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悠悠党刊情     
<正>说起与《党的生活》结缘,还得从我参加工作的那年说起。那时,我在绥芬河市建设公社最偏僻的一所农村小学当代课教师。一天,我在校长那儿看到一本《党的生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本刊物。借回来一看,我便被里面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了,下决心要订这本让我心仪的刊物。尽管当时我每月工资只有三十多元,可我还是愿意从中挤出一些钱用于订刊。  相似文献   

2.
<正>1981年,我从基层单位调到林甸县委组织部,后来又相继到嫩江地委组织部、齐齐哈尔市委组织部工作。从一名普通科员到副部长,在组织战线工作了34年。自从进入组工部门,我就与《党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30多年来,这本杂志已经成为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杂志社的同志们也早已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我的心目中,《党的生活》就是政治方向的一盏航标灯。作为党的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实践》2016,(5)
正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一名基层新闻宣传工作者,由于工作关系,我对《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这本综合类刊物情有独钟。每期刊物一到,都习惯性放下手头其他事情,仔细阅读。不是单纯地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带着学习的目的,看看有哪些新亮点值得借鉴,有时候直接"拿来"为己所用。发现身边年轻人采写的稿件有符合党的教育版要求并达到用稿水准的,我就鼓励他们投稿,让好稿子发挥更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一名"80后",2005年在七台河矿区供电一线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工作之余,我还帮党支部做一些党课学习、板报宣传工作,其中许多内容都是从《党的生活》上撷取的。就这样,我和《党的生活》成了好朋友。2006年3月,我看到《党的生活》刊登了"小王在争取入党道路上系列"探讨话题,当期的主题是"小王是否可以参与竞选村委会副主任"。我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寄给《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有句古语:"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2019年11月是《党的生活》创刊60周年。作为这本刊物的现任主编,在《党的生活》甲子华诞之际重读这篇历史文献,不禁感慨万千——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真知灼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读来依然不过时境,依然闪耀着思想光芒。30年前,我成为《党的生活》的一名编辑。为尽快胜任党刊编采工作,  相似文献   

6.
编读往来     
《实践》2017,(2)
<正>编辑同志:你们好!从2015年来到临河区委组织部,成为一名组工干部,我就一直关注《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每期刊物都会仔细阅读、认真学习,看看有哪些新亮点、新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拿来"为己所用。一直坚持阅读《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是被它的内容所吸引,每期刊物的内容都很丰富,实用性强,让人感觉有亮点、接地气。"近期看点""时政要  相似文献   

7.
我与《党员之友》相识较早。那还是我1981年在通榆县乡下刚参加工作当老师的时候,偶然的一天,我在校党支部见到了一本刊物,拿起一看,是吉林省委主办的《支部生活》,当时,给我的感觉就是刊物的装帧很朴实,但内容很丰富,而且与我们关系很近。我读了其中关于入党的一些基本知识,觉得很受启发和教育。 后来我发现,这本并不很厚的刊物几乎随处可以见到,影响面很广 于是我开始研究《支部生活》,  相似文献   

8.
<正>《党支部书记》杂志自创刊以来,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刊物的发行量逐年稳步提升。《党支部书记》是实用的。这本刊物的定位非常精确,就是为党支部书记和党的支部组织办的,就是要解决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和做好支部工作的问题。《党支部书记》是知心的。这本刊物时时处处紧紧贴近党支部书记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做他们所需,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每当我收到<党的生活>这本刊物,就像又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心情总是无比激动.每一期刊物,每一篇文章,我都要细细地研读、细细地品味,受益匪浅. 说起与贵刊结缘,还得从我参加工作那年说起.那时,我正在绥芬河市建设公社一所最偏僻的农村小学里做代课教师.一天,我去校长那儿,看到桌上有一本杂志,封面上写着<党的生活>,32开本.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还有一本这样的杂志.读书是我的最爱,我就跟校长借了杂志,回到办公室看了起来.很快,我就被刊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相似文献   

10.
<正>《党支部书记》杂志自创刊以来,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刊物的发行量逐年稳步提升。《党支部书记》是实用的。这本刊物的定位非常精确,就是为党支部书记和党的支部组织办的,就是要解决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和做好支部工作的问题。《党支部书记》是知心的。这本刊物时时处处紧紧贴近党支部书记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做他们所需,  相似文献   

