加工作,在一所中学任教。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急需学习党的知识。恰在此时,《北京支部生活》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自己入党历程上的一位良师益友。之后,我调到区教委党委办公室工作,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需求进一步增大。急需学习之际,《北京支部生活》在全国率先  相似文献   

8.
<正>1981年,我从基层单位调到林甸县委组织部,后来又相继到嫩江地委组织部、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工作。从一名普通科员到副部长,在组织战线工作了34年。自从进入组工部门,我就与《党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来,这本杂志已经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杂志社的同志们也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心目中,《党的生活》就是政治方向的一盏航标灯。作为党的  相似文献   

9.
<正>于我而言,《党的生活》像挚友,更像良师,我们之间经历了初识、相知、陪伴的过程。初识《党的生活》是在大学校园。那是2011年6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还记得,在党支部大会后,辅导员送给我一本杂志,正是《党的生活》。随手翻来,最吸引我的当属其中的漫画栏目了,不仅风趣幽默,而且针砭时弊。从那一刻起,《党的生活》便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书桌上的常客。2014年金秋,我作为一名省委选  相似文献   

10.
《支部生活》2013,(10):54
2013年12月是中共云南省委党刊《党的生活》(原云南《支部生活》)创刊60周年诞辰。60年风雨兼程,《党的生活》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几代党刊人的努力奋斗,由小变大,由弱到强,成为全省党建工作宣传的重要平台,成为全省覆盖面和影响力最大的时政类期刊,成为党员、群众和广大读者的知心朋友。值此《党的生活》创刊60周年之际,我们与广大党刊读者相约,从2013年第10期至2014年第6期,举办"我与党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多年在组织部门工作的缘故,青海《党的生活》成了我的亲密朋度。我不仅是青海《党的生活》的忠实读者,也是为青海《党的生活》撰稿的作者。  相似文献   

12.
<正>翻开2015年第4期《党的生活》,先是匆匆地浏览一番,就倍感亲切、爱不释手。工作之余,又从头至尾逐篇细读、仔细斟酌,真是受益匪浅。说本期《党的生活》是本教科书,一点不过分。打开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本期视点"《换个角度看"会风"》,作者从台下听会人的种种睡姿和神态入手,深入剖析了参会者"不守规矩"的主客观原因,在责怪参会者不该"目  相似文献   

13.
正从"让‘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到"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一期期醒目的文字传递着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发展动向,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释放出强有力的党的"信号"。从2017年《党的生活》首刊到红色封面的《党的生活》十九大专刊,两期亮眼的红色传递了2017年度党在青海的"最强音"。一张张色彩各异的党刊封面呈现了过去一年我省色彩斑斓、丰富靓丽的发展图景。《党的生活》已然成为我阅读的常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有句古语:"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2019年11月是《党的生活》创刊60周年。作为这本刊物的现任主编,在《党的生活》甲子华诞之际重读这篇历史文献,不禁感慨万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真知灼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读来依然不过时境,依然闪耀着思想光芒。30年前,我成为《党的生活》的一名编辑。为尽快胜任党刊编采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正>黑龙江《党的生活》复刊40年来,讲政治、有担当,不懈追求、奋发进取,为宣传、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成为全国社科期刊中的知名品牌。40年来,我一直是她的忠实读者,以绥化党建十题为代表,我为她撰写过数十篇文章。与《党的生活》的联系与情谊,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部分;每次到《党的生活》编辑部转转聊聊,我  相似文献   

16.
<正>时光荏苒,一晃儿,《党的生活》杂志复刊已经40周年了。回想40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我,手捧着书墨飘香的《党的生活》爱不释手。而今,已近花甲之年的我,仍对她情有独钟。在40年风雨路上,《党的生活》对我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当属1995年6月刊登的《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事迹报告团报告材料  相似文献   

17.
<正>与《党的生活》最初结缘,要追溯到我的小学时代。我是一名"70后",小时候经常去父亲的单位玩,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您——《党的生活》。那时,您是"重点保护对象"。父亲的同事用锥子在杂志的左上角小心钻孔,用牛皮纸绳结实装订,然后整整齐齐地挂在墙上。就这样,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地走进了我的心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满满的正能量"。从那时起,我养成了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即便后来我为生活所累,如蜗牛般负重前行,也要  相似文献   

18.
张曙  饶刚 《党史文汇》2023,(10):38-41
<正>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是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制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党内法规。习近平总书记对其给予高度评价:“1980年制定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于当时恢复和健全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肃党的纪律、促进党的团结,实现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拨乱反正,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移,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当前,《准则》对我们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仍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互动平台     
"慧眼奖"获奖名单(2012年第9期)孙茂军:陕西省吴堡县人武部黄星:91755部队牛敬良:辽宁某预备役步兵团张圣利:96620部队本栏目互动电话:010-6680119018611589573评刊刊91755部队黄星来信:今年3月份,我从机关调到连队担任政治指导员。我深深感到自己的能力素质,与履行好一名党支部书记的职责还有很大的差距,在这个时候《军队党的生活》走进我的工作和生活,成了我的良师益友,一点一滴帮助我一步步掌握党务工作开展的流程和要领。《军队党的生活》中"支部建设"和"党务工作流程解析"这两个栏目,对我这个"新书记"帮助很大,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很强,看了就能用。  相似文献   

20.
<正>1979年,我在绥化地区供销社担任副主任。那年11月,我出乎意料地被调到省委《党的生活》杂志社工作,转年3月,被任命为副总编辑。到《党的生活》后的第一次公出,是去齐齐哈尔造纸厂协调刊物用纸事宜。当时,因为各地生产能力有限,纸张相当紧缺,价格不菲,尤其是报刊用纸更为紧俏,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价格相差一倍。我拿着时任省委常委、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陈俊生的批条到造纸厂办理手续时,偶然见到在造纸厂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