11.
正从"让‘四个扎扎实实’在青海大地落地生根"到"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一期期醒目的文字传递着党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发展动向,向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释放出强有力的党的"信号"。从2017年《党的生活》首刊到红色封面的《党的生活》十九大专刊,两期亮眼的红色传递了2017年度党在青海的"最强音"。一张张色彩各异的党刊封面呈现了过去一年我省色彩斑斓、丰富靓丽的发展图景。《党的生活》已然成为我阅读的常  相似文献   

12.
正《党支部书记》杂志自创刊以来,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刊物的发行量逐年稳步提升。《党支部书记》是实用的。这本刊物的定位非常精确,就是为党支部书记和党的支部组织办的,就是要解决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和做好支部工作的问题。《党支部书记》是知心的。这本刊物时时处处紧紧贴近党支部书记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做他们所需,始终站在党  相似文献   

13.
<正>身为一名党员,多年来我一直保持阅读党报、党刊的习惯。所以,2015年来到黑龙江工作后,我就想找一些与党建相关的刊物。一天,我给领导送材料,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党的生活》,顿时眼前一亮。领导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关切地问道:"《党的生活》是一本挺有思想、有特色的刊物,办得不错,在省内很有影响力。对了,你是党员吗?"我当即告诉领导,我是一名有着  相似文献   

14.
我读《当代党员》已经有20多年了。1981年的一天,我在一个党员朋友家里玩,偶尔看到了一本《重庆支部生活》杂志,我一读就被吸引了。从此,我每月都要到单位找这本杂志看。就是这本只有32开本的杂志,成为我的人生伴侣,使我从一个普通群众成长为一名党员,又从一名普通党员成长为党的基层干部。20多年来,我的每一个进步,都与这本杂志的指引、教育分不开。1989年,我在梁平县工作期间,一位编辑到县委宣传部约稿,我写了一篇题目为《赤诚送迎万家客》的通讯稿,刊登在1989年第3期《重庆支部生活》上,从此以后,我对这本杂志的感情就更深了。  相似文献   

15.
<正>1987年12月,我被任命为《党的生活》杂志社副总编辑,主持日常工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党的生活》杂志社兼职总编辑唐宪强在与我谈话时语重心长地说:"多年来,《党的生活》在全国地方党刊中以组织工作宣传见长,这是一个特色,一定要坚持下去,并发扬光大。作为省委主管主办、组织部门具体承办的刊物,报道内容一定要体现围绕组织工作中心、服务组织工作大局这个指导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加强与  相似文献   

16.
《军队党的生活》2011,(4):92-93
黑龙江某预备役高炮团蒋运学来信:作为全军唯一的一本党建核心期刊——《军队党的生活》,我们结缘于2009年年初。那时,我在单位负责抓教育和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工作,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翻阅了《军队党的生活》这本杂志,看过之后如获珍宝,很多教育资料正是我所需要的,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借鉴,有不少教育素材可以引用学习。从那一刻起,我就与《军队党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7.
正30年前,我上中学时曾N次给《中学生阅读》杂志投稿,都石沉大海了。30年后,这本老刊物却在头题发表了我的一篇散文,作为范文让广大中学生学习阅读。责任编辑来函嘱我为刊物题写一句话,以勉励中学生提高阅读兴趣。我欣然写下:"只要有书,人生就不会孤独。——题赠《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相似文献   

18.
正《党支部书记》杂志自创刊以来,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形成了自身的鲜明特色,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刊物的发行量逐年稳步提升。《党支部书记》是实用的。这本刊物的定位非常精确,就是为党支部书记和党的支部组织办的,就是要解决怎样当好党支部书记和做好支部工作的问题。《党支部书记》是知心的。这本刊物时时处处紧紧贴近党支部书记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做他们所需,始终站在  相似文献   

19.
正与"党的教育"结识非常偶然。在2007年的暑假,刚刚大二的我到姨姥家串门时,看到时任镇政府秘书的小舅坐在电脑桌旁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一本杂志,我趁他不注意开玩笑地把杂志夺了过来,漫不经心地翻了翻,看到杂志的名字叫《实践》党的教育版。刊物里边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党建工作方面的,但《文化》版块中几篇短小精悍的文章吸引了我,津津有味地读了几页后,我在心里记下了这本杂志的名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  相似文献   

20.
时光如梭,我转眼间到组织部工作已有三年多的时间。还记得来组织部的第一天,熟悉组织工作就是从阅读《北京支部生活》等一系列党内刊物开始的,尤其是《北京支部生活》以其内容丰富、贴近基层、科学实用的特点让我倍感亲切。现在,《北京支部生活》已经成为我每月必读的刊物,每当在工作中没有思路的时候,总习惯地翻一翻手边的《北京支部生活》,找找